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尋龍丨在蟠龍山長城感受歷史滄桑,長城腳下小鎮品嚐美味

在北京有很多帶有「龍」字的地點,從歷史、造型或者傳說等方面,都與「龍」頗有淵源。這些與「龍」相關的地點中,不乏旅遊目的地,有的名聲在外,有的則十分小眾,但是各具特色。

與八達嶺、慕田峪長城相比,蟠龍山長城略顯「小眾」,平時遊客不多,卻更受資深長城愛好者的青睞。近年來,人們未對這段長城進行大規模修繕,僅做必要的搶險加固,保持了其歷史原貌,有土牆、後牆、磚牆等不同風格,頗具滄桑感。

最美「原始長城」,宛如蟠龍蜿蜒曲折

蟠龍山長城坐落在密雲區古北口鎮的群山之中,是古北口長城的組成部分,登高遠眺,長城宛如一條蟠龍,蜿蜒曲折。古北口位於燕山山脈中部,有蟠龍、臥虎兩山對峙,古北口明長城從西至東依次為臥虎山長城、蟠龍山長城、金山嶺長城和司馬台長城,設計精妙,修砌堅固,是迄今為止原貌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長城。1987年,古北口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中國的「原始長城」。

蟠龍山長城。圖/IC photo蟠龍山長城。圖/IC photo

沿長城而上,一路可以看到斑駁城牆、原始土路,牆體敵樓多有坍塌,甚至還有遺留的彈眼。歷史上,蟠龍山長城地勢險要,為兵家必爭之地,據說明代徐達在蟠龍山下依山勢築起「鳥巢」形關城。這段長城還是中國軍民抵抗日本侵略軍的激戰之地,斑駁牆體留下了許多槍炮痕跡。在全長5公里的長城上,密佈19座敵樓,其中,將軍樓和二十四眼樓為建築精華。將軍樓位於蟠龍山的製高點,呈正方形,南北共有4個箭窗,東西各有3個箭窗。二十四眼樓也呈正方形,每層每面3個箭窗。可惜的是,二十四眼樓已被日本侵略軍炸掉一半,殘缺不全。值得一提的是,每座開放的敵台城樓都有一個標識牌,掃瞄上面的二維碼,可以瞭解敵台的歷史和修建信息,包括長城的歷史沿革、設施構造、保護理念等。

玩累了,不妨去長城腳下的古北口村歇歇腳,那裡有民宿、餐廳以及藝術作坊。在村南的隧道旁,有一座4米高的「古禦道」仿古牌樓,沿牌樓望去,青山綠樹的掩映下,一條4米寬用青石板鋪成的古道,蜿蜒伸向蟠龍山深處。據說,這條古禦道是康熙出關時修建,如今參照當年的歷史文獻對其進行了復古改造,整條禦道寬4米,長1500米,很多民宿分佈兩側。作為南北往來的必經之地,清代這裏曾駐紮重兵,如今可以品嚐到滿族風味美食,如傳統宴席二八席,滿族小吃驢打滾、炒肝、灌腸等。

提燈夜遊長城,古北水鎮玩冰雪

有些戶外愛好者會選擇臥虎山長城、蟠龍山長城、金山嶺長城和司馬台長城四段長城連遊的徒步路線。其中,臥虎山長城尤為雄險奇秀。登上臥虎山眺望,能看到密雲水庫和司馬台長城。金山嶺長城名氣更大,以秀美著稱,起伏跌宕於山水之間,外觀極為雄奇,相傳由抗倭名將戚繼光和譚綸修建。長城內外,有司馬台堡、龍玉峪堡等烽火台和營地,登上山頂的望京樓,可見北京城的輪廓。

司馬台長城。圖/古北水鎮供圖司馬台長城。圖/古北水鎮供圖

如果想更加休閑一點兒「玩長城」,司馬台長城是更好的選擇。這裏東起望京樓,西至後川口,全長5.4公里,敵樓和邊牆的設計十分精妙,長城專家羅哲文評價其為「中國長城之最」。在司馬台長城腳下,有一座獨具北方風情的渡假式小鎮——古北水鎮。這裏春節有傳統廟會,春季有長城踏青活動,夏季有星空夜市和泳池派對,秋天可以觀賞紅葉,冬天會搭建專屬遊樂園,遊客可以滑冰,體驗冰上碰碰車、小鎮冰滑梯等娛樂設施。

司馬台長城也因此更加生動有趣,增加了不少形式多樣的活動。清晨,徒步登上司馬台長城,與日出同行。下午可以體驗長城下午茶或者野餐,有時還能在長城上聆聽一場音樂會。到了夜晚,長城上的燈光亮起,司馬台長城化身為一條金色蛟龍,閃閃發光,頗為壯觀。提燈夜遊長城也是古北水鎮人氣頗高的體驗,遊客可以到小鎮上的燈籠鋪里逛逛,在那裡親手做一盞宮燈,提燈漫步在長城上,俯瞰山下的燈火闌珊,十分夢幻。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曲筱藝

編輯 李錚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