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博物館新館數千件文物亮相,這裏有份「尋寶圖」

原殷墟博物館建於2005年,曾為殷墟申報世界遺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殷墟考古成果不斷豐富,原館難以滿足保護展示需要。2020年11月,殷墟博物館新館開工奠基。2024年2月26日,殷墟博物館新館嶄新亮相。

據國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長閆亞林介紹,新館的建成為殷墟考古研究成果轉化提供了一個重要平台,集中展示了青銅器、玉器、甲骨、陶器等近4000件出土文物,其中不少文物是首次亮相。哪些「寶貝」不容錯過?新京報記者一文梳理。

「司母辛」銅方鼎

「司母辛」銅方鼎。殷墟博物館供圖「司母辛」銅方鼎。殷墟博物館供圖

通高80.1釐米、口長64釐米、口寬48釐米,重128千克。「司母辛」銅方鼎共有兩件,此為其一。長方形口,折沿方唇,直立耳,直腹略內收,平底,下接四空心柱足。腹四角各有扉棱一道,口下四面中部及足跟外側亦各有一道扉棱。口下飾有獸面紋,以扉棱為鼻樑,雷紋襯地,腹部左右及下側飾乳釘紋,足跟飾獸面紋,其下又飾凸弦紋三週。內壁鑄銘「司母辛」三字。底、足均有煙炱痕跡。

龜紋銅盤

龜紋銅盤。殷墟博物館供圖龜紋銅盤。殷墟博物館供圖

通高5.7釐米、口徑26釐米,重1.65千克。器物為方唇,折沿,侈口,淺腹,圜底近平,圈足外撇。器腹內壁紋飾十分華麗,由外至內飾鳳鳥紋、魚紋、蟠龍紋、蛇紋、龜紋,器腹外壁飾夔龍紋,圈足飾雲雷紋。

「亞址」銅方尊

「亞址」銅方尊。殷墟博物館供圖「亞址」銅方尊。殷墟博物館供圖

通高43.9釐米,重21.4千克。同墓共出土兩件,形製、花紋皆相同,此為其一。整器呈方體,方口外侈,束頸,斜肩,高圈足外撇。尊體四角和四邊中部均有扉棱。口下飾蕉葉紋。腹及圈足飾分解式獸面紋。肩部四角與四邊中部各有4個圓釘頭,四角的釘頭上套有4只象首,四邊中部則套似鹿狀的獸首。這8個獸首均為單獨鑄造套裝上去,可自由取下。方尊內底中部鑄有銘文「亞址」。

嵌綠鬆石刻辭骨柶

嵌綠鬆石刻辭骨柶。殷墟博物館供圖嵌綠鬆石刻辭骨柶。殷墟博物館供圖

長25釐米、寬3釐米。器物上端尖銳,下端殘缺,殘存刻辭一行十五字,字內嵌綠鬆石。這是我國博物館現存唯一一件文字鑲嵌綠鬆石甲骨。骨柶上有刻辭,記錄了商王與軍隊巡視捕獵的事件。

「戍嗣子」銅鼎

「戍嗣子」銅鼎。殷墟博物館供圖「戍嗣子」銅鼎。殷墟博物館供圖

通高48釐米,重44.4千克。器物為方唇,折沿,立耳微外撇,深腹微鼓,圜底,蹄形足。沿下及足跟飾獸面紋且有扉棱。

該鼎是目前發現商代出土青銅器中銘文最多的一件,內壁鑄銘文三行共三十字。銘文記商某王某年,九月丙午這天,商王在宗廟明堂大室賞賜給戍嗣子貨貝二十朋,戍嗣子因受榮寵,做了這件祭祀父親的寶鼎。

2172屯南甲骨

2172屯南甲骨。殷墟博物館供圖2172屯南甲骨。殷墟博物館供圖

這版為殘缺的牛肩胛骨,在這版牛骨上發現了93個單字,文字清晰,大小均勻。共十一條卜辭,卜問商王田獵是否有災禍,曆時三十八天。這片牛骨品相端莊大方,文字清晰優美。國家郵政局發行的紀念郵品中有它的身影,圖書或宣傳冊的封面上也常請它亮相,是名符其實的「甲骨明星」。

銅手形器

銅手形器。殷墟博物館供圖銅手形器。殷墟博物館供圖

通長13.03釐米,重0.1千克。銅手形器比一般成人手略小,右手,呈微曲半握狀,五指比例適中,關節清晰,指尖圓滑,指甲微露,手背之上裝飾半個饕餮紋,手腕截面呈橢圓形,其內殘留碳化木柄。其功用有「假肢」「權杖」「工具」等說法。

「亞長」銅觥(gōng)

「亞長」銅觥。殷墟博物館供圖「亞長」銅觥。殷墟博物館供圖

通高18.7釐米,重1.35千克。銅觥器身短寬,流微上揚,近流處飾一大一小兩頭象紋,大象張口揚鼻,雙腿之間還飾一小象,紋飾生動活潑。腹呈扁圓形,後有扁平狀鋬,鋬內有凹槽,上部為獸頭狀,其後飾雲紋。器蓋前端窄小,形似怪獸,中部有菌狀鈕。底較平,下有四個三棱錐狀足。器蓋內壁及器底內壁均有銘文「亞長」。

「亞長」牛尊

「亞長」牛尊。殷墟博物館供圖「亞長」牛尊。殷墟博物館供圖

通長40釐米,帶蓋高22.5釐米,重7.1千克。牛尊造型為寫實的水牛,體態健壯肥碩,抬頭伸頸,微張口,口內中空,背部微凹,上有長方形銅蓋。牛身佈滿龍、鳥、魚等動物紋飾,尤以腹部兩側虎紋最為突出。牛頸部下方及器蓋內壁有銘文「亞長」。

銅鉞(yuè)

銅鉞。殷墟博物館供圖銅鉞。殷墟博物館供圖

亞長墓是目前所知殷墟出土青銅鉞最多的墓葬,墓中共出土7柄銅鉞,其中6柄銅鉞柄部兩面均有銘文「亞長」,最大的銅鉞通高40.5釐米,重5.96千克。鉞是軍事權力的象徵,結合「亞」字銘文,推測亞長本人生前擁有極高的軍事地位。

玉觽(xī)

玉觽。殷墟博物館供圖玉觽。殷墟博物館供圖

它的柄部是顧首龍的樣式,龍的下頜與背部相連,犄角突起,前後腿作蹲踞狀,而它尾部是一個上翹的尖角,大而誇張。《說文》對觽的釋義為「觽,佩角,瑞耑可以解結」。意思是,觽是一種角形配飾,前端尖銳的角可以解開繩結。中國早期的服飾沒有紐扣,一般是用繩子繫住,而玉觽就是鬆解繩結的工具。

新京報記者 張建林

編輯 白爽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