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台加梯」小程序上線4個月,1500餘戶居民在線「許願」

2月28日,北京市上線全市「加梯地圖」,居民可在線「一鍵」提出加梯意願。此前,北京西城、豐台、石景山、平穀四區已上線加梯小程序,北京居民線上申請加梯已進入實際操作階段。

新京報記者今天從豐台區房管局瞭解到,「豐台加梯」小程序自去年11月上線至今,已平穩運行4個月,訪問量1.9萬餘次,1548戶居民在線提出加梯申請。提出申請的單元主要出現在新村、五里店、雲崗、玉泉營、豐台、南苑等街道。

由於時間不長且加梯工作複雜,截至目前,尚未有通過小程序申請從而成功加梯的案例。不過,五里店街道程莊北里12號樓1單元、4單元的申請比例均已達到三分之二以上,進入實質推進階段。此外,還有19個單元的申請比例達到50%。

加裝電梯針對區域內既有多層住宅

打開「豐台加梯」小程序,可以看到豐台區所有小區加裝電梯的進度。居民註冊後,可查詢所住小區是否具備加梯條件,並在線「一鍵」申請加梯。

「豐台加梯」地圖小程序可一鍵查詢加梯進度。豐台區供圖 「豐台加梯」地圖小程序可一鍵查詢加梯進度。豐台區供圖 

根據2022年印發的《豐台區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工作實施方案》,加裝電梯的實施範圍主要針對的是區域內既有多層住宅,即已經建成投用,且未設電梯的四層及以上住宅。

目前,豐台全區符合以上條件的有4000多棟樓、10000多個單元,其中超過3000個點位具備加裝電梯的條件。小程序上線前,豐台區房管局已經委託專業第三方機構進行實地勘探,綜合消防、樓間距等條件確定符合條件的點位,並全部錄入小程序。

申請比例超過三分之二將入戶核實,實質推進

居民在線「一鍵」提交申請後,可以實時跟蹤手續辦理、審圖、施工、資金使用等相關進度。

記者體驗發現,申請加梯時需清晰選擇單元、樓棟、樓層、房號,並提供姓名、聯繫方式、是否為產權人、與產權人關係等信息,即可「一鍵」申請,操作簡便。居民還可以在線提出意見,在申請備註中註明訴求。

提交申請後,可以看到申請時間、加梯進度以及單元申請進度。以程莊北里12號樓1單元為例,12戶居民中已有9戶提交了申請,申請進度為75%。

豐台區房管局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服務中心負責人胡馳峰告訴新京報記者,像這樣申請進度已經超過三分之二的單元,將進入實質推進階段。社區工作人員將逐一入戶,核實相關信息及加裝意願。

目前,五里店街道程莊北里12號樓1單元、4單元的申請比例均已達到三分之二以上。據該社區書記介紹,春節前他們已經進行了一次入戶核實,近期準備安排第二次入戶。對未提交申請或持反對意見的居民,也將召開溝通會、座談會,為居民搭建充分對話的平台。

豐台區五里店北里小區加裝電梯已全部投入使用。豐台區供圖豐台區五里店北里小區加裝電梯已全部投入使用。豐台區供圖

居民自籌、政府補貼,樓層越高費用越多

負責加裝電梯工作7年多,胡馳峰經常參加這樣的社區居民溝通會。據他介紹,豐台區房管局專設加裝電梯服務中心,街道、社區分別設置加裝電梯辦公室和服務站,建立三級工作機制,負責區域內既有多層住宅的加裝電梯工作。

據胡馳峰瞭解,持反對意見的居民大多居住在低樓層,對電梯的需求不迫切,同時也對裝上電梯後可能會影響不同樓層住宅的市場價值存有顧慮,因而反對聲音較大。

人們普遍認為的資金問題反而較少被居民提及。北京市加裝電梯工作開始於2017年,由政府引導,居民自籌資金、政府進行補貼的模式進行。

胡馳峰介紹,加裝電梯以半層入戶、平層入戶兩種方式為主,從市場平均價格來看,不考慮管線改移,半層入戶電梯造價為60多萬元,平層入戶為100多萬元。

以豐台區為例,居民樓加裝電梯, 北京市補貼48萬元、豐台區補貼18萬元,補貼合計66萬元。其中,市級補貼48萬元用於管線改移、電梯建安各24萬元;區級補貼的18萬元中,4萬元用於獎勵社區的協調工作,14萬元用於電梯建安。

如果安裝半層入戶的60多萬元電梯,市區兩級補貼合計38萬元,其餘20多萬元需要居民自籌。胡馳峰表示,從過往經驗來看,老百姓每戶多的要拿五六萬,少的需要一兩萬,樓層越高,承擔的費用越多。

經驗之談:線上加梯仍需加大宣傳、充分告知

瞭解了「豐台加梯」小程序上線4個月來的數據,胡馳峰坦言「低於預期」。他認為,加大對線上申請渠道的宣傳力度,向老百姓充分告知政策是開展加裝電梯工作的當務之急。

目前,豐台區提出申請的單元主要出現在新村、五里店、雲崗、玉泉營、豐台、南苑等街道。胡馳峰說,這些街道與加裝電梯服務中心交流較多,因此可能小程序普及得較好。特別是兩個進度超過三分之二的單元都出現在五里店街道,也可能與該街道距離服務中心較近、宣傳廣告被更多居民看到有關。

這也對社區加裝電梯服務站的一線工作人員提出了要求,胡馳峰認為,一線人員需要對加裝電梯的政策、基本業務有較為完備、詳盡的瞭解,避免頻繁更換負責人,才能向居民充分告知和解釋政策,更好推動加裝電梯工作的開展。

新京報記者 薑慧梓

編輯 唐崢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