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這裏有一份遊玩攻略

位於通州區的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分為北區、中區和南區三部分,眾多的網紅打卡地從北向南,綿延超過12公里,令人流連忘返。

如今,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入選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不僅外地遊客對這裏充滿好奇,一些家住京西的市民也想抽空前來打卡。

據瞭解,景區打造大運河水陸觀光旅遊精品線路,遊客可以通過「遊船+步行+電瓶車+單車」等交通方式將景區串聯在一起遊覽,收穫更豐富多彩的旅遊體驗。

「三廟一塔」片區可體驗非遺

京杭大運河沿線有四座名塔,分別是通州燃燈塔、臨清舍利塔、揚州文峰塔、杭州六合塔。

詩中提到的「一枝塔影認通州」,說的就是燃燈佛舍利塔。通州處於京杭大運河北端的始點,漕運興盛,來來往往的航船和行人看見塔或塔影,就明白前方是通州的碼頭。

在北區,遊客可遊覽燃燈塔,探索周圍的古建築群,體驗歷史文化的韻味。燃燈塔所在的「三廟一塔」片區,是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廟一塔」包括儒家的文廟、佛家的佑勝教寺、道家紫清宮及燃燈佛舍利塔。這是國內唯一的三教合一建築群,在全國是獨有的人文景觀,儒、釋、道三教在這裏相鄰又相互獨立。

這一區域是古通州城的核心,是通州城海拔最高的地方。舊時還有一衙,就是通州的州衙。該片區為古通州的政治、文化、教育、宗教以及商業中心。「三廟一塔一衙」的建築格局既反映了三教兼容并包,又反映了與世俗生活的和諧共容。

「三廟一塔」片區的展品訴說著深厚的運河文化,比如三根被打撈上來的粗壯的運河皇木、通惠河閘口曾設置的鎮水獸等。三根木材在過去是皇家用來建築宮殿、製作傢俱的材料,由於皇家建築木材需由南方采伐,經運河輸送到京城,因此在運河畔開設了許多「皇木廠」,通州就曾存在兩個「皇木廠村」。

值得一提的是,「三廟一塔」片區設有「北運河非遺傳習所」,遊客可以體驗京杭大運河沿線城市的多項非遺技藝。

2023年10月26日,北運河非遺傳習所內,通草花製作技藝代表傳承人製作的通草花。資料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2023年10月26日,北運河非遺傳習所內,通草花製作技藝代表傳承人製作的通草花。資料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大運河森林公園可賞景遛娃

位於南區的大運河森林公園則是週末賞景遛娃的好去處。大運河森林公園位於通州區北運河兩側,其設計靈感來自清代江萱繪製的《潞河督運圖》,於2010年9月25日建成開園。

京杭大運河通州段像一條銀鏈,串起潞河桃柳、月島聞鶯、銀楓秋實、叢林活力、明鏡移舟、高台平林等六大景區以及分佈其中的18處別具韻味的景點。公園正門處的巨石是一塊上等的連體水紋石,上面的七個大字「大運河森林公園」由著名藝術大師韓美林先生題寫。

叢林活力景區的「風行蘆蕩」景點最為遊客所熟知。公園在河流灘地保留了濕地景觀,形成了北京地區典型的草叢沼澤群落,再現了昔日運河「兩岸蘆花一釣船」的優美景色。蘆葦之中,鋪設木製棧道、搭建親水平台,遊人可以與大運河零距離接觸,感受濕地的樂趣。

漕運碼頭位於銀楓秋實景區,在碼頭的最前方,仿古的燈塔、牌樓、石獅子、鎮水獸等具有地域文化特徵的建築一應俱全,牌樓以北則是一排排糧倉,漕運文化元素十分豐富。

站在月島聞鶯景區的觀景平台上,遊客還可以眺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全貌。

2023年7月3日,西海子公園荷花綻放,與遠處的燃燈塔相映。資料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2023年7月3日,西海子公園荷花綻放,與遠處的燃燈塔相映。資料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乘船暢想昔日「萬舟駢集」景象

西海子公園(葫蘆湖景點)也是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的核心景點。

西海子公園始建於1936年,擴建於1985年,擴大了湖面、堆砌了假山、修砌了跨湖長廊。2016年,公園曾閉園改造,2018年12月重新開園。公園改擴建工程以「具有歷史文脈的現代園林」為定位,在設計中充分挖掘和保護大運河及通州歷史文化遺蹟,突出綠色生態理念,加強綠化美化,豐富了人文內容。去年9月,運河文化時尚大賞亮相西海子公園,首次在副中心設置水上舞台。

中區的北運河途經六座大橋,這段運河曾有著「萬舟駢集」的景象,此景被列為「通州八景」之一。2019年10月,北運河通州城市段11.4公里旅遊通航,遊客可以欣賞兩岸鬱鬱蔥蔥的樹木和高樓林立的運河商務區景觀。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白爽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