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出口如何「乘風破浪」

    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整車出口共491萬輛,同比增長57.9%,有望首次躍居全球第一。在汽車出口激增背景下,越來越多車企開始買船、造船,自建遠洋船隊。圖為上汽安吉申誠號在碼頭準備開啟首航。

    2023年,上汽海外銷量達120.8萬輛,同比增長18.8%;上汽自主品牌銷量佔比近92%,新能源車銷量佔比近24%。其中,MG4 EV成為歐洲緊湊型純電動車銷量冠軍,上汽MG品牌全球銷量超過84萬輛。圖為準備出口到歐洲市場的MG新車。

    1月17日,隨著一瓶香檳酒擲在船首擊碎,上汽安吉申誠號正式完成定名儀式和「擲瓶禮」,在汽笛聲中迎接數千輛新車駛入船內,並開啟首航駛向歐洲。

    近年來,以上汽集團為代表的中國車企開始揮舞支票,大手筆地買船、租船,當船東。「國輪國造、國車國運」成為各界關注的熱點。考慮到中國汽車出口正在穩步提升,新年內這樣的場景或將愈發常見。

    在近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2023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有望首次躍居全球第一。

    從在國內市場亦步亦趨地學習,到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從親自下場當船東,到全產業鏈「出海」……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汽車品牌搭上「中國製造、出口全球」的快車,中國汽車也拿到了躋身世界舞台的船票。

    汽車出口激增培養出更多「船東」

    據介紹,上汽安吉申誠號長200米、寬38米,高度相當於13層樓,是上汽集團委託中國船舶集團建造的首艘遠洋汽車運輸船(滾裝船)。該船擁有7600車位,排水量超過4萬噸。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安吉申誠號創新性地採用LNG雙燃料清潔動力,可減少30%的二氧化碳排放。作為全球現役裝載量最大、國產化程度最高的清潔能源滾裝船,上汽安吉申誠號的首航將搭載上汽、東風和宇通的自主品牌新車駛向歐洲。

    「我們在滾裝船上累計投資了100多億元,就是基於對中國汽車出口增長的信心。」上汽國際黨委書記、副總經理趙愛民告訴記者,上汽旗下安吉物流已建成中國最大的汽車企業自營船隊,擁有各類汽車船31艘,並開通東南亞、墨西哥、南美西、歐洲等7條國際自營航線。今後3年內,將有14艘遠洋運輸船陸續加入上汽安吉物流遠洋船隊,積極支持中國品牌加速跨洋出海。

    上汽遠洋船隊全力擴容的背後,是上汽集團海外業務的快速增長。

    據瞭解,2023年上汽海外銷量達120.8萬輛,同比增長18.8%。在中國汽車企業出口中,上汽集團連續8年領跑,助力我國整車出口趕超日本,躍居世界第一。

    其中,上汽自主品牌銷量佔比近92%,新能源車銷量佔比近24%。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上汽首款全球車MG4 EV成為歐洲緊湊型純電動車銷量冠軍;上汽MG品牌全球銷量超過84萬輛,在澳州、新西蘭、墨西哥、印度等多個國家躋身單一品牌銷量前10名。

    按規劃,2024年上汽集團要在海外市場達成135萬輛銷量,2025年實現150萬輛目標,逐步成為全球化汽車公司。

    在趙愛民看來,面對汽車出口迅速增長的情況,企業必須提前預判船隻運力的需求。他表示,車企投資船舶需要綜合考慮許多因素,既要服務自己未來的汽車出口戰略,也要兼顧其他車企,抱團出海。

    「在做汽車出口業務的同時,我們深深感受到,中國製造在全球的趨勢是向好的。」趙愛民表示,依託中國製造以及中國汽車產業積累的電動化、智能化優勢,中國車企勢必在全球汽車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491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動力電池出口127.4吉瓦時,同比增長87.1%。有研究機構預測稱,2024年中國汽車產業產銷可達到3100萬輛,同比小幅增長3%左右;而新能源汽車產銷達到1150萬輛左右,增長大約20%。

    自建船隊加強軟硬件配套

    「當前全球不穩定因素增多,中國車企自行組建船隊,有利於打造自主可控的‘出海供應鏈’。」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自建船隊不僅能提升汽車出口運力,更重要的是能夠降低運輸成本,並通過節能減碳等方式,樹立中國新能源車良好的品牌形象。

