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冬」城市故事丨這就是根河——以極寒「破冰」發展

  新華社呼和浩特2月23日電(記者 趙澤輝 王春燕)儘管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在呼倫巴爾市有兩個分組:海拉爾區和紮蘭屯市,但根河市的名氣可能更勝一籌,因為根河市有著「中國冷極」的美譽。

  很多人因為「十四冬」第一次踏足冬季的呼倫巴爾,又因為「中國冷極」的名號,想要去根河市一探究竟。

  根河每年的供暖期長達9個月,歷史記載最低氣溫零下58攝氏度,冬天的根河就是一個天然的「大冰箱」。

  這是2023年1月12日拍攝的馴鹿飼養人在大興安嶺林區深處的臨時放牧點(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這是2023年1月12日拍攝的馴鹿飼養人在大興安嶺林區深處的臨時放牧點(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根河的冷,冷得很具體。極寒天氣下,人站在戶外,冷空氣彷彿從地面伸出的無形之手,迅速包裹住雙腳、雙腿直至全身。冷風吹過,每一寸皮膚彷彿都被鋒利的刀刃滑過。帽子、手套、圍巾、羽絨服、棉褲、雪地靴,一個都不能少,有時候甚至一套還不夠。

  冰棍、凍魚、凍雞……總之,你能想像的一切應該放在冰箱雪藏室內的東西,都可以放在戶外,因為雪藏室的溫度也不過零下20攝氏度而已,遠不及這裏的「常溫」。

  儘管冬季的根河如此冷,但已經舉辦了十屆中國冷極馬拉松,對那些既愛奔跑又想體驗極寒天氣的人來說充滿吸引力。

  2019年12月25日,一名參賽選手衝過終點。當日,2019中國冷極馬拉松在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開跑。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2019年12月25日,一名參賽選手衝過終點。當日,2019中國冷極馬拉松在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開跑。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極寒對於遊客來說也許僅僅是難忘的體驗,但對於根河來說,極寒卻是地方轉型發展的「破冰」口。

  根河是以林業為主導產業的城市,經濟結構單一,為了保護大興安嶺森林,2015年當地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地方經濟一度跌入「冰」點。

  正是這樣的倒逼,促使當地轉變了發展理念,重新認識到極致寒冷和敖魯古雅鄂溫克族文化的稀缺性,謀劃啟動了冰雪旅遊產業發展之路。

  2023年1月12日,馴鹿飼養人覺樂在給鹿群喂豆餅。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2023年1月12日,馴鹿飼養人覺樂在給鹿群喂豆餅。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生活在森林中的敖魯古雅鄂溫克族世代與馴鹿為伴,有「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之稱。雖然他們搬出森林過上了現代化的生活,但仍然在森林中保留著馴鹿養殖點,傳承著樺樹皮畫、獸皮畫等傳統民族手工藝。

  阿休莎是當地馴鹿養殖者之一,這幾天她除了照顧40多頭馴鹿之外,一直在忙著接待遊客。「‘十四冬’吸引了非常多遊客,馴鹿形象還出現在了開幕禮上,感覺這裏的遊客會越來越多。」阿休莎說。

  近年來,根河市加快冰雪文旅深度融合,推動冰雪產業全鏈條發展,充分利用「中國冷極」這塊金字招牌,推進冰雪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讓「冷資源」產生「熱效益」。

  一個月前,以林業生產作業點為基礎改建的中國冷極村正式投入使用,遊客可以住在大森林里,吃著林區里採摘的山珍特產,體驗一個宛如童話世界般的冰雪森林。

  中國冷極村負責人蔡勇說:「我們圍繞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越冷越熱情’和‘興安之巔、冷極之源’等特色主題,努力將冷極村打造成為康養旅遊佳選地、冬季旅遊必選地。」

  夜幕中的中國冷極村民宿(2023年12月30日攝)。新華社發夜幕中的中國冷極村民宿(2023年12月30日攝)。新華社發

  在這裏,遊客可以通過雪地電單車、鹿拉雪橇、個人越野車或者徒步等方式前往獵民點,近距離和馴鹿接觸,體驗製作弓箭、射箭、爐火烤肉等原生態活動。小朋友們還可以在冰雪樂園中玩滑雪圈、雪地迷宮和雪地碰碰車等有趣的遊戲。

  今年初,來自安徽的馬雲國在短影片平台看到馴鹿後,專門來到中國冷極村附近的馴鹿養殖點「打卡」。他說:「這個地方太神奇了,尋鹿和賞雪之旅同步進行,還有獨特的鄂溫克民俗風情,傳統與現代在這裏交融,真是別具一格的體驗。」

  以「十四冬」為契機,根河市與旅行社合作推出「十四冬」期間短途遊、周邊遊、親子遊等定製產品,通過優惠政策激發遊客消費熱情。這個冬季以來,根河市冰雪季接待遊客數量超過2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億多元。

  根河市市長孫尚國表示,文旅產業是根河的立市產業和主攻方向,接下來將借助根河「中國冷極」「敖魯古雅」兩大品牌的唯一性、獨特性,樹立冰雪文化形象,以項目建設促進冬季文旅事業發展,努力打造國內一流的冰雪生態文旅基地和冰雪文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