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畫上天啦」,7幅北京中小學生作品入選第三屆天宮畫展

2月23日,第三屆「天宮畫展」在中國空間站開展,53幅來自全國各地的「小畫家」精心創作的畫作在太空亮相。記者瞭解到,此次畫展入選的作品中,有7幅來自北京的青少年。得知畫作是「上天」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畫作創作背後有哪些故事?「小畫家」們心裡又有哪些航天情結?新京報記者採訪了部分「小畫家」,進行揭秘。

「這是最好的開學禮物」

身穿宇航服的航天員抬起左手,彷彿要觸碰到一顆閃亮的星星……在這幅名為《千年飛天夢·天宮漫遊》的畫作里,海澱區航天圖強小學六年級學生陳熹描繪了自己心中的天宮模樣。

陳熹創作的《千年飛天夢·天宮漫遊》。受訪者供圖陳熹創作的《千年飛天夢·天宮漫遊》。受訪者供圖

「第一反應是很激動。」2月23日,陳熹告訴記者,看到自己的畫出現在新聞列拿別開心。陳熹介紹,自己的畫主要描述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步伐越走越遠,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中國人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小學生誌存高遠,也要從小樹立科技強國的遠大理想,「這幅畫表達了我對祖國深深的熱愛、對航天的嚮往。」

因為爸爸一直在航天系統工作,陳熹從小在航天家屬區長大,對航天事業的深刻嚮往更多來自於學習航天精神和生活中日複一日的耳濡目染和言傳身教。「我們住的地方,黃緯祿爺爺也住過。」陳熹口中的黃緯祿爺爺是我國著名的航天泰鬥,是中國航天四老之一。陳熹十分喜歡學校的航天主題活動,「學校老師會組織大家一起觀看航天發射的直播,我們還有很多航天主題的課程和社團活動。」

日常生活中,陳熹也主動參與各種科技主題活動。受訪者供圖日常生活中,陳熹也主動參與各種科技主題活動。受訪者供圖

陳熹媽媽邢女士表示,陳熹自小就對航天、軍事、國際關係、歷史學等相關內容感興趣,家裡有很多火箭、導彈等模型和拚接玩具,「閑暇的時候,他還喜歡跟弟弟一起玩火星探測車模型。」邢女士表示,得知孩子畫作登上天宮畫展十分激動,也十分感恩和自豪,「感謝學校的培養和老師的辛苦付出,希望他以此為起點,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努力進取。馬上要開學了,這也是送給老師和他自己最好的開學禮物。」

記者瞭解到,陳熹所在的航天圖強小學是一所天文航天科技特色校,已經連續第二年組織學生參與天宮畫展。「此次活動我們面向全校發佈了徵集活動,在一至六年級的美術課上,美術老師也給全校所有學生開展了天宮畫展的主題課,最終全校學生積極參與提交了211幅作品。」該校科技教育負責人李春雨介紹,作為航天子弟學校,學校的科技教育特色就是天文航天,已經開展了二十多年特色課程,「孩子們的天文航天夢已經在多年的教育中逐步形成,航天精神入腦入心。」

李春雨表示,學校日常也有大量天文航天特色活動,比如每年都組織研學參觀火箭發射,定期外出觀星,組織攝影活動。每一次的天宮課堂全校學生與航天員共同做天地對比實驗。學生最喜歡的是每年兩次的科技盛宴,還有航天日主題教育節日課程和科技節。

此外,李春雨還透露,未來將開發更多有趣的課程,開展更多適合學生的活動,「比如本年度航天日主題教育活動中,我們就設計了航天狂歡日,發揮每一個孩子每一個班級的特色,開展一場自發的嘉年華活動。」

「航天迷」在畫作中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元素

「第三屆‘天宮畫展’於2023年10月面向全社會啟動徵集,最終53幅畫作從2萬多幅報名作品中脫穎而出,隨天舟七號貨運飛船搭載上行空間站……」2月23日上午,央視《朝聞天下》正在播報新聞,坐在小後備上認真觀看的人大附中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學校五年級學生劉屹楊突然間跳了起來,他在入選的畫作中認出了自己的畫。

劉屹楊創作的《窗外的美麗中國》。受訪者供圖劉屹楊創作的《窗外的美麗中國》。受訪者供圖

媽媽王女士拍攝的一段影片完整記錄了劉屹楊看到自己的畫「上天」時的興奮和激動。王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昨天(2月22日)晚上就接到了要收看新聞的通知,當時並不清楚孩子的作品是否能獲獎,「能上天我們很開心。」劉屹楊也表示很興奮很開心,「很有成就感也很自豪。」他還第一時間將這個消息分享給了自己的班主任胡唯老師,「我們老師在自己的影片號也發了呢。」

