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特別策劃丨李建龍:是跨省公交司機,也是「夢想擺渡人」

北京公交集團第五客運分公司812路駕駛員李建龍。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北京公交集團第五客運分公司812路駕駛員李建龍。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北京公交集團第五客運分公司812路駕駛員李建龍。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人物檔案:李建龍

京冀跨省公交司機

北京公交集團第五客運分公司812路駕駛員

14年間,李建龍開著812路公交車,運送了一批又一批「睡在燕郊,夢在北京」的雙城通勤族。作為一名跨省公交駕駛員,他見證了京冀兩地之間的交通發展與變化。

河北居住,北京工作,每天往返通勤距離七八十公里,這看似不可思議的生活軌跡,卻因為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加速發展而成為更多人的「可選項」。

李建龍,河北三河人,北京公交集團第五客運分公司812路駕駛員,載著乘客往返北京和燕郊是他每天的工作,就這樣堅持了十餘年。

對他而言,這份職業不僅是跨省公交駕駛員,更像是為數萬名燕郊北漂提供出行便利的「夢想擺渡人」。在周而複始的路途上,他看到了家鄉的發展,也期待著兩地間的交通聯繫能更加緊密。

2014年前後,跨省通勤族開始坐滿車廂

早晨5點半,位於河北省三河市的北京公交客五分公司第二車隊里已是燈火通明。李建龍像往常一樣,提前在車隊完成班前會面、車輛檢查、酒精檢測等工作,開始了一天的運營。

2024年1月29日清晨,李建龍在檢查公交車輪胎情況,為一天的運營工作做準備。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2024年1月29日清晨,李建龍在檢查公交車輪胎情況,為一天的運營工作做準備。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北京公交812路是一條服務於北三縣的跨省公共交通線路,以工作性客流為主,目前日均客運量接近7000人次。從燕郊總站到八王墳西,共設13站,其中12站都在河北省內。車輛發出差不多四五站後,公交車內就會全部坐滿,行至燕郊區域內最後一站「潮白人家小區」時,車廂內最多能搭載60餘人。為滿足運力需求,每天早高峰時段,812路的運行間隔已縮短至四五分鐘。

李建龍來到北京公交集團後,一直跑的是跨省線路,最初駕駛930路公交,後來改為813路。2010年前後,因線路調整和工作需要,李建龍又被換到812路上。不過,他的工作軌跡始終圍繞著京冀兩地打轉,見證著這條線路上的點滴變化。

李建龍回憶,最初的跨省公交客流量並不多,直到2014年前後,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正式提出,在北京工作、北三縣居住的人越來越多,每天起早上班、天黑回家的跨省通勤族才開始坐滿車廂。

跑812路這14年來,李建龍每天都要往返京冀好幾個來回,如果是早晨5點15分的頭班車,他4點多就要起床,提前到達場站查看車輛,確保準時發車。

2024年1月29日清晨,李建龍在發車前對公交車內的扶手、座椅等進行檢查。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2024年1月29日清晨,李建龍在發車前對公交車內的扶手、座椅等進行檢查。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在別人看來單調枯燥的工作,卻被他幹出了花兒。每個環節他都摸透了,沿途哪站上車乘客較多,單程38公里需要開多久,什麼時間段容易擁堵,哪裡會有風險點,如何應對突髮狀況……李建龍全都諳熟於心。

車門一開一關間,忙碌的生活循環往複

和很多人一樣,李建龍也曾想過工作的意義。駕駛員這份工作之所以能讓他一直擁有飽滿熱情,是源於其中那不為旁人所知的「獲得感」。

「因為要保證安全,我們跟乘客的交流其實並不多,最多就是碰到相熟的打個招呼,逢年過節與大家互相問候。」大多數時候,李建龍的工作都是極為平淡的,兩地間一趟一趟來回,沒有什麼跌宕的情節,偶爾從後視鏡裡瞥見幾縷絢爛晚霞,就算是途中難得的驚喜。

