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桑治燕:用好「博物館熱」,培養青少年文化自信

    「虎踞龍盤」「雙龍大道」「九龍湖」……春節期間,在南京六朝博物館三樓的「網紅落地窗」上,展示著由南京「龍」字地名,以及龍年祝福語組成的「文字雲」喜慶圖案。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總館副館長桑治燕拿出手機,把祥龍圖案作為前景,定格了窗外的夕陽。

    桑治燕在博物館行業深耕了35年。她記得,兩年前,這扇落地窗一下子成了「南京最美落地窗」,「這扇落地窗不僅是觀賞風景、拍照打卡的地方,還是連接著過去與未來、傳統與現代的窗口」。

    最近,桑治燕每天早上打開南京市博物總館微信工作群,都會看到各個博物館工作人員上傳的遊客排隊照片,以及精彩的活動照片。

    桑治燕看到,各個博物館的活動很豐富,民俗表演舞龍、舞獅、馬燈紛紛亮相,許多遊客甚至一大早就到博物館門口排隊,「老南京人記憶中的樣子又回來了」。

    數據顯示,2023年南京的遊客量為全省第一,相較於全國,江蘇省的遊客量也排在前列,這是文博行業的擔當和使命。南京博物院作為南京的「頭部」博物館,每到節假日,都要提前3-5天才有機會搶到門票。

    此外,南京市博物總館的流量也幾乎「爆棚」,去年遊客量達到350多萬人次,相比於前幾年有顯著提高。今年的全國兩會,桑治燕準備把這份文旅行業的成績單帶到北京。

    作為文博行業的代表,過去一年間,她積極參與全國兩會精神宣講10餘場,把全國兩會精神帶進學校、企事業單位、街道社區。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桑治燕圍繞鄉村振興、城市更新等主題提交了4件代表建議。針對她所提出的在南京建一座中國長江文化博物館的建議,文旅部還多次到南京考察,並兩次與她當面溝通。這些積極的反饋,讓她備受鼓舞。

    接待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走進博物館,以及大量「親子遊」「研學遊」,桑治燕和同事也發現了新問題:「博物館的展陳設置、燈光明暗度、展櫃高低,以及解說詞的內容不完全符合小朋友的需求。」

    對此,桑治燕正在起草代表建議,圍繞建設「兒童友好型博物館」製訂參考標準,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下一代身上得到更好傳承。

    目前,許多城市在打造「兒童友好型城市」,應當把「兒童友好型博物館」的建設納入到城市的發展規劃中。

    2023年8月,六朝博物館《永恒的絢美》希臘時代彩陶及普利亞藝術文化特展,通過3D打印部分展品的形象,提供給盲校的孩子。「讓他們去觸摸展品,感受形狀和大小,在心底感知。」桑治燕說,一些盲童通過觸摸模型,能清楚地辨別並準確地說出展品的名稱。這讓桑治燕感到很驚奇,更感到建設「兒童友好型博物館」的任重道遠。

    桑治燕說,現在國內許多博物館都有「小小講解員」的誌願者項目,孩子們需要對博物館進行「通講」,涉及從博物館歷史到基本陳列。

    2019年,桑治燕就在思考,這對於孩子們而言壓力是否比較大?「有些展廳內容可能要講半小時以上。」桑治燕認為孩子們的承受能力有限,「如果只介紹一件文物,孩子們很容易就上手了。」

    2020年,「小青蓮」計劃正式啟動,桑治燕和同事商量,選取博物館里10件有代表性的文物,招募一批「小青蓮」進行守護。在啟動之初,桑治燕就要求,每件文物的講解詞必須通俗易懂,要讓孩子們能夠理解。這樣他們在向遊客講述時,「就能像講故事一樣」。

    該項目面向全市10-17週歲青少年,由六朝博物館「六朝青」誌願服務社負責指導培訓。報名通知一經發出,反響熱烈,幾天時間就收到幾十份申請表。經過嚴格面試,以及開展了系列課程培訓,2020年5月1日左右,第一批「小青蓮」走進六朝博物館展廳,開始履行為期一年的六朝文物守護職責。「小青蓮」一般會選擇在週末或者節假日「持證上崗」。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擔任「小青蓮」講解員後,通過這個平台鍛鍊自己,不僅會主動瞭解南京的歷史文化,更會主動向周圍的人宣傳六朝文化,「孩子們的狀態變了,也更加自信了」。

    「小青蓮」培養計劃已開辦4年,約150人入選「小青蓮」團隊,累計守護文物1161小時,講解場次796場。

    在桑治燕看來,把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遺產傳承好、保護好,並在日常工作中把它們展示出來,這是博物館人的使命。

    作為博物館人,桑治燕說,要更好地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更加貼近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讓廣大市民、讀者充分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南京基因」,為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增添光彩。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實習生 曹偉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2月25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