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他們在海外做短劇

大年三十,海龜影視導演張予柔的原創短劇踩著時間交彙點殺青。

另一部準備在新西蘭拍攝的短劇原本也是春節開機,但因為預算問題延期至3月。「這段時間我們仍然在面試演員。」該劇製片人葉忻說。

過年期間,海外短劇的剪片工作也沒有落下。多重空間創始人肖夢源和調皮蛋北美製片廠製片人王京哲都有短劇項目進入後期製作階段。

短劇出海這把火從去年一直「燒」到今年。據國海證券有關短劇出海的最新研報,按照中間值估算,出海短劇未來市場空間約360億美元。新的一年,短劇出海依舊滾燙,許多新短劇將在3月陸續開機。

張予柔原創海外短劇的拍攝現場。圖/受訪者供圖張予柔原創海外短劇的拍攝現場。圖/受訪者供圖

出海後,短劇預算不得不考慮加班費和買咖啡的錢

出海後,國內短劇的「卷」,顯得有些失靈。

「我見過的國內最‘卷’的短劇劇組,一天拍60場戲。」葉忻說,她的劇組一天只拍30場到40場戲。而位於海外劇組的王京哲透露,他們大多一天拍30-50個鏡頭。

海外短劇劇組也會加班,這一點王京哲深有體會。演員們穿上歐式古裝,整理這些衣服的蕾絲、護套、袖套等配件,都需要時間。「這裏整理10分鐘,那裡整理10分鐘,最後可能會加班半小時。」

但英國、美國、澳州等國家規定了演職人員的工作時長,超時工作需要額外支付加班費。例如在澳州,超過10小時後的拍攝時間需要支付雙倍加班費,無論什麼項目,最多隻能延長2小時的拍攝。「就算我多付錢,他們也不會一直工作20個小時。」張予柔說。她特別強調,在澳州,「收工時間到」意味著必須清場,而不是還在拍最後一場戲或一個鏡頭。

「除用工成本外,製作預算還和當地消費水平等因素有關。」ShortTV製片負責人Hannah Shu表示。在南韓拍攝《惹不起的前妻》時,肖夢源的劇組加上群演有40多人,人均餐標150元一天,「拍得晚要加餐,南韓人一天還喝好幾杯咖啡,這些都是預算」。

「短劇預算不高,要在各方面極致把控。」肖夢源說。這在製片人葉忻和王京哲看來是製片能力的體現。

據貝殼財經多方瞭解,美國洛杉磯的短劇成本在海外國家中遙遙領先。「基本在15萬至20萬美元,有些甚至要25萬美元以上。」肖夢源透露。國海證券研報顯示,短劇出海目前收入主要來自北美,其次為澳州、英國、菲律賓、泰國;下載量主要來自美國。

「越南、泰國的成本在10萬元左右。」葉忻補充道。Hannah Shu表示,在東南亞國家拍攝短劇甚至比國內更有性價比。

值得關注的是,國外短劇劇組「卷不動」還因為演員和工作人員都加入了工會。「如果他們因為過度疲勞出了事,可以起訴你。」張予柔解釋道。

張予柔待過的短劇劇組曾因為飲食待遇問題被投訴,那是她第一次導演短劇。「當時劇組在深山老林里拍戲到淩晨2點,天氣很冷,晚上只準備了比薩,這件事後來在圈子裡傳開了。」現在她主控短劇項目時,會注意照顧組內人員不同的飲食習慣,結束夜戲拍攝後,還常帶著大家吃火鍋,「感受中國文化」。

「在海外,我們要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如果演員向工會投訴,公司可能會被罰款。」肖夢源說。

拍室外戲時,肖夢源團隊給《惹不起的前妻》劇組點的韓式炸雞。圖/受訪者供圖拍室外戲時,肖夢源團隊給《惹不起的前妻》劇組點的韓式炸雞。圖/受訪者供圖

短劇鏡頭語言更高效,海外劇組學習國內經驗

「做短劇只有兩分鐘的時間把世界觀、劇情矛盾架構好,儘可能給出更多信息,不需要太多表現過程。」做過七八部短劇後,王京哲才有了上述理解。

初遇短劇時,習慣了製作長影片的影視公司都表現出對鏡頭語言的理解困難。「做長劇的人很難扭轉思路,理解短劇的節奏感。」葉忻至今還記得剛接觸短劇時的一場戲。劇中,丈母娘和侄子一起來到贅婿的辦公室,直接一巴掌打到他臉上,說:「這個公司以後交給我侄子,你這個無能的人,滾出我家。」

最初拍攝時,導演認為這是一場重頭戲,所以他的處理方式是:先拍了一個敲門的鏡頭,再拍開門後贅婿和妻子聊天的場景,然後拍一個丈母娘和侄子走向辦公室的鏡頭,最後直到4個人共同出現在鏡頭裡,丈母娘才開始說話。

