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光榮的「三沙哨兵」

    駐守三沙永興島的武警官兵執行巡邏任務。雷轍/攝
    駐守三沙永興島的武警官兵執行巡邏任務。雷轍/攝    駐守三沙永興島的武警官兵執行巡邏任務。雷轍/攝

    夕陽西下,海浪一波接一波湧上永興島長長的沙灘,與岸邊鬱鬱蔥蔥的抗風桐林組成一幅絕美畫卷。

    順著海岸線望去,武警海南總隊海口支隊某中隊一級上士趙凱龍佇立在三沙燈塔下。作為丈夫、父親,他又一次沒有兌現陪妻兒過年的約定。

    「你安心守島,家裡一切有我。」望著妻子發來的信息,趙凱龍的眼眶濕潤了。對於家人,他常懷愧疚。但作為三沙哨兵,他心中「艱苦創業,逐夢海疆」的初心從未改變。

    龍年除夕,永興島上年味漸濃。三沙市政府辦公大樓前的廣場上花團錦簇,北京路兩側掛起了成排的紅燈籠和中國結,整個島上洋溢著喜慶的新年氣息。

    晚霞映紅了天邊,夜色朦朧,換上禮服的趙凱龍走到旗台下,將國旗緩緩降下,撫平後整齊擺進國旗陳列室,並在「國旗檔案」上一筆一劃寫下自己的名字。

    國旗陳列室內,擺放著一面面鮮豔的五星紅旗。翻開「國旗檔案」,首頁詳細記錄著第一面國旗的信息——升旗時間:2013年9月16日;旗手姓名:趙凱龍。

    當了15年兵,在永興島守了11個年頭。趙凱龍不僅是首批登島執勤的官兵之一,也是中隊第一任升旗手。至今,他已經帶出數十名旗手。

    趙凱龍忘不了首次升旗時的情景。中隊官兵剛上永興島安頓好,就接到很快要舉行升國旗儀式的任務。「島上原有的旗杆鏽蝕嚴重,無法使用。我們在工地上找到一根長度合適的鋼管,刷掉鏽跡塗上漆,打上小孔裝鐵絲,製作了一根簡易旗杆。」趙凱龍回憶說,旗台基座破敗不堪,他們拉來水泥、沙子、磚塊,自己動手搭旗台。

    為完成好升旗任務,他和戰友在腳上綁沙袋練正步,腳踝套上彈力帶練定位;用自製啞鈴練「甩旗」,只為將這個動作快速練成「肌肉記憶」;在椰樹上掛背包繩,聽著國歌練升旗節奏……他們每天合練數十次,手心腳踝磨出水泡,最終達到「國歌響國旗升,國歌畢國旗到」的效果。

    舉行升國旗儀式的消息在島上很快傳開,全島軍民歡欣鼓舞。當天,大家不約而同前來參加升國旗儀式。此後,升旗的重任自然而然落到守島的武警官兵肩上。

    當時,島上條件有限,他們在毛坯房內打地鋪,坐在地上開班務會。執勤站崗之餘,官兵們自己動手建營區,干很多修修補補的雜事。

    「每天都是站崗執勤、除草搬磚,日子很平淡。」趙凱龍上島之初有些失落,但很快,他和戰友們就經歷了真正的考驗。

    永興島被稱為「風島」,這裏經常受到6級以上大風侵襲。颱風來時,趙凱龍和戰友們駕駛衝鋒舟,冒著巨浪營救過遇險船員;轉移被困工作人員時,趙凱龍與被狂風捲起的鋒利鐵皮擦身而過……數次救援經歷,讓他對自己的崗位有了新認識。

    趙凱龍常把自己的守防經歷講給新上島的戰友:「只有把根深深地紮在這裏,才能不懼任何狂風暴雨。」

    時至今日,在島上堅守了11年的趙凱龍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老三沙」,和不少官兵一樣,談及家人時,他的臉上會流露出深深的愧疚。與妻子魏莉的婚禮因颱風延期,兒子悅寶出生沒能及時趕回去,守島這些年,錯過了很多孩子成長的瞬間。

