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加持的商業賽風險不小,業內人士稱C.朗中國行錯過補救機會

賽前一天宣佈比賽延期,C.朗中國行再次給商業賽事敲警鍾。 圖/新華社賽前一天宣佈比賽延期,C.朗中國行再次給商業賽事敲警鍾。 圖/新華社

2023年6月15日晚,北京新工體,美斯領銜的阿根廷隊與澳州隊踢了一場商業足球賽,現場有5萬多名球迷。儘管賽事籌辦略顯倉促,但不菲的門票收入和23家品牌的加入,讓主辦方收入頗豐。巨星加持,商業足球賽事充滿了誘惑。

然而,商業賽事曆來都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比如,原計劃去年11月舉行的邁阿密國際中國行因故取消,今年1月下旬的利雅得勝利中國行在開賽前一天宣佈延期。操辦商業足球賽,能帶來巨大收益的同時,也面臨著各種潛在風險。主辦方及運營公司如何做好預案、規避風險?新京報記者採訪了數位業內人士,請他們就風險問題給出相關提示和避險方案。

門道

一場商業足球賽,包含「一萬個細節」

一場國際商業足球賽事成功舉辦的背後,往往要經受多重風險考驗。參與過多場國際商業足球賽事運營的廣州市體育局原副局長李誌強表示,一般從第一份合約開始,賽事就進入了風險期。足球媒體人顏強介紹,僅前期談判、合約準備、人員預期(指定球員),就包含了「一萬個細節」。

曾參與運營過南美超級盃的彭伏龍表示,如果主辦方對相關合約條款細節、流程不熟悉,可能會在執行過程中與參賽主體、承辦方、場館等方面產生各種糾紛,這會導致經濟損失甚至賽事取消的後果,「由於意外事故造成賽事不完整甚至全部取消,必然會產生球迷退票、贊助縮水等損失,這是大型體育賽事組織者面臨的最大風險。」

近年來,不少新入局的賽事運營公司嗅到了商機,但他們往往缺乏國際賽事的運作經驗。「以前在國內承辦商業賽事的不少機構,已經轉型或退出市場。很多有娛樂行業從業經驗的人開始進入體育行業,他們把體育當成了娛樂來處理。」顏強認為,這不是壞事,但如果沒有豐富的運營經驗,缺乏應對突發問題的能力,可能會造成「多輸」的局面。

顏強舉例,如果合約中未對明星球員的參賽時間做出限定,運營方和球會之間的權責利未做明確規定,很多球星可能只上場十幾分鐘甚至不出場,這必然會影響賽事的商業價值和精彩程度。

彭伏龍建議,運營方想要規避風險,最好把整個工作切分成不同板塊,組建專業團隊並由有經驗、操盤能力強的人綜合調控。「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既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讓各個板塊緊密銜接、互相配合。」彭伏龍提醒,雖然各板塊的工作相對獨立,但如果某一環出現問題,就可能會影響整體。

C.朗在宴會中熟練使用筷子。 影片截圖C.朗在宴會中熟練使用筷子。 影片截圖

前提

賽事審批3個月左右,配套資源很重要

審批是順利辦賽的前提。2014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開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46號文件),明確提出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審批,轉而通過市場機制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承辦賽事。

不過,國家體育總局及各地方主管部門對國際賽事的審批仍有一定要求。李誌強介紹,從過往經驗來看,一場國際賽事的審批時間一般要3個月左右。不少賽事因為準備時間不足而取消。去年11月,邁阿密國際中國行因主辦方經驗不足、未獲審批等原因取消,外界對主辦方的專業性產生質疑。

這個教訓也提醒了運營方,那就是必須對本土市場有充分的瞭解。顏強指出,在中國辦一場國際商業賽,政府和公共資源要比商業資源更重要,這是確保比賽獲得主管部門批複、協調保安、醫療等各方面工作的關鍵。

C.朗因受傷無法上場,此次中國行最終宣佈延期。 資料圖/IC photoC.朗因受傷無法上場,此次中國行最終宣佈延期。 資料圖/IC photo

預案

押寶巨星風險高,備選方案不能少

C.朗中國行延期後,球迷非常不滿。李誌強表示,因為C.朗受傷無法上場,導致兩場比賽延期,說明主辦方對形勢預判不足,缺少應對方案。

與此前邁阿密國際取消中國行不同(球隊沒有來華),C.朗已隨隊抵達深圳,並出席了相關活動和訓練,主辦方卻在比賽前一天突然宣佈延期,這讓不少球迷難以接受。

雖然大家是奔著C.朗去的,但也有不少球迷表示,即便C.朗因傷缺陣,他們也會繼續進場觀賽。在顏強看來,除了想一睹C.朗的風采,更多人希望能與偶像有近距離互動的機會,「從這一點來看,主辦方並不是沒有補救的機會。」

顏強認為,儘管C.朗受傷無法比賽,但如果能參加其他線下活動,比如,與看台上的球迷近距離互動,主辦方可能會降低甚至規避風險。李誌強也表示,雖然明星球員的缺席會導致賽事商業價值降低,但主辦方應尋求更積極有效的解決方案,保證賽事順利舉辦,而不是突然延期。

「從市場角度和球迷反饋來看,可能九成以上的球迷是為了來看C.朗。把一場比賽的權重放在某個個體身上,風險有些過高,這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顏強表示,「作為世界盃冠軍球隊,美斯即使不出場,也還有其他明星球員。過於依賴個別球員的賽事,最大的風險可能就出在這球員身上。」

業內人士提醒,明星加持的商業賽事,主辦方在運營初期就要做好個體球員缺席的預案,當出現突髮狀況時才不會亂了方寸。如果沒有預案,且沒能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就很難維繫商業信譽。李誌強建議,舉辦商業賽事,主辦方除了要考慮各種風險,還得製定一兩套備選方案。

其他

場地賽期不可忽視,接待工作須謹慎

場地問題也是商業賽事中容易出現的風險。2016年7月25日,英超豪門曼城和曼聯原計劃在「鳥巢」踢一場國際歐冠盃比賽。賽前踩場訓練後,兩隊教練認為草坪質量太差,球員有受傷的風險。最終,這場比賽在開賽前5小時戲劇性取消。

另外,比賽日期同樣是商業賽事必須考慮的。去年7月23日,熱刺和李斯特城在曼穀的友誼賽因為暴雨天氣和球場積水問題臨時取消。辦賽前,如果主辦方能把7月曼穀雨季這一風險考慮進去,在時間安排上就會有更穩妥的選擇。

除了場地和賽期不可忽視,李誌強還特別提醒,要重視國外球員來華的餐飲習慣、通勤保障等各方面接待工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影響比賽的順利舉辦。

新京報記者 王繼鬆

編輯 王春秋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