「兩種表現方式都是在講故事,導演可能會選第二種,因為相對來說是更高級的敘事方式,但第一種更高效。」王京哲解釋道。

短劇拍攝多數是雙機位或三機位拍攝,據葉忻透露,「大部分都是一條過」。出海短劇的拍攝大多在一至兩週,不需要劇本修改的項目在一個月之內籌備,劇本從零開始的有兩到三個月的籌備期。

也有要求急著完成的短劇項目找上導演鳳凰城(化名),「撐死不能超過5天拍攝」,要在一週內完成剪輯、調色和混音全部後期工作。

「如果看到需要翻山越嶺的本子,我會直接告訴平台方沒辦法7天內拍完。」張予柔說。根據英國、澳州等國家規定,上街拍戲需要向相關部門申請許可證;出於習慣和禮貌,拍夜戲還得提前和街坊鄰居打好招呼。「這些都需要時間。」

王京哲認為自己的團隊已經比較成熟,但還不夠接地氣。「國內很多東西可以學」,他經常選擇國內最「土」的短劇,和主創一起做拉片學習,「學習它為什麼那麼賺錢」。

肖夢源團隊目前的工作模式是讓國內有短劇經驗的導演到海外片場做指導,輸出經驗。「國內的短劇導演很熟悉短劇,知道哪個節點是爆發點。」葉忻解釋道。在她看來,跟過國內短劇劇組的人「可以拍板怎麼談,可以組局,可以再組建團隊、成為領導者。」

肖夢源團隊的南韓短劇《惹不起的前妻》的拍攝現場。圖/受訪者供圖肖夢源團隊的南韓短劇《惹不起的前妻》的拍攝現場。圖/受訪者供圖

2024年海外短劇數量有望在「廝殺」中實現井噴

2023年短劇出海爆發後,短劇平台和製作方都燃起了競爭硝煙。

國海證券研報顯示,自2023年第二季度起,各出海短劇平台數據開始起量。其中,ReelShort從2023年6月底開始起量,其餘產品大多在10月起量,目前ShortTV、DramaBox增長較快。短劇出海市場空間預計為144億-648億美元。

製片人王京哲認為,目前平台方還在試探海外市場,「先多出不同風格的作品,搞清楚觀眾具體喜歡什麼樣的內容,加大產量是遲早的事」。他今年和短劇平台溝通項目排期時,看到「部分公司大刀闊斧加產量」,對此還用了「井噴」來形容:整體來說,未來每個月能看到的劇至少是現在的兩倍。

「出海短劇的產能與國內相比還不是一個量級。」ShortTV製片負責人Hannah Shu表示,「ShortTV目前一個月上新十幾部到二十部,後面會慢慢增量。」《2023微短劇行業報告》顯示,2022年-2023年,國內微短劇市場以平均每個月300部的備案量大步前進。國家廣電總局最新公開資料顯示,2024年1月共有297部短劇通過備案。

海外短劇產量與優質供應商數量有關。不少人認為,目前海外短劇有一定的製作門檻,需要製作方具備相應的能力和資質。「大家都在拍,但真正拍下來質量怎麼樣、能不能達到標準,平台方心裡有數。」王京哲說。Hannah Shu也表示,多數製作方的能力有待考證。甚至在多個主流出海短劇平台上,還上架著不少由國內短劇翻譯而來的作品。

出海短劇賽道中的「廝殺」也發生在製作方之間。自從2023年年底國家廣電總局再度出手整治網絡微短劇後,「國內稍微有資質的製作公司也想憑藉資源關係分一杯羹」,這一變化在王京哲看來「挺明顯的」。另外,據製片人葉忻和海龜影視導演張予柔瞭解,許多國外電影學院的學生也在拍攝短劇。

同時,出海短劇面臨著與國內短劇相同的題材同質化問題。霸總、先婚後愛、狼人等劇情標籤佔據著短劇App的頁面推薦位。

「有內容基本盤支撐,大平台更有可能嘗試題材創新。」王京哲認為,也許等到某個公司先行試驗出一個成功賽道後,剩下的公司才會加入對這一題材的開發。

當前,出海短劇的爆款表現還不及國內。據Hannah Shu介紹,短劇平台上,充值在100萬-300萬的短劇屬於小爆款,300萬-500萬是另一個級別,500萬左右才算大爆款。

「我們趕上短劇出海的風口,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高效創作已經很幸運了。很多獨立電影人可能幾年才憋出一部短劇時長的作品,因為拉投資很難。」張予柔說。她想知道從劇本到後期都按照自己要求和水準做出來的短劇效果最終會如何,但這條路能否走通,自己也無法肯定。「如果行得通,我可能會一直做下去。」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韋英姿

編輯 李錚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