    記者瞭解到,由於近年來中國汽車出口量激增,承擔主要運力的遠洋汽車運輸船租金接連上漲,甚至一度「一船難求」。從2020年到2023年,一艘擁有6500標準車位的遠洋汽車運輸船,單天運輸價格已上漲超過10倍。

    上汽安吉物流總經理金麒表示,投資遠洋船隊的週期較長,汽車遠洋運輸在安全、成本管理等方面也存在著諸多挑戰。

    「因此,上汽安吉申誠號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不只是因為這艘船使用了新的燃料,成功節能減碳;更重要的是,對於新能源汽車遠洋運輸來說,它也進行了很多針對性改造。」金麒表示,期待能夠積累更多經驗,為中國新能源車出口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物流解決方案。

    據瞭解,作為上汽集團旗下「產業鏈隱形冠軍」之一,安吉物流經過長期發展,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物流公司。安吉物流率先打造公、鐵、水多式聯運模式,業務覆蓋國內近600個城市和海外100多個國家,年發運量可達千萬輛規模。值得一提的是,除上汽集團旗下品牌外,安吉物流也為東風、宇通、長城等眾多中國車企提供遠洋整車物流服務。

    盤和林建議說,在自建船隊的基礎上,中國車企出海時,要注意在當地市場的多元化佈局。他說:「首先,要瞭解遵守當地法律規則,加強與當地政府溝通合作。更要注意的是,自建船隊需要軟硬件的雙重保障體系,尤其要注意防範因地緣政治危機引發的海運風險。」

    上汽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到2025年,上汽自主品牌銷量佔比將達到60%,新能源車銷量佔比達到50%,智能網聯汽車銷量佔比超過50%。汽車出口方面,屆時,上汽集團在海外市場的銷量佔比將超過20%,並持續推進結構優化,完成新老賽道發展動力切換。

    正視出海挑戰,守住汽車出口增長趨勢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分析說,未來全球汽車供應鏈會出現重大變化,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也聚集了全球重要的汽車供應鏈企業。

    他認為,隨著中國汽車出口逐漸增長,要在重點海外市場加快佈局相關產業鏈、配套設施。為了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在動力電池回收等此前易忽視的環節,都要加快佈局。

    「從2011年到2023年,中國汽車出海是以貿易為主。到2030年以後,則可能是以直接投資的海外生產為主。」許海東提醒說,海外生產對中國企業來說挑戰不小,「如何把國內的價值觀和管理模式輸出到海外,如何在國外僱傭、管理人員,都需要相關企業重點考慮。」

    趙愛民告訴記者,出海到海外市場時,無論是港口碼頭,還是供應鏈採購,中國車企如果能抱團合作,就能有更多成本優勢。「無論哪個汽車品牌,隨著汽車出口量的增加,勢必要更加註意供應鏈、運輸環節的管理問題。」

    事實上,中國汽車產業出海仍然面臨一些挑戰。外部形勢上,一些國家和地區存在濫用貿易救濟措施保護主義行徑;在產業自身上,多數新能源汽車企業仍然面臨「盈利難」的挑戰。此外,部分企業在車用芯片等領域還存在短板。

    作為上汽安吉申誠號的「娘家」之一、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中國船舶集團的經驗或許能夠提供一些參考。

    2023年,我國首次形成船海產品全譜系總裝建造能力,這也意味著,所有船型中國都能建造。據工信部發佈的最新數據,2023年,我國在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這三大造船業指標上,已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國際市場份額首次全部超過50%。

    值得一提的是,在確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大力推進能源消費結構轉型的背景下,我國新接綠色動力船舶訂單首次在國際市場份額中佔到一半以上。

    國信證券分析稱,當前我國汽車工業已從成長期邁入成熟期,結構性發展機遇在出海及電動智能化轉型。國產汽車零部件企業生產工藝和成本管控能力優秀,近年來可伴隨整車客戶進行屬地化供貨,大力開拓北美、墨西哥、歐洲、東南亞等市場。

    「一個國家的汽車出口數量是按照屬地原則統計的,中國汽車出口中也包含了外資品牌在當地生產然後出口的汽車數量。」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說,中國汽車全球化步伐較晚,近年來才大規模地走向國際市場,中國車企的海外佈局和技術輸出也才剛剛開始,需要理性看待中國出口成績,守住汽車出口來之不易的增長趨勢。

    付炳鋒表示,中國汽車走向國際市場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和系統的工程。未來,隨著汽車智能化的深入,中國汽車產品的智能化優勢會在海外市場進一步發揮,潛力很大。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許亞傑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1月25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