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門街道立春文化節開幕,古觀象台「鞭打春牛」迎立春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以「金龍獻瑞 春牛納福」為主題的東城區建國門街道第十七屆立春文化節開幕,一場別開生面的「鞭打春牛」活動在古觀象台舉行。活動現場,東城文旅集團發佈「和美有時」廿四節氣賦能計劃,此次立春文化節作為計劃的首場活動,通過「鞭打春牛」儀式和遊園活動的有機結合,讓市民們在歡樂祥和的氛圍中感受春天的氣息。

2月4日,一場別開生面的「鞭打春牛」活動在古觀象台舉行。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2月4日,一場別開生面的「鞭打春牛」活動在古觀象台舉行。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立春「鞭打春牛」提醒農事,祈求五穀豐登

伴隨著喧天的鑼鼓聲,「牛童」「春女生」從建國門彩虹橋出發組成喊春隊伍穿過街道,「春天到,春天到,花兒朵朵開口笑……」一句句稚嫩的童音帶來春的訊息,沿途市民紛紛駐足觀看。春娃、牛夫和禮儀官先後進入古觀象台門內迎接報春官,北京古觀象台台長齊銳宣佈立春吉時,宣告新的一年開啟。

「春女生」「牛童」喊春隊伍進入古觀象台門內。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春女生」「牛童」喊春隊伍進入古觀象台門內。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為春牛點睛是活動的重要環節。在民俗專家劉惠民的指導下,三位鞭春人各打三鞭,「春女生」打出第十鞭,寓意著驅趕冬寒、迎接春天,預示著新一年的豐收與吉祥。隨後,「春女生」「牛童」們將牛肚中的福袋掏出,嘉賓們上台拋灑福袋,將福氣傳遞給每一位觀眾。

隨後,建國門街道發佈「咬春圖」,為居民們提供品味當地美食的好去處。儀式結束後,立春遊園活動正式開啟。園內設置了多個互動打卡點和老字號展賣攤位,遊客們在這裏體驗了剪春紙、寫春聯、品春茶、贏春禮、咬春餅等多種民俗活動,還參與了龍年文創產品製作。

劉惠民告訴新京報記者,立春是一年里的第一個節氣,預示著春耕的開始。在古代幾千年的農耕文化中,立春備受關注。「鞭打春牛」的民俗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也是對農事的提醒,它意味著農民應該開始準備春耕工作。這一天人們把家裡的牛牽出來,舉行「鞭打春牛」儀式,也是為了警示一下牛,該下田勞作了。

但牛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農業生產工具,人們是不捨得打的。過去在民俗中「鞭打春牛」用的是紙紮的牛,外糊一層泥巴,在牛肚子裡放上五穀雜糧以及小的泥牛。「大家把春牛打碎之後,民眾都會上前去搶一塊泥牛的泥巴帶回家,放在自家的田地上,希望這一年土地肥沃,把牛肚子裡的五穀雜糧揣一把放到自家糧倉里,預示著這一年五穀豐登。如果家裡還有母牛,最好再挑一個小的泥牛帶回家,預示著今年自家還能再產一頭牛,所以立春是我國農耕文明中,民眾對整個春天以及這一年充滿著美好願望的一天。」劉惠民說。

據介紹,今年的立春是臘月立春,屬於早立春,預示著今年的農耕活動開始得早。

「春牛」被抬進古觀象台。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春牛」被抬進古觀象台。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東城發佈「和美有時」廿四節氣賦能計劃

現場,東城文旅集團發佈「和美有時」廿四節氣賦能計劃,以中國二十四節氣為時間的橫向坐標,以東城地標、文商旅資源為縱向坐標,搭建起富有創意和活力的東城「時節」文化品牌。

「和美有時」廿四節氣賦能計劃將以此次立春文化節為起點,充分利用東城區的古建築、歷史文化、文商旅資源,深度挖掘和傳承中國傳統節氣文化,與社會各界開展交流合作,共同激活文化產能,激發文化創新動能。

根據此計劃,線下將推出「和美有時」廿四節氣快閃實體店,廣泛攜手知名文商旅體企業,推動「首店、正選、首展、首戰看東城」氛圍,鏈接故宮-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前門會館群落、古建文物等東城區重點地標,融合消費促進、展覽展示、藝術表演、電商直播等手段,營造新消費場景,全面展示東城風貌。線上將推出「和美有時」廿四節氣系列影片,實現文化引領、消費促進,展示產業發展成果。

舞龍表演。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舞龍表演。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和美有時」計劃推出「古建之美」「國潮之韻」「消費之享」「會館之雅」四大板塊,年度舉辦20餘場主題活動並組織全年不間斷的體系傳播,為東城區文化發展注入新動力。

其中,「古建之美」板塊聚焦東城區的古建築保護與活化利用,通過舉辦系列展覽和體驗活動,使公眾更深入瞭解古建築的魅力與價值,喚醒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記憶與情感。「國潮之韻」板塊致力於推廣東城區的國潮品牌、老字號和非遺文化,通過創意市集、品牌展示和文化體驗活動,讓更多人瞭解並愛上國潮文化,助力本土品牌崛起。「消費之享」板塊聚焦文商旅消費新趨勢,結合東城區文化消費空間資源,提升公眾生活品質,滿足群眾多樣化消費需求。「會館之雅」板塊致力於將東城會館群落持續活化利用,跨界舉辦格調雅緻的中國傳統文化活動,帶領公眾見證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朱名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