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中國年|年夜煙火暖人心——從團圓「食」刻看消費活力
新華社北京2月10日電 題:年夜煙火暖人心——從團圓「食」刻看消費活力
新華社記者
人間至味是團圓。除夕的年夜飯,總是家家戶戶一年中最為濃情的一餐。
從預訂火爆一「廂」難求到花式套餐「龍」重登場,從足不出戶大廚到家到「旅遊+年夜飯」成為新選擇,除夕餐桌越來越多的「打開」方式,不僅烘托出新春佳節濃濃的團圓美滿氛圍,也彰顯著消費市場的生機活力。
預訂名額「告急」,折射消費恢復態勢良好
「實在不好意思,我們5間包廂和大廳13張圓桌早就預訂完了,真的沒法再接單。」大年三十當天,杭州雅惠酒家的老闆娘桑治文琳一邊接聽電話,一邊迎來送往,忙得「腳打後腦勺兒」。「儘管晚上7點45分就停止接客,但就餐需求還是相當火爆。」
橫跨大江南北,今年除夕年夜飯市場呈現出一片火熱態勢:廣州白天鵝賓館200多桌年夜飯全部訂完,海底撈鄭州萬達坊店的年夜飯包間在2個月前就已滿員,北京盛百味當代商城店由三餐增加到四餐仍有顧客排隊等位……
美團數據顯示,2024年1月,「年夜飯」相關搜索量月度環比增長約4倍;截至1月下旬,預訂除夕夜餐廳桌位的訂單量較去年增長超3倍。
「為了搶奪晚上的‘黃金時段’,去年國慶節開始便有消費者前來諮詢。」北京龍人居水煮魚連鎖酒樓總經理黃曉告訴記者,與往年相比,今年消費者預訂年夜飯時間更早、速度更快,消費熱情明顯提高。
作為「團圓宴」,年夜飯不僅是消費者在春節期間最特別的情感載體,更是餐飲業的風向標之一。
2023年,隨著疫情防控平穩轉段,餐飲住宿等接觸型、聚集型消費較快回暖:餐飲收入首次突破5萬億元,同比增長20.4%,餐飲業商務活動指數年均值升至擴張區間,消費重新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動力。
中國飯店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桑治小溪認為,年夜飯預訂火爆折射出餐飲消費持續恢復向好,也體現出百姓消費習慣的變化。以「新春檔」需求旺盛為契機推出特色菜品、提高服務品質,有助於餐飲企業實現「開門紅」,從而帶動整個行業持續升溫。
形式花樣翻新,凸顯消費業態日益豐富
廚房「小白」不會做又沒訂到堂食位置,老人出行不便想要在家吃,堅守崗位的「打工人」顧不上準備……面對眾多消費需求,龍年的年夜飯花樣翻新,主打一個「豐富」。
隔水蒸白切雞、微波爐熱墨魚蝦餅、裝盤生撈魚皮……大年三十下午4點,廣州市民黃女士手提八個大小不一的打包盒,剛從樓下飯館「領」回現做的年夜飯,稍晚自行加熱食用。「外出訂餐難,在家五口人八個菜,十分鐘不到加熱好,新鮮美味又解放雙手。」
同一時間的江蘇徐州,梁阿姨拎箱上門,準備為孫女士一家「定製」年夜飯。一邊開箱取出各種肉菜,一邊詢問客戶口味偏好,接著洗切燉炒,三小時內梁阿姨相繼做好了秘製牛肉、白切羊肉等6例涼菜;清蒸黃魚、魚羊鮮等10例熱菜;最後收拾廚房、帶走垃圾。
市場繁榮表現的背後也反映出餐飲消費的變化。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今年的年夜飯更加凸顯個性多樣。面對堂食紮堆、包間緊俏,各餐飲酒店同步「上線」成品、半成品禮盒,還疊加送餐到家、外賣下單、大廚上門等多種形式,讓這份傳統的「儀式感」吃出新花樣。
美團外賣數據顯示,1月中旬「年夜飯外賣」關鍵詞搜索量比去年同期增長4倍。「阿姨媽媽上門做飯」平台負責人楊睿介紹,從三年前的十幾單增至今年的近百單,「上門代廚」滿足了消費者對於家庭團聚和美味佳餚的雙重需求,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新選擇。
萬家團圓之時,依舊有人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為了方便這些「打工人」吃到熱乎的年夜飯,盒馬、叮咚買菜等商家簡化了半成品年菜的複熱方式,還推出海鮮大咖、滷味熟食、豬肋排等豐富的成品年菜,並準備好了配送運力。
換個地方過年,新場景激活消費新動能
大年三十當天淩晨四點多,家住吉林省白山市撫鬆縣鬆江河鎮的邢利準時出門,拚車到30公裡外的滑雪渡假酒店上班。「受東北冰雪旅遊‘火出圈’帶動,今年客流激增,酒店90%以上的客人來自南方,在滑雪渡假區過年、吃年夜飯體驗地域特色的需求多了起來。」
「遊客年夜飯」是今年的新熱門。長白山華美勝地渡假區瑞士酒店餐飲服務經理計雪冰告訴記者,針對「冰雪熱」帶來的消費新趨勢,酒店不斷對產品和服務進行優化升級。「有用糯米紙打出龍元素,再製作而成的主題甜品,還新增熱門的烤地瓜、糖葫蘆和凍梨咖啡等新品。」
長達8天的春節假期,百姓出遊掀起小高潮。攜程發佈的預測報告顯示,這個春節將是2024甲辰龍年首個出遊高峰。為了搶抓春節消費黃金期,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各大旅遊平台紛紛推出「旅遊+年夜飯」套餐項目,產品覆蓋東北、上海、江蘇、湖北、海南等地。
記者在一家旅遊網站上見到,南京一家五星級酒店打出了「3888元1晚江景房+年夜飯中餐套餐+2份早餐」的2天1晚套餐產品。還有旅行社製定了上海出發每人1402元「3天2晚跟團遊」,可享3288元/桌年夜飯的行程。
長春市飯店餐飲烹飪協會秘書長王昕表示,旅遊消費熱潮推動了酒店年夜飯的迅猛增長,這些訂單不僅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個性化體驗,還拓寬了餐飲消費範圍,為促進消費注入新動能。隨著各類擴大需求政策舉措落地顯效,餐飲業展現出的強勁復甦形勢有望激發我國消費市場新活力。(記者鄒多為、姚湜、丁樂、魏一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