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賴聲川,揭秘《如夢之夢》專屬版:不同演員有不同的「美感」

2000年5月,《如夢之夢》在台北藝術大學首次公演。2002年,香港話劇團首次將《如夢之夢》製作完成,在劇場進行職業演出。2005年,由「表演工作坊」和台北藝術大學共同製作的《如夢之夢》在台北兩廳院演出。2013年,《如夢之夢》來到大陸。十年沉澱,2023年,《如夢之夢》專屬版在上劇場的舞台誕生了。在長達8小時的演出中,兩輩子的故事緩緩展開,夢與現實相互交錯,觀眾跟隨演員一道從亞洲到歐洲,從生到死,從痛苦到解脫,以「全景式」的視角見證一段段曼陀羅式的環繞人生。新京報記者對話華人戲劇家賴聲川,揭秘專屬版創排新變化。

《如夢之夢》經由上劇場團隊2023年全新製作,呈現出了《如夢之夢》專屬版。

賴聲川在《如夢之夢》中開創了環繞劇場的先河,他首創把觀眾席放在舞台中央,形成「蓮花池」的景觀。這個舞台設計靈感來源於賴聲川在印度菩提迦耶的一場旅行。他目睹僧侶們繞著心目中神聖的佛塔行走,於是一個特別的靈感應運而生——把觀眾放在舞台中央,演員繞觀眾而行。也正是在這段旅程中,曾經的生命經驗、聽聞的故事全部聯結在了一起,賴聲川於是就在菩提迦耶的大樹下完成了《如夢之夢》的大綱。賴聲川曾將這一創意與作品誕生的過程比作一場「人生經驗的小火慢燉」。

2023年,《如夢之夢》經由上劇場團隊全新製作,呈現出了「專屬版」。上劇場特有的「圓形蓮花池」自身即可整體旋轉,再與繞場而行的演員們相配合,觀眾置身其中,便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故事,看盡人物生命的循回流轉。此外,黃薇成為《如夢之夢》專屬版服裝造型設計總監,她為200餘個角色打造了400餘套服裝和造型,風格跨越古今中西,其中融入了非遺技藝的「顧香蘭」旗袍,也為《如夢之夢》專屬版增添一大看點。

上劇場為《如夢之夢》專屬版重新改造了舞台。 王開 攝上劇場為《如夢之夢》專屬版重新改造了舞台。 王開 攝

新京報:這次的《如夢之夢》為什麼被稱為專屬版?

賴聲川:首先因為這是在上海「上劇場」演出的版本,是專屬於這個劇場的。因為上劇場在建造之初,我們是明確不會在這裏演《如夢之夢》的,當時也沒有做蓮花池,後來我們在這裏演出演多了,發現這個舞台可以演《如夢之夢》,雖然我沒辦法在舞台上做下陷的蓮花池,但是我們可以把舞台四周升高,形成中間獨特的圓形蓮花池。而且這樣做下來,我們會發現上劇場的整體佈局,其實比其他地方的很多劇場的觀劇感更好,這裏的座位和舞台的距離、觀看的角度都很有優勢。其次,這一版的音樂豐富了很多,我也特意為了這版做了兩首原創的曲子,包括黃薇為這部戲做了400多套衣服,這些都是專屬版很特別的地方。

新京報:今年演出的專屬版和2023年有什麼不同?有沒有進行改編的部分?

賴聲川:其實總體還是很接近的,我們去年演了5場,今年演3場,大家的積累是在慢慢增長,個別演員是有一些變化,今年金士傑沒有出演,光耀(台灣籍演員樊光耀)來了。

新京報:專屬版有倪妮的加盟,怎麼想到邀請她?

