兩會連線·山與海的「雙向奔赴」|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李靜:當好文化主角 講好貴州故事

編者按:

近年來,隨著粵黔協作的不斷深入,貴州這張名片在廣東越來越亮眼,越來越響亮。

在2024貴州省兩會召開之際,天眼新聞大灣區運營中心在廣東發回報導,連線廣東籍和貴州籍在粵名人名家暢談對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看法和建議,共話對貴州未來發展的無限期待。

「如果要用一個關鍵詞來形容貴州,我認為是‘美美與共’,貴州與世界分享她的美好、為世界創造更多美好、同世界一起奔向美好。」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李靜如是說。

李靜是土生土長的六盤水人,1993年從貴州師範大學畢業後,先後在武漢、廣州、北京攻讀碩博學位,完成博士後研究工作。目前,任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從事中國古代戲曲、嶺南文學文化的教學與研究。

儘管離開家鄉30餘載,但李靜時刻關注著家鄉發展,也為貴州近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感到驕傲與自豪。「從前貴州‘養在深閨人未識’,現在貴州聲名漸顯,‘黔’途寬闊,‘黔’景動人,未來可期」。

李靜在古典戲曲領域深耕多年,一直致力於嶺南戲曲曲藝的發展與轉型研究,關注並推動粵劇及校園戲劇文化的發展,對文化賦能旅遊發展有著自己深刻的見解。

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李靜

「貴州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但既能高度概括貴州歷史文化風貌的整體特徵,又具有鮮明區域特色與個性的文化內容和凝聚這種內涵特徵的文化名稱,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與提煉。」李靜認為,可以進一步探索、總結與提煉出能夠描述貴州文化整體風貌,反映貴州文化獨特內蘊,體現貴州區域特色的文化概念,從而合力詮釋、豐富與凸顯「貴州文化」。

近年來,以貴州作為背景的影視作品頻頻出現。比如電影《無名之輩》《地球最後的夜晚》《麥子的蓋頭》《四個春天》等,都向觀眾展示了貴州極具魅力的風土人情。這說明,貴州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民族文化正在成為藝術表達的重要元素。

目前,貴州正大力實施「四大文化工程」,將紅色文化、陽明文化、屯堡文化、民族文化作為引領貴州文化建設的重要項目,意義十分重大。

李靜建議,貴州不能僅僅滿足於作為元素和背景存在,而要讓自己成為「主角」。可以借助大灣區在動漫產業、影視製作、文化教育方面的技術與經驗,通過一系列貴州故事的挖掘與生產,重塑貴州形象、凝聚貴州文化。比如,以少數民族戲曲、音樂為載體來演繹貴州故事,以貴州著名作家的作品為藍本進行戲劇影視改編,以貴州美食和民俗文化為創意製作動漫等,充分發揮文化在激活旅遊發展動能、提升旅遊發展品質、促進旅遊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中的作用,實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融合發展。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文/覃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