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村」里的全家福

    元宵節前,飛舞的雪花悄然飄落在太行山腹地的山西省靈丘縣東河南村,村口的十字街已是銀裝素裹。白雪映襯下,路兩旁懸掛著一個個五彩繽紛、獨具匠心的手工花燈,顯得分外喜慶,沿著穿村而過的公路向遠方綿延。

    東河南村是靈丘縣第一大村,全村3226戶,7597人。年青人多外出務工,老人則留守務農。雖是傳統農業村,但這裏也是東河南鎮政府駐地,處於交通要道,集鎮熙攘,人氣頗旺。尤其每到春節,村里家家戶戶都要自製手工花燈,已有百年傳承,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燈籠村」。

    一進村委會,映入眼簾的,是一塊4米見方、貼掛在正牆上的紅色幔布,上面掛著一串串火紅的辣椒和金色的玉米,在這背景下,是一家家村民喜笑顏開的面容。村黨支部書記王東昇一邊感慨「瑞雪兆豐年」,一邊忙著招呼陸續登門的村民拍全家福,「攝影師」就是村里的大學生村官和青年誌願者。

    「每到過年村里有兩件大事,一是掛花燈,二是給人們拍全家福。」王東昇介紹,掛花燈這件事,在村里至少有上百年的傳統,過去每年每家每戶出兩個燈,自己設計自己畫,喜歡西瓜做西瓜燈,家裡養兔子的就畫個兔子燈,近萬盞燈掛上去幾乎不重樣,「各家有各家的味道」。

    「後來老一輩人年紀大了,會做燈的年青人卻越來越少。」5年前王東昇發動村民恢復這個傳統,老人開始帶著年青人做花燈,「過年前20天我們就開始掛燈了,因為村子大,這件事挺費工,需要從早掛到晚,還得接燈泡看效果」。

    令王東昇沒想到的是,自己的想法還有了社會效應。去年靈丘縣是全國「村晚」示範展示點,東河南村的傳統手工花燈被擺上舞台,成為當地的重要文化符號之一。

    藉著這股東風,東河南村建起了手工花燈製作車間,大力發展花燈產業,想要叫響「東河南村花燈」的文化品牌,以民俗文化促鄉村振興。

    給村民拍全家福,是和掛燈同樣重要的一件大事。「往年只要有條件,我們就組織拍照。過去是組織全村人拍全村福,拍幾千人合照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地方不好找,個人露臉的效果也不太好,就改成了以家庭為單位的全家福。」

    「村里的年青人又能拍照又能修圖,拍出來不比影樓差。」王東昇說,這些年村里人外出務工、求學,一年到頭難得回來。今年村里專門購置了照片打印機,只需等待三五分鐘,就能打出塑封好的照片,尤其方便了村里的老人,「一年就這一回,咱得做點讓人暖心的事」。

    在62歲的村民陳海記憶中,東河南村已經很久沒有這麼旺的人氣了。初一早晨7點多,人們拜完年,就到村里集中去拍全家福。離村口還有幾百米就擠滿了私家車,連村委會院子前的空地上也是。

    大家聚集在街上,老人們湊堆話家常,婦女們轉成圈扭秧歌,年青人走村串戶找發小,孩子們你追我趕,場面「相當紅火」。為了迎接元宵節,村民們組起了舞獅隊,排練氣勢磅礴的晉北舞獅。

    村黨總支副書記張雪嬌是個95後,也是「村用攝影師」之一。她告訴記者,過了初五,村里的人已經少了許多,好在這個春節還是為很多家庭留下了閤家團圓的景象,「希望這些照片能在雪天,為人們帶去一絲溫暖」。

    張雪嬌開心地說,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機會,為村民留下團圓的照片,也呼籲更多愛攝影的農村青年,春節返鄉可以抽出時間,為村民和各行各業堅守崗位的人們留下溫暖的一瞬間。

    「全家福我們要一直拍到正月結束。」王東昇說,村裡外出務工的年青人不容易,有的年前回不來,而回來時人們都走了。還有村民專門打來電話,希望等幾天,年後一回來就拍。

    為籌備拍這個全家福,52歲的王東昇忙活了近半個月,除了佈置背景,他要通過各個渠道通知鄉親們回村來拍照。目前,東河南村已經為村民拍攝了600多張全家福,1200多人出鏡。

    雖然拍完照,大多數人「就地解散」,從哪兒來的回哪兒去,但是王東昇還是覺得心裡「得勁兒」,他想通過拍全家福的形式,給大家留個紀念,也留住全村人的面孔和記憶。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誌中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2月24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