此次入選的《窗外的美麗中國》是劉屹楊獨立構思完成的畫,陸續改了幾次才最終定稿。「我想呈現很多能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元素,但畫紙不夠用,我就想到了第一次坐飛機的時候,從窗戶向外看的場景,所以就選擇了這個點。」劉屹楊告訴記者,畫里有C919大飛機、高鐵、上海的東方明珠塔、中國空間站、風車等元素,「這裡面還有一個摩天輪,是我去石景山遊樂場玩兒的時候看到的,小朋友們坐在摩天輪里一定很快樂。還有這個房子,房頂上有太陽能板給房子供暖。」

日常生活中,劉屹楊也是個「航天迷」,很喜歡參與學校的航天活動,「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我們學校的航模社團,可以做各種航模,航模真的可以飛起來。我自己在家也做過,特別有成就感。」對於未來,劉屹楊表示,希望在科學領域有更多探索。

劉屹楊的家中有很多航天元素。受訪者供圖劉屹楊的家中有很多航天元素。受訪者供圖

王女士表示,孩子喜歡航天,家裡也有很多航天主題玩具,甚至孩子臥室的背景牆都有很多航天元素,「有樂高也有機器人,還買了航模。這個春節假期,我們還去了民航博物館參觀。每天晚上睡覺前,他爸爸都會跟他講航天的故事、導彈之類的,小男孩兒對這些都很感興趣。」

記者瞭解到,人大附中經開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此次畫展。「我們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都提交了作品。」在胡唯看來,從創作至入選並在空間站展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會深切感受到祖國現代化發展成就,感受到祖國科技的強大,「對小小年紀的他們是珍貴的一次體驗和經歷,也更加鞭策他們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胡唯表示,學校日常也有許多航天教育活動,連續兩年在4月24日中國航天日開展中國航天科普舞台劇展演及觀摩研討會活動,「我們學校還有人開科普劇社團,主要以科普劇創編和表演為特色,讓同學們在觀看表演跟隨人物情節發展的過程中接受科學知識、感受科學精神、參與科學實驗。這也是學校最亮眼的特色科技社團品牌之一。」

一年級小學生用大膽配色描繪想像的太空

坐在火箭上的航天員、登陸彩色星球的機器人……黃城根小學附屬實驗分校一年級學生冷杭澈則用大膽的配色將她想像的太空畫了下來,這幅畫名為《星際旅行》。冷杭澈的媽媽卞女士告訴記者,2023年年底,學校組織了與航空航天有關的豐富活動。在閱覽有關航天航空知識的書籍,參觀了各大博物館後,剛入學的小朋友越發表現出對神秘太空的興趣,便積極報名參加了此次繪畫活動。

冷杭澈創作的《星際旅行》。受訪者供圖冷杭澈創作的《星際旅行》。受訪者供圖

「那段時間孩子每天寫完作業畫一個小時,這幅畫創作了很長時間。」卞女士道出了小朋友創作背後的故事。這幅元素豐富的畫作,其實是小女生每天畫一點小稿,最後剪下來拚成整體,再進行臨摹的創作。

「她經常夢見自己飛起來,觸摸星星,剛開始創作時,孩子跟我說,想設計各種交通工具,可以把大家帶到太空。」卞女士說,女兒前前後後畫了二三十個太空元素,最後和爸爸媽媽一起精選了一些,最後形成了這張內容豐富的參展作品。「我們沒有想得那麼遠(參展‘天宮畫展’),得知孩子的畫入選後非常開心。」卞女士說道。

記者注意到,小朋友創作用色也非常大膽。為什麼把星星畫得色彩斑斕?冷杭澈用稚嫩的聲音告訴記者,「天上的星星不一定就是黃色的,是太陽照射下變成了黃色,太陽的顏色也會變,所以我覺得星星的顏色也會改變。」

冷杭澈創作用色非常大膽。受訪者供圖冷杭澈創作用色非常大膽。受訪者供圖

黃城根小學附屬實驗分校老師楊春燕介紹,該校平時通過豐富的活動激發孩子們對航空航天的興趣,此前,還組織孩子們集體創作名為《福娃的航天夢》《福娃的航空之旅》的書籍(現已出版)。在此契機下,在得知有「天宮畫展」活動時,學生們參與熱情很高,學校收集並將相應的作品進行報送。2月23日,老師們得知有學生作品入選「天宮畫展」後,都歡心鼓舞,也會在即將舉行的開學典禮上向全校師生通報這個消息,讓孩子們感受到他們的努力得到了認可,激勵大家繼續積極參與此類活動。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劉洋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