    2020年春節前夕,中隊安排趙凱龍妻兒上島探親。當妻子帶著2歲多的兒子輾轉登島後,悅寶一眼就在人群中找到了爸爸。那一刻,趙凱龍紅了眼眶。

    接下來幾天,魏莉親眼目睹了守島官兵的訓練執勤,她真正體會到官兵們守島的意義,理解了丈夫為何不願意離開永興島。

    今年春節,趙凱龍將團聚的機會又讓給了其他戰友,他說:「兒子一定會為有一位衛國戍邊的父親而自豪。」

    新兵上島參加升旗儀式是中隊的光榮傳統,戰士辛宗帥的「升旗夢」就是在這個時候種下的。

    禮服、鋼槍和深藍色的大海交相輝映,將迎風飄揚的國旗映襯得分外絢麗。那抹鮮豔的中國紅,深深觸動了辛宗帥的心。

    「想當旗手,得先把崗站好!」指導員應俊彷彿看透了他的心思。而辛宗帥心想,「不就是站崗嗎?這有什麼難。」

    第二天跟哨時,趙凱龍遞給辛宗帥兩件裝備:墨鏡和護膝。接過「裝備」,辛宗帥心中有點疑惑。

    執勤哨位設在三沙市政府辦公大樓前,清晨的陽光照在哨位上,讓辛宗帥感覺很愜意。可沒多久,太陽光越來越毒辣,強光經過地面反射,刺得他睜不開眼睛。海風鹹濕溫熱,吹在汗津津的身上,導致他背上起了不少紅疹。

    幾天下來,辛宗帥手臂和頸部就曬出黑白分明的「界線」。此時他才體會到這墨鏡、護膝的重要性,也明白想要站好崗並非易事。

    「腳下的每一寸領土,都是先輩們浴血奮戰收回來的。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守島兵,要像他們一樣,守好這裏。」在「收複西沙群島紀念碑」前,應俊的話讓辛宗帥對肩上的責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成為升旗手的願望也愈發強烈。

    在趙凱龍的嚴格要求下,經過3個月的刻苦訓練,辛宗帥如願以償成為一名升旗手。

    2021年年底,中隊的國旗陳列室正式啟用,至今已收藏586面國旗,他們還為每面國旗編號建檔。

    又一次翻開「國旗檔案」,其中第340號「檔案」寫著「國旗贈予外交學院」。應俊隨即拿出一封信,講起了背後的故事。

    這是2019年12月10日中隊收到的外交學院學生劉馨彤寄來的信。信里寫道:「武警戰士,你們緊握鋼槍,堅守著祖國的‘南大門’,我為你們感到驕傲……」

    應俊撥通信封上的電話號碼才得知,這位「擁軍女孩」通過新聞報導瞭解了駐島官兵的事蹟,她心中非常敬佩官兵們。於是她給守島官兵寫了一封慰問信,其他幾位同學知道了,買來了零食一起放在快遞箱內。但由於不知道地址,信件和禮物先後輾轉3次,才寄到永興島官兵手中。

    「我們雖然年齡相仿,但他們肩負著戍邊衛國的神聖使命,讓人心生敬佩。」談及寄信初衷,劉馨彤說, 「寫信最能表達內心的情感。」

    應俊代表中隊官兵給劉馨彤回信,大家還準備了珊瑚、明信片以及三沙特有的白沙等作為「回禮」,官兵們還熱情邀請劉馨彤同學上島參觀。

    2020年1月23日,劉馨彤帶著全校師生的祝福參加了永興島上的升旗儀式。在當晚三沙市春節晚會的錄製現場,升旗手辛宗帥代表中隊將這面曾在永興島升起的五星紅旗贈予外交學院。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武警南海第一哨」的標語在流光溢彩的燈飾照耀下顯得格外醒目。除夕之夜,中隊官兵歡聚一堂,收看春節聯歡晚會。