城市變了,車變了,但李建龍車上乘客的狀態沒怎麼改變。不管頭一天加班到多晚,回燕郊的路上有多疲憊,第二天清晨,沿線每個公交站前又會擠滿了人,大家抬頭張望,等待駛來的公交車,送他們去各自的工作崗位。

2024年1月29日清晨,公交車站已有許多人在排隊,準備搭乘812路公交車去上班。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2024年1月29日清晨,公交車站已有許多人在排隊,準備搭乘812路公交車去上班。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車門一開一關間,忙碌的生活循環往複。對於這些跨省通勤族來說,彷彿只需要睡上一覺,便能完成「重啟」。

而李建龍則像是一位人間觀察者,看著往返途中的這一切。不知從何時起,他已經愛上了這份工作。有一天,李建龍在手機里看到一個詞——夢想擺渡人,那一刻,他從這個詞里見到了自己。

能夠為數萬名燕郊北漂的出行提供便利,幫更多年青人在北京實現夢想,是李建龍為自己職業找到的價值。儘管他並不善於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只想為大夥兒多做些什麼。

「每天看著這些跨省通勤人員披星戴月地上下班,其中很多都是年青人,和我閨女差不多大,如果他們的爹媽知道孩子天沒亮就要去趕公交,肯定也會很心疼。」李建龍說,「我能做的就是儘量把車開得更平穩一些,讓大家在車上能多休息一會兒,安安全全地去上班。」

這樣的態度讓李建龍得到不少乘客的認可,也收穫了更多榮譽。他是首都五一勞動獎章的獲得者,2023年還被評選為全國百名「最美公交司機」。不過,他最在意的還是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帶動下,乘客出行可以更順暢,家鄉三河也能快速發展。

李建龍駕駛著812路公交車,將乘客安全送往目的地。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李建龍駕駛著812路公交車,將乘客安全送往目的地。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車輪不止,夢想未停

「睡在燕郊,夢在北京」是許多跨省通勤者的日常,也是不少人對北三縣的固有印象。北三縣,指的是河北省廊坊市下轄的三河市、香河縣、大廠回族自治縣,人們熟知的燕郊就是三河市的一個下轄鎮。燕郊與北京通州隔河相望,被稱為北京身邊的「睡城」,吸引了成千上萬名北漂在此安家或暫住。

對李建龍來說,跨省公交駕駛員的工作,讓他看到了家鄉的發展。居住人口更多了,許多本地人在自己家門口找到了工作,城市基礎建設日益完善,一些北京的企業、學校也搬到這裏,生活在燕郊已十分便利。「燕郊的未來一定不是‘睡城’,城市發展還會有更多可能。」李建龍始終這樣覺得。

2022年底,京唐城際鐵路開通,從燕郊坐動車半小時就能到北京站;京冀交界處,廠通路潮白河大橋正緊鑼密鼓地施工,2024年9月將建成通車,連接起北京通州與河北大廠;2025年,北京地鐵22號線(平穀線)有望串聯起北京中心城區、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燕郊和北京平穀,圓燕郊通勤族十年地鐵夢。

「出行選擇更豐富了,未來早高峰通勤的路況肯定會更好,擁堵也能得到緩解。」李建龍時常從新聞里關注著家鄉與北京之間日漸緊密的交通聯繫,希望他車上的每位乘客,跨省通勤路都能更加順暢。

2024年1月29日,李建龍駕駛的812路公交車停在站台旁,等待乘客陸續上車。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2024年1月29日,李建龍駕駛的812路公交車停在站台旁,等待乘客陸續上車。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1996年,北京公交集團首條跨市域公共交通線路開通運營。如今,北京公交集團服務於北三縣的跨省公共交通線路已擴展至25條,日均承載通勤人員達14.5萬人次。

李建龍所駕駛的公交車也變得越來越安全舒適。車上加裝了智能安全提示系統,能時刻為乘客的通勤之路保駕護航;北三縣進京的跨省公交也已納入智能區域調度,公交車的準點到達率由55%提升至70%。

在往返北京與北三縣的路上,跨省公交的車輪轉動不止,李建龍和他的乘客們也始終夢想未停。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