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上的「燈塔」

常德日報記者 曾楚祖 吳紫欣 通訊員 龐文琦 黃紫林 文/圖 

冰雪覆蓋,寒風凜冽。連日來,桃源縣境內強冷空氣持續不斷,大雪冰凍輪番來襲。

又一次雪落,這是今年冬天的第三場「雪仗」了。

2月25日,走進湖光山色的沙坪鎮烏雲界村,安置在沙岩線的觀冰哨「獨觀」寒江雪,國網桃源縣供電公司工作人員正一絲不苟覆冰觀測;寒風呼嘯的西安鎮文明村,抗冰線路閔桃線的三連杆迎風挺立,銀線在冬日的朔風下熠熠生輝;山如臥牛的楊溪橋鎮牯牛山,茶牯線成功迎戰今冬三場「速凍」寒潮天氣,山區用戶溫暖度冬得到保障。這些聳立在高山上的條條銀線,串聯起重重山色,也映照著孤村絕壁里的光明與溫暖。

高寒山區「掌燈人」:零下5度的巡檢

連日降溫,牯牛山中更加酷寒。此時冰冷的冬雨夾雜著零星的雪花,打在人的臉上生疼。靜默的群山,路旁的樹木,高空的電線,全都穿上了一層厚厚的冰衣。

「今天的工作任務是對10千伏茶牯線進行巡檢。」2月21日,國網桃源縣供電公司茶庵鋪供電所配電班班長徐育軍帶領無人機飛手滕飛,前往牯牛山進行山區線路巡檢。

一根根電杆沿著山脊綿延在冰天雪地的深山中。由於道路結冰,行車十分艱難,稍一閃動,車輛就打滑傾斜,在「爬山」途中給車輛安裝上了防滑鏈才能前行。

為確保巡視到位,徐育軍和滕飛頂著凜冽的寒風,踏著厚厚的積雪,仔細查看每一條線路和每一根杆塔有無覆冰現象、絕緣子等設備是否正常、線下是否有較高樹枝危及線路安全,對大雪壓斷的樹枝砍青掃障,全面消除線路樹障隱患。

「報告!無人機已準備就緒。」滕飛將無人機放置地面,運用無人機對前方牯牛山冰封山路線路開始進行巡檢,以便於全面掌握線路運行情況,做到巡視無死角、無盲區。

雪地裡,鏗鏘二人,走走停停。腳下是萬丈深淵,頭頂是廣袤蒼穹,他們是廣闊空間中緩緩移動的坐標,微小但卻堅定而充滿力量。

「徐師傅,冷嗎?」山上零下5攝氏度,滕飛搓了搓手,望向徐育軍。

「戴著口罩,不僅能抵擋寒風,嗬出來的熱氣留在臉上還能感覺到暖和。」徐育軍笑著分享著自己的保暖小妙招。作為近60歲的退伍老兵、茶庵鋪供電所配電班班長,他主動放棄休假,三輪寒潮三次主動請纓堅守一線,站好最後一班崗。

「這個天氣巡檢對體力的消耗是比較大的,再加上海拔比較高,基本上巡個一基兩基,人就開始喘了,體力不行了。」據徐育軍介紹,惡劣天氣更是要加強對線路設備的巡視,現在採用「人巡+機巡」的方式提升巡檢質量和效率,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做到隱患早發現、早處理。

巡檢結束的返程途中,山路崎嶇,或許只有嚴寒時守護牯牛山的「掌燈人」能看到銀裝山頂的壯觀……

流動哨+固定哨:一天3萬步 2小時一巡

「走!觀冰去。」

天濛濛亮,穿戴好雨靴、棉大衣和安全帽,紮上防滑鏈,茶庵鋪西安站站長彭朝暉帶上監測工具,與網格服務經理童勇一同前往海拔800多米的馬頭山。從2023年9月開始,通往山頂的10千伏閔桃線就是他的守護對象,這是馬頭山的主幹線,關乎山區居民能否平穩用電。

閔桃線137號杆移動觀冰哨位於馬頭山山頂上,三輪寒潮輪番「光臨」,山上早已覆蓋層層堅冰,彭朝暉邊走邊拍照,不時拿起望遠鏡,眯著眼望向馬頭山山坡的電杆。

越往山上走,風越刺骨。山裡大霧瀰漫,到處被皚皚白雪覆蓋,結冰的山路異常濕滑,彭朝暉和童勇穿著雨靴踩碎了路面上的一層薄冰,一路都是碎冰「窸窸窣窣」的聲音。

「閔桃線導線覆冰2.5毫米,無樹障隱患,暫不需採取融冰措施。」到達監測點,彭朝暉和童勇通過遊標卡尺測量模擬線圈的覆冰情況,嫻熟的操作,不敢有一絲懈怠。

西安政府台區和文明台區之間相隔16個山頭,遠達39.5公里,開車都要走上個把小時,按照線路冰情監測要求,每兩個小時就要進行一次覆冰彙報,一天需要在風雪中走7個來回、3萬多步,彭朝暉索性住在了車上,他在「黃皮卡」里塞滿了方便麵、自熱米飯和一大壺熱水,「餓了就在車上解決一口,睏了就在后座上眯一會,這樣能節約點時間。」回到車上,彭朝暉取下手套,使勁搓了搓凍僵的雙手,把線路覆冰情況編輯成信息發送至微信群內。

寒潮以來,國網桃源縣供電公司及時設置5個流動觀冰哨,提前安排人員駐守值班,有效應對低溫冰雪天氣,保證杆塔在覆冰天氣下安全、穩定、可靠運行。

新爐暖老屋:牯牛山上「電滿格」

寒風凜冽,炊煙嫋嫋,在山之腰,時隱時現幾處房舍。

「老諶,我們來看您了!最近寒潮天又冷了,家裡用電情況還穩定吧?」2月21日,國網桃源縣供電公司東方紅(電騾子)共產黨員服務隊沿著竹間石徑,來到桃源縣牯牛山村上門走訪。

一個在烤火被下正冒著熱氣的電烤爐放在堂屋正中,電熱水器燒著水,屋中諶世明老人正烘著火喝著茶。「你們來了,快來烤烤火,喝口茶。」諶世明老人熱情地吆喝著,他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聊起線路抗冰改造後的用電狀況。

以前,用電是諶世明家中的「老大難」,買回來的打米機只能手動,大功率電器一到冬天就「罷工」,老大爺和老伴兩人在家中只能靠燒些乾柴度日。

2022年,10千伏茶楊線等9條抗冰改造項目的完成,為牯牛山上的村民們帶去了「福音」。改造後的線路可承受30毫米的覆冰壓力,惠及13697戶山區用戶。

「現在好了,空調、烤爐、打米機,我都敢往家買了,今年幾場大雪,我家用電好得很!」說起家裡的用電,諶世明笑著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