賴聲川:在這之前我們合作了話劇《幺幺洞捌》,那是她第一次演話劇,也是我們第一次合作,那時我們決定要做專屬版,就直接邀請她了。本來我想像中她是要演顧香蘭B(最年輕)的版本,但是她自己想要挑戰一下,想要演顧香蘭C(中間年齡段的顧香蘭)。我覺得也很好,因為她出演《幺幺洞捌》的時候,我就覺得她很好,那個角色特別難,戲量也特別大。讓我最得意的就是當倪妮的角色一出來,所有人都在從一個很專業的角度去討論她的戲,而不是一個電影演員來演話劇了或者是其他角度的討論,都是在討論專業本身,我覺得這就是很對的事。這兩天,倪妮排練的時候還在跟我討論,她對顧香蘭有一些新的思考,顧香蘭是我寫過的最複雜的角色,她可以有更多層次的詮釋。

倪妮的顧香蘭C有一種特別的美感。 王開 攝倪妮的顧香蘭C有一種特別的美感。 王開 攝

新京報:倪妮出演《如夢之夢》相較之前出演《幺幺洞捌》,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賴聲川:我覺得倪妮現在的狀態又不一樣了。當然演員就是這樣,她本身的人生體驗對塑造角色都有幫助。演《如夢之夢》這樣的本子,演員本身對生命的體驗,你能不能提煉出來,兩件事要打通。我覺得在《幺幺洞捌》的時候,倪妮就打通了這個表達方式。她本身也很努力、很用功、很謙虛,倪妮真的很棒,她還是原來的那個女孩,不會去得意或者張揚,她就是踏踏實實做一些她覺得很重要的事情。能理解她到達現在的位置是有很多原因的。

新京報:倪妮版的顧香蘭C給這個角色帶來了哪些不同的詮釋?

賴聲川:美感就不一樣,這並不是說之前的顧香蘭不美,而是倪妮有她自己的美,她的演技也有,美感也有。我們每一年的顧香蘭都有自己的美。其實倪妮每次出場,你去現場聽都會有那種「倒吸一口氣」的驚豔聲音。黃薇給她設計的旗袍穿在她的身上,簡直太完美了。我本來想讓她演顧香蘭B,過幾年再演顧香蘭C,結果不用,她來了就是顧香蘭C。

新京報:《如夢之夢》已經演出24年了,作為劇本的創作者和導演,現在還在排這部劇,還會有新鮮感嗎?

賴聲川:不同的演員來演都會有不同的感覺,包括在不同的劇場里。比如我們去年第一次在上劇場演出,定製了新的蓮花池,包括那400多套衣服擺出來,整個舞台我重新畫的圖,我還是有很大的激情去做這件事,真的很奇怪,我自己也奇怪。這個劇確實有太多的東西可以去挖,比如文章來了,他的5號病人又不一樣了,他又是另外的切入方式。24年,每一次排就是一種重新回顧吧。

賴聲川表示,每排一次《如夢之夢》就是一次重新回顧。 王開 攝賴聲川表示,每排一次《如夢之夢》就是一次重新回顧。 王開 攝

新京報:會隨著時代的改變去做一些修改嗎?

賴聲川:其實沒有太多可以變的地方,它就像是一部交響樂,你寫好了,不會太改了。就像作曲家不會去改一些音符,它已經有它的力量,什麼時候釋放什麼樣的力量,起到什麼化學作用,它已經在那了。

新京報:短影片時代,很多年青人都適應了快節奏的東西,《如夢之夢》8個小時的觀看,會擔心大家不習慣嗎?

賴聲川:這個倒沒有,我覺得現在很多年青人都在拚時間更長的戲。我記得有一年在烏鎮戲劇節,有一個德國的作品是9個小時,人家問導演怎麼看,導演說:「你睡覺了也沒關係,出去走走吃個飯再回來看也沒關係。」但是《如夢之夢》並不是這樣,我們很嚴謹,而且你真的投入進去後,會覺得8小時很快就過去了。而且《如夢之夢》其實已經名聲在外了,來看戲的觀眾應該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新京報:《如夢之夢》專屬版一般會安排在什麼樣的時間演出?都是在上海的上劇場演出嗎?

賴聲川:目前是這樣的,專屬版都會在上劇場,時間基本上就是每年的這個時候,因為要看倪妮的時間,她基本上就是冬天的時間比較合適。

新京報記者 張坤玉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