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編劇吳楠:所謂的高能劇情背後是真實生活

日前,由沈嚴擔任總導演、李江明執導,吳楠、田雨編劇,鍾楚曦、楊超越、許娣和陳小藝主演的電視劇《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收官。吳楠此前曾經擔任過《萬箭穿心》《七月與安生》《十月圍城》《龍城》等熱播影視劇的編劇。日前,吳楠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表示,劇中兩對母女由「車禍」引發困境只是一種比喻,現在這個故事是車禍,可能換一個故事是失業、是生病,生活里的苦難數都數不清。「其實觀眾也會明白,這部劇並不是講的怎麼面對車禍的問題,而是每個人對困境的態度決定了他和困境的關係。」

劇中的兩對母女由「車禍」引發困境。

故事:秦峰的心態是有戲劇邏輯的

新京報:《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這個故事有什麼吸引你的地方?

吳楠:小說本身提供了一個特別好的創意,就是講述兩對母女面對一個突發災難的困境,看這兩對完全不同的母女怎麼扛過來。這裏其實有非常多的話題可以展開。這個小說的基礎很好,最吸引我的地方是非常真實。我第一次跟沈嚴導演談這個小說的時候,我也問過,這個小說是哪裡吸引他,他就給我舉了一個例子,比如秦峰這種人物的寫法就很吸引他,我非常認同。小說里展現了一些人性面對困境時非常真實的反應,因為這裡面沒有好人,也沒有壞人,只是最普通的人,每一個普通人怎麼才能走出自己的困境,在這裡面有愛的支持,有各種各樣的愛,夫妻之愛、母女之愛、朋友之愛,但有的人又會被愛困住、毀掉。另外在這個故事里,我們都會有一種態度,就是殘缺不是一種值得抱歉的事情,包括我們很有意識地在這個故事裡面給安心配了假肢,安心如何穿著假肢、穿著裙子在街上走,迎接大家的目光,我們也想要表達對殘障人士群體的一種關注的態度,這些價值觀也會在安心的故事裡面做傳遞。所以說這個小說有很好的基礎,這是我選擇做這個工作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而改編的思路其實是在原作的創意和故事的基礎上,我要把它做得更完整,我們也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來做劇本的前期開發。

安心(鍾楚曦 飾)和母親秀芳(許娣 飾)。

新京報:說到秦峰這個人物,他出軌的敘事線也引發了爭議,出軌對象從外在各個方面都不如他妻子,如何讓「出軌」這個情節更加合理?

吳楠:原著裡面有出軌這麼一個設計,這不是我原創的,但是我和沈嚴導演都認為,它有內在的合理性。這個敘事邏輯和情感邏輯,在小說里是非常順暢的。在秦峰和楚誌娟的人物塑造上,我們其實是遵循原著的。出軌肯定是不對的,但是每個人出軌都會有他的理由,這個是生活,這個是現實。其實大家會有一個刻板印象,好像在兩性中間,年輕漂亮是男人和女人都會追求的東西,那樣就意味著我們在愛情中、兩性關係中只認可年輕漂亮,大家會覺得是不是因為老了、伴侶不好看了,所以才會去找別的人,但其實在生活里婚姻的匱乏不一定是缺好看、缺年輕。

新京報:秦峰這個人物的內在邏輯是什麼?

吳楠:在這個故事邏輯里,秦峰忽略楚誌娟的年齡和外貌的原因,我覺得是秦峰內在有一種自我嫌棄。對於背叛安心這件事本身,他是厭棄自己的,所以我覺得秦峰尋找的是能夠安放他羞愧感的人,在剛好那個時候,他碰到了楚誌娟,所以在這個層面上,這個女人是不是比安心好看,並不重要,我是這麼理解小說這段情節的。

秦峰尋找的是能夠安放他羞愧感的人。 影片截圖秦峰尋找的是能夠安放他羞愧感的人。 影片截圖

新京報:網民對這一段情節反應比較大,可能並沒有對秦峰的舉動特別理解?

