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廣州11個區,港科大(廣州)開展都市動態調查探討城市治理

2月27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發佈消息,廣州都市動態調查(Guangzhou Metropolitan Panel Survey,以下簡稱GPS)實地調查階段已經正式完成,接下來將進入社區數據收集與研究分析階段。據介紹,GPS項目旨在以科學實證的方法,系統蒐集廣州都市發展和人民生活的相關數據,推動中國特色的城市研究,服務我國特大城市社會治理。

約500名大學生訪問員用時6個多月完成走訪記錄

廣州都市動態調查(GPS)項目於2023年7月啟動,由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社會樞紐城市治理與設計學域負責實施,在6個多月的時間里,共派出約500名大學生訪問員,涉及全市11個區,共抽取54個街道,108個社區(居/村),每個社區抽取30個常住家庭戶,最後實際訪問約3250戶,逾5600人。

學校介紹,GPS項目旨在科學系統地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廣州常住家庭大型追蹤數據,助力高質量、跨學科和具有重大社會影響力的城市研究,關注後疫情時期我國特大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公平,在科學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的背景下,探討城市治理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這些變化對城市居民生活機遇和民生福祉的影響。

記者瞭解到,在實際調查中,項目組需要面對著各種突發情況,比如門禁、居民的不信任等,訪問員和督導組需要隨機應變解決問題,保證抽樣入戶和數據收集過程科學、嚴謹。

來自廣東金融學院經濟與金融系的鬆齡通過自己的專業老師瞭解到GPS項目。作為一名兼職訪問員,他在2個月時間里,每週約4天時間參與項目活動,共完成了17戶入戶調查,調查對象涉及黃埔、花都、天河、海珠、番禺等區。

對於在非全職狀態下的有限時間里能夠完成如此多戶的數據,鬆齡認為「有運氣也有技巧」。比如在農村進行調查時,同一個村子大多人是同一姓氏,信任橋樑強,和他們打交道要格外注意多聊家常、友善有禮,當第一位受訪者把好印象好評價反饋給其他人,後續調查就容易開展了。在17個入戶調查中,他對於接觸獨居老人的經歷印象深刻。起初獨居老婆婆擔心被詐騙,在鬆齡登門做入戶調查時,老婆婆親戚特意上門拍照索要證明及身份證件,而在後續的問卷填寫過程中,老婆婆和他聊了1個多小時,一邊回答問題一邊講她的故事。

訪問員繪製「社區製圖」,以便能夠快速、準確找到樣本所在地開展入戶調查。圖/港科大(廣州)訪問員繪製「社區製圖」,以便能夠快速、準確找到樣本所在地開展入戶調查。圖/港科大(廣州)

調查問卷涉及數字行為、大灣區往來網絡等主題

基於社會發展以及廣州的城市特點,為瞭解複雜多樣的城市動態,GPS項目調查在問卷設計上設置了諸多創新主題。

比如,關注人們的數字行為,分析數字時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當代生活中電子設備耗時情況、養老和兒童發展中運用數字資源的素養等。關注大灣區往來網絡,分析在大灣區因業務家庭關係等到訪各城市的頻次、節日期間互相拜年交往的親友人數等。此外,流動人口的文化、工作、社交、方言群體文化、社區行為與社區感知等也包含在問卷中。

除此之外,研究還將深耕地理信息接口,連接豐富的外部數據,如行政數據、地方政務、建成環境、網絡情緒、交通流量、街景等。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分析人們生活行為與宏觀結構、社區環境之間的關係,綜合瞭解人們的生活邊界,重新思考和劃定「社區」的定義。

學校表示,實地調查結束後,GPS項目完成了最不可控、最具挑戰的入戶調查階段,將主體樣本數據收集完成,進入社區數據收集與研究分析階段。

新京報記者 蘇季 通訊員 薑芷荃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