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患者一定會突眼嗎?能逆轉嗎? | 科普時間

來源:健康中國

「大眼睛」  也有煩惱

在現代人的審美中,很多人都喜歡大眼睛。但前幾天,眼科門診來了一位被「大眼睛」困擾的女生。女生姓王,22歲,最近3個月發現眼睛變大了。本來一開始她還挺高興,但慢慢地,她發現自己的眼睛越來越大,瞪得像銅鈴。而且,她早上照鏡子,發現自己的上下眼白都露出來了,眼睛紅,眼皮也腫。

於是醫生給她做了甲狀腺功能檢查,發現小王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簡稱甲亢)。醫生進一步讓她做了眼眶CT,符合甲狀腺眼病的診斷。

甲亢為什麼會引起甲狀腺眼病?這種病能治好嗎?

真的是眼睛變大嗎

甲狀腺眼病是最常見的眼眶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最明顯的症狀就是眼球外突

除了眼球會突出來,患者的上下眼白也常常會露出來。正常人的上眼皮一般會遮住一點黑眼珠,下眼皮剛剛在黑眼珠下方邊上,上下眼白是不會露出來的。但甲狀腺眼病患者的上眼皮往上移,下眼皮往下移,看上去很像在瞪眼。除此之外,患者還可能有眼皮腫、睜不開眼睛、眼睛紅、流眼淚、怕見光、兩個黑眼珠不能同時看向正前方、把一個物體看成兩個,甚至眼球轉不動等症狀。

甲狀腺眼病患者的眼睛雖然變大了,卻並不美觀,患者也很痛苦。所以有人說,甲狀腺眼病是一種「毀容病」。

甲亢患者一定會突眼嗎

甲狀腺眼病和甲亢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就是機體自己會攻擊自身正常的細胞,簡單說就是細胞間起了「內訌」。而攻擊的「武器」就是一些致病性自身抗體。這些抗體不僅能識別甲狀腺組織引發甲狀腺疾病,還會跑到眼球後面的眼眶,導致眼球後方的組織增生水腫。當眼球後方的眼眶容納不下後,就只能把眼球往前面推,於是出現了「大眼睛」的症狀。

而甲狀腺眼病的別名是甲亢突眼,顧名思義,跟甲亢關係密切。但並不是所有甲亢患者都會患甲亢突眼。在甲狀腺眼病患者中,大約40%發生在甲亢之後40%的患者其眼病與甲亢同時出現,還有約20%的患者其眼病先於甲亢出現。除此之外,一些得了甲狀腺眼病的人,也可能是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甲狀腺功能減退甚至甲狀腺功能正常的人群。

哪些人群更高發

甲狀腺眼病的女性患者多於男性,而且病情的嚴重程度隨著年齡增加而加重。

甲狀腺功能異常尤其是甲狀腺功能忽高忽低,會增加疾病的發病風險。此外,吸煙也是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不僅可以增加甲狀腺眼病的發病率,還會加重病情,每天吸煙的量和眼突症狀的發生率顯著相關。還有一些高膽固醇血症、缺硒或維生素D的朋友,甲狀腺眼病的發病率也會更高。

多學科會診有必要

嚴重的甲狀腺眼病可能出現視力下降,甚至失明。另外,還可能因為眼瞼退縮、眼球突出、角膜長期暴露在外面,引起角膜潰瘍,甚至穿孔。所以,甲狀腺眼病患者要積極治療。

如果甲狀腺疾病患者出現眼部不適,如眼睛大、眼睛紅等,要盡快到眼科就診。如果甲狀腺眼病患者同時有甲亢,就需要看內分泌科,以便更好地控制甲狀腺功能,有時還需要普外科、核醫學科的醫生共同診治。因此,推薦患者到設立了甲狀腺眼病多學科聯合診療門診的醫院就診,有助於製定系統全面的治療方案。

另外,也要注意,甲狀腺眼病是一種身心疾病,一些患者會因為容貌的改變影響日常社交和生活,從而影響心理健康

所以,如果您是甲狀腺眼病患者的家屬,要在生活中多關愛患者,加強心理疏導和監護。

甲狀腺眼病能治好嗎

不同的甲狀腺眼病患者症狀表現不一樣,治療方案也不同。目前,甲狀腺眼病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放射治療和手術治療。基本策略是在內分泌科醫生的幫助下盡快恢復正常的甲狀腺功能並保持穩定。

如果患者是剛開始發病,眼部症狀還不明顯,經醫生評估後,通常定期隨訪就可以了;如果突然出現病情進展,就需要立即複診。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保持甲狀腺功能穩定,並按照上述提到的生活建議去養成習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病情的發展。

如果患者眼睛紅、流淚等眼部症狀很明顯,可以先進行激素、靶向藥物、免疫抑製劑等治療,比較嚴重的患者還需要進一步採用眼眶局部放射治療。

如果患者的症狀已經基本穩定了,主要是眼睛大、上下眼白露出很多,影響外觀和生活質量,或者視力下降嚴重,抑或採用其他治療方案都不管用,就需要手術治療了。醫生一般先做眼眶減壓手術,如果有需要,再做斜視矯正手術和眼瞼矯正手術,綜合改善病情。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突眼已經存在很久了,在早期並沒有及時治療,那麼眼眶內的組織就會逐漸產生不可逆的增生和纖維化,想讓眼球回退只能靠手術了。

經過醫生的治療後,小王的突眼症狀減輕了很多,不再有瞪著別人看的感覺了。她這才明白,原來一味追求「大眼睛」不一定是好事,有可能是得了甲狀腺眼病。這種疾病不僅會影響容貌,還可能威脅視力。

患者平時在生活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來源:《大眾健康》雜誌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 

雷超宇 周慧芳

審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教授  陳偉蓉

策劃:餘運西

編輯:欒兆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