    聽著營區方向傳來的歡聲笑語,站在哨位上的列兵何瑜欣心中五味雜陳。第一次在外過年,他有些想家。這時,排長範明康來到哨位前,從他手裡接過了執勤裝備,除夕之夜黨員替戰士站崗,是部隊多年來的傳統。

    當晚,何瑜欣參加了中隊組織的茶話會,和戰友們看了春晚,還和島上軍民一同倒計時跨年。在與家人影片通話時,他告訴父母明天自己將第一次擔負島上的升國旗任務。熄燈後,他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期待著即將到來的升國旗儀式。

    晨光熹微,島上200餘名軍民齊聚三沙市政府辦公大樓前的廣場參加升旗儀式。身穿禮服的何瑜欣站在旗杆下,內心無比激動和自豪。

    去年,乘坐三沙1號補給船登上永興島,得知中隊的勤務只是站崗巡邏後,何瑜欣有些失望,產生了「幹兩年就退伍」的想法。

    對於「水土不服」的「新苗」,應俊有自己的辦法。新兵們參加完上島「第一課」後,應俊便帶著他們來到國旗陳列室。聽完中隊官兵升國旗的故事,用何瑜欣自己的話說:「當時兩眼都放光!」

    當天,應俊安排何瑜欣跟著老兵站哨。當路過的軍民朝著哨位豎起大拇指時,他知道了保持良好執勤形象的原因。當看到榮譽室里擺放著各類獎牌錦旗時,他明白了加強軍事訓練的重要性。

    第二天,應俊帶著新兵們來到海邊,參觀中隊官兵栽植的抗風桐林。「每次颱風過後,島上都有不少樹木會遭到破壞,只有抗風桐傲然挺立。」應俊介紹說,栽植抗風桐是中隊官兵上島的慣例。久而久之,一棵棵樹苗就長成了這片樹林。

    「抗風桐生命力極其頑強,哪怕是一根斷了的樹枝,落在地上就會生根發芽,慢慢就能長成一棵大樹。」那天,何瑜欣種下了一棵代表自己的「抗風桐」,同時也在心裡種下了堅守永興島的「種子」。

    返回中隊時,何瑜欣定下目標:不僅要當一名合格的守島兵,還要成為一名光榮的升旗手!

    日子一天天過去,他和戰友們利用島上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苦練軍事本領。他們在40多攝氏度的沙地裡進行耐高溫訓練,負重15公斤在沙灘上武裝越野,在附近海域開展擒敵對抗,利用自製杠鈴和廢棄輪胎進行體能訓練……功夫不負有心人,何瑜欣不僅是中隊第一個單獨執勤的列兵,還被班長趙凱龍挑選為護旗手。

    當新年第一縷晨光穿破雲層灑向永興島,升旗儀式正式開始。

    「齊步走!」一聲鏗鏘有力的口令從趙凱龍口中傳出……126步、127步、128步,3名旗手步履鏗鏘地走到旗台下。莊嚴的《義勇軍進行曲》響起的那一刻,趙凱龍將緊握在手裡的五星紅旗用力拋向頭頂。

    看著國旗迎著朝陽冉冉升起,手握鋼槍的何瑜欣眼眶里早已噙滿淚水:「作為‘三沙哨兵’,我們最大的驕傲就是能夠為祖國守護‘南大門’。」

    新年第一天,中隊官兵來到海邊,在沙灘上寫下「祖國萬歲」四個大字。望著在永興島上空獵獵作響的五星紅旗,應俊說:「堅守在國旗飄揚的地方,是對祖國的忠誠與熱愛,也是身為守島兵的自豪與驕傲。」

魏鵬程 雷轍 毛文秀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裴楠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2月29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