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白名單」火速落地55天:6000個項目、2000億貸款

55天,地產「白名單」入圍6000個項目,審批貸款超2000億元。

2月2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召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工作影片調度會議。會議披露,自1月5日,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著手建立至2月28日,全國31個省份276個城市已建立城市融資協調機制,共提出房地產項目約6000個,商業銀行快速進行項目篩選,審批通過貸款超2000億元。

此次會議要求,3月15日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首批白名單要推送完畢。而據記者瞭解,一些城市第二批項目「白名單」正在形成,「成熟一批,推出一批」。

2000億獲批貸款「在路上」

10天內兩次調度會,監管部門明確時間要求,各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正在加快建立。

根據此前住建部通報數據,截至2月20日,29個省份214個城市已建立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共涉及5349個項目。對比本次通報數據,8天時間,增加了62個城市,項目數量增加600多個。與此同時,商業銀行也快速進行項目篩選,截至2月28日,審批通過貸款超2000億元。

此次會議給出了各個省市確認首批「白名單」項目的截止時間。會議指出,按照協調機制「應建盡建」原則,3月15日前,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建立融資協調機制,既要高質量完成「白名單」推送,又要高效率協調解決項目的難點問題。要嚴格按照標準做好項目篩選,經金融機構確認後形成第一批合格項目名單。

目前,首批「白名單」落地後,一些速度較快的省市已經著手開始第二批白名單項目的梳理和提報,「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將成為常態。以廣州為例,據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介紹,第一批名單已經發佈,第二批項目「白名單」已初步形成,正由市區兩級融資協調機制工作組進行核實優化,將於近期推出。

在動態化管理方面,對於不滿足條件的、不合格的項目,各地方融資協調機制將要求城市及時移出「白名單」;而對於在「反饋」環節存在的問題項目,還可以待項目符合條件後再次向金融機構推送,進行「二次申報」。

此次會議重點強調了「白名單」項目要全過程「封閉管理」,要求金融機構要落實好項目閉環管理,對暫時無法提供融資的項目要及時反饋相關問題,加強貸款「發放—使用—償還」閉環管理,防止貸款被挪用,保障信貸資金安全。

根據公開數據,雖然審批通過貸款超2000億元,但是在各個項目已經獲得的融資額度尚有限,大部分融資落地「正在路上」。截至2月20日,有57個城市162個項目獲得銀行融資共計294.3億元。

此外,根據中指監測,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建立以來,鄭州、成都、重慶、昆明等城市上報項目數量均超200個,部分出險房企也有多個項目進入白名單,「推送-反饋」工作閉環下,出險房企的項目獲得融資支持的機會也有望增加,有利於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

部分省市房地產融資「白名單」申報情況

圖/中指研究院圖/中指研究院

「進入白名單只是第一步」

從申報、推送、篩選、審批、融資落地,需要層層把關,最終項目實際收到融資需要一定的條件和時間。

「能進入白名單只是第一步,並不代表著入圍項目就一定能夠獲得融資,還要面臨著銀行的二篩,同時落地支持的方式也因不同銀行、不同項目存在著差異。」某出險房企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

從公佈融資項目也可以看出,申報入圍的項目多,目前實際上獲得融資支持的項目少。比如,按照首批白名單落地情況,廣州47個入圍項目僅有9個獲得融資,廈門目前僅公佈2個項目獲得融資。

從已經落地的案例來看,廈門獲得融資支持的兩個項目為寶龍旭輝城和遠洋風景,項目均來自出險房企,其中,寶龍旭輝城獲得交通銀行通過調整還款安排等方式給予融資支持約12.12億元;遠洋風景則獲得建設銀行通過調整還款安排等方式給予融資支持約10.17億元。

某房企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在公司已經入圍的白名單項目中,有少數項目獲得銀行通過‘調整還款安排’給予的融資支持,調整還款安排相當於延期,還未有增量的融資支持。」

事實上,這些入圍的項目將接受