吳楠:我們看到網民對這一段情節的反饋很熱烈,覺得畫面很「炸裂」,其實我們看到的是一種現象或者是一種結果,但在這個故事里,秦峰的心態是有戲劇邏輯的,所以我經常說要在人物本身的處境里去看這個人物。如果他是一個壞人的話,他就會處心積慮或者有所預備地認為,他不能跟安心在一起,然後要好好地找一個下家,而他不是這樣的心態,也不是這樣的人物。所謂的高能、炸裂劇情的背後,都是對真實生活的直面和觀察,它很鮮活,體現了現實生活的支離破碎,包括劇中對壓抑的母女關係的描寫等。這部劇之前也曾不被看好,要感謝觀眾們,這一屆觀眾是包容的。

人物:良性的親密關係會讓我們走出所有的困境

新京報:導演沈嚴在接受採訪時說,劇中的兩對母女關繫在他看來非常具有「典型性」,作為編劇,你是如何看待秀芳和安心這對母女之間的關係?

吳楠:我覺得面對困難的時候,最大的支持還是由親密關係來提供的,一個良性的親密關係會讓我們走出所有的困境。我說的親密關係不僅僅包括男女關係,還有婚姻和親情。在親密關係中很重要的其實是自我邊界,就是每個人如果能夠認清自我在這個關係里的位置,才有可能讓關係良性。秀芳是很明智、很清醒的人,她其實有我們經常說的父母身上的問題,也有「我是為了你好」的那一份,但是她比較明白這個邊界,所以會把和安心的關係處理得比較良性,同時她身上的那種樂觀、勇敢,會感染和支持安心。雖然大家的起跑線都是一樣的,都經歷了巨大的挫折,但是在這個故事里,她們這對母女最後反而得到了新生,跟若華母女形成了很明顯的對照,她們是在困境中沒有跨過去,反而沉淪下去,我們會看到這對親密關係沒有變成渡過難關的助力,反而變成了一種壓力。

若華(楊超越 飾)和母親秀麗(陳小藝 飾)。

新京報:如果對比「邊界感」,秀麗對女兒若華是比較有控制欲的,她們之間的母女關係是怎樣的?

吳楠:對於秀麗來說,她身上人性的弱點讓她對這種艱難的生活有一種恐懼感、不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她自己消化不了,所以會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她要讓孩子完全在她的掌控之下才能感到安全,這是讓這對母女關係逐漸崩壞破裂的一個內在原因,但是不能說她們沒有愛,而是說在這個過程中愛會變得扭曲,甚至變成戰爭,這在生活里其實是常見的。我覺得秀麗母女的這條線在劇作上其實是很有張力的。

新京報:具體來說,在刻畫這四個人物的時候,希望給人物的「人設」分別是怎樣的?

吳楠:其實在故事里已經呈現了大家看到的叫做人生的東西,但是我不太認同人設這種方法論,其實每個人有他的性情、特性,而困境來臨,用這四個人其實是一種比喻,最後其實觀眾也會明白這個故事不是說怎麼面對車禍的問題,而是說在困境中,每個人對困境的態度決定了他和困境的關係。

該劇故事是在講述每個人對困境的態度決定了他和困境的關係。

創作:沒有套路可用,沒有捷徑可走

新京報:在這部劇的創作過程中,對你而言,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吳楠:其實選擇創作這條道路就是難的,因為你選的道路是一條真實的道路,這個裡面沒有套路可用,沒有捷徑可走。每個人物、每個橋段、每個困境和每個解法,都是真實的,因為大家在生活里都會見到各種各樣的人,見過秀芳、秀麗這樣的人,所以在她們身上找這些東西,這種最寫實的戲是有難度和挑戰的,因為她們沒有那種真正的大事件,全是生活里的小事情,而我們需要讓這麼現實的故事之中充滿了戲劇張力和劇情反轉。

新京報:從編劇角度看,鍾楚曦、楊超越、許娣、陳小藝四位主演各自為人物帶來了什麼特點?

吳楠:我覺得她們的表現其實都極其符合劇作中的人物,她們的形象精神都非常準確。在文本寫的這些話,最終給觀眾的感染力還是要靠演員,我自己看她們的表演,我都會看哭,演員本人的感染力很強,還有她們之間的互動,演員和演員之間的這種母女的感情都很真。

新京報記者 劉瑋

編輯 徐美琳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