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科普讓更多人在第一時間自救互救

    學員在北京急救中心參加急救培訓。受訪者供圖    學員在北京急救中心參加急救培訓。受訪者供圖
    1月23日,社區急救培訓現場,學員們進行分組討論。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丹萍/攝    1月23日,社區急救培訓現場,學員們進行分組討論。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丹萍/攝

    「您好,我是急救醫生,老人哪裡受傷了?」北京急救中心車組收到120急救調度指揮中心的通知,一名老年女性摔傷,需要救護車前往救治。隨車醫生路樹春和同事們趕往現場途中向報警者確認患者傷情,詢問意識、呼吸等情況並給予相應急救指導。

    10分鐘後,車組到達現場,發現患者從約3米高的台階滾落致傷。「患者有鼾聲,呼喚沒有反應,周邊有嘔吐物和血漬,查看頭部出血已凝結,雙眼周青紫、腫脹。」路樹春說,初步判斷為「墜落傷、頭皮裂傷、重度顱腦損傷」。護士立即測血壓,進行血糖和心電圖檢查,安全抬上救護車後給予吸氧、心電監護和建立靜脈通路。隨後,他們與接診醫院建立了綠色通道並迅速送達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心臟驟停、腦血管疾病、外傷等需要急救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數據顯示,2023年12月4日8:00至12月11日8:00,北京急救中心共派出急救車19214車次。其中,根據來電主訴情況,外傷2333例,位居第一位;心血管病2181例,位居第二;呼吸系統疾病2030例,位居第三位。

    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疾控中心發佈的《中國心臟驟停與心肺復甦報告(2022年版)》顯示,我國心臟驟停總體發病率97.1/10萬。在我國,超過80%的心臟驟停以及猝死情況都發生在醫院外。

    心臟驟停的最佳搶救時間為4分鐘;心臟驟停後4-6分鐘,大腦皮層會出現不可逆的損傷。如果患者身邊沒有具備基礎急救知識的人,即便醫生們以最快的速度出發,也很容易錯過「黃金4分鐘」。因此,在不斷完善120院前急救體系的同時,大力推動社會急救能力建設也至關重要。

    2023年11月,在第四屆中國急救大會上,國內7個城市啟動了「公共場所4分鐘互救系統」試點項目,北京是其中之一。

    在2024年1月20日舉辦的國家急救日倡議活動120急救科普大課堂上,北京市衛健委副主任李昂介紹,當前北京市已認證31家社會急救培訓基地,併成立了北京市社會急救質量控制與改進中心,對全市的急救培訓進行監督指導;發佈了《北京市社會急救培訓授課課程大綱》,出版了系列標準化教材,已認證300餘名急救講師;同時,大力推動AED(半自動體外除顫器)在公共場所配置工作,已有5089台AED在120系統定位。2021年以來,北京市已有30萬高風險崗位人員接受了急救培訓,北京市地鐵利用AED挽救了6名心臟驟停患者的生命。

    北京急救中心曾多次面向社會公共場所的重點人群,包括地鐵工作人員、空乘、教師等,進行急救培訓。內容除了心肺復甦AED的使用外,還包括內科急症、外科急症的一些現場的緊急處理等。

    2024年北京急救中心的培訓主要面向社區展開,北京急救中心主任醫師陳誌表示,社區是城市的基層體系,也是最大的健康保障體系。「有的社區醫療體系不完善,有的社區工作人員對急救缺乏經驗,能力不足。」他說,為社區的基層管理者,特別是對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的醫生護士進行培訓,有助於構建社區急救體系,讓病人在第一時間得到自救互救。社區培訓將持續開展,一次為期3-5天,涵蓋北京幾百個社區。

    路樹春是本次社區培訓的急救講師之一。他介紹,由於參加培訓的學員全部是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因此培訓共分為兩個部分,前兩天是學員課,採用講師授課的形式,主要提升學員自身的急救技能;後三天是講師課,學員將取得急救講師證。今後,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成為急救培訓基地,「讓急救科普進社區」,這些學員將組成社區講師隊伍,這樣公眾學習急救技能更容易、更便捷。

    來自北京市朝陽區金盞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李淼,參與了培訓。她說:「我在臨床一線工作,經常碰到例如過敏性休克、心梗等急症,參加培訓增加了自己的急救知識。」她覺得,老師們快速判斷急症的思路讓她獲益匪淺。

    在李淼看來,她雖然大學時學過急救知識,但在實際操作中,動作規範,做到有實效、高質量的心肺復甦並不容易。「做心肺復甦時的按壓深度、頻率等,在沒有AED輔助的情況下,完全靠自己心裡的節奏感來操作,很容易不準確,這需要不斷地練習。」她覺得,老師們對技能的嚴格把控,能夠幫助學員比較規範地使用這些急救方法。

    在李淼看來,不光是醫生,患者和家屬具備基本的醫學知識也非常重要。不久前,李淼參與急救了一名急症出血的患者,女性,65歲左右。「她當時從睡夢中醒來,起床後突然坐到了地上起不來,流了一攤血。」李淼和同事到達現場時,患者的家屬已經幫忙做了簡單的清洗,但是家屬不瞭解出血的部位在哪,患者本人也描述不清。「這對評估病情造成了一些困難,不知道是陰道出血還是肛門出血。」李淼說,作為親人如果能夠提供比較有價值的線索,患者或許能夠得到更及時有效的治療。

    路樹春介紹,發現有人需要急救或請求急救後,大家能夠幫助他,這就是急救科普的意義。「對於完全沒有學過急救知識的人,幫忙撥打急救電話也是施救,或者可以在調度員的指導下出手急救。」路樹春提醒,撥打急救電話後,儘量不要離開,「因為有一些傷情可能我們還要跟他溝通,他在現場可以隨時觀察病人病情的變化」。

    如果身邊的人發生心臟驟停,應該怎麼辦?陳誌表示,要先對環境進行識別,觀察是否安全,而後識別患者的狀態。如果患者沒有意識或呼吸,應盡快撥打急救電話120,同時盡快把周邊的AED拿到現場進行急救復甦。對於沒有受過心肺復甦訓練的人群,可以撥打120,在電話指導下進行操作。

    「突發心臟病,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律失常、遺傳性心臟病急性發作等,以及肺栓塞、急性腦血管病、急性爆發性胰腺炎、創傷等,都容易造成心臟驟停。」陳誌建議,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要注意管理好慢性病: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心臟病等疾病的人群要規律服藥,定期治療檢查;同時不要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壓力大、情緒激動、熬夜、飲食不規律等都可能對心臟造成不良影響。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丹萍 記者 劉昶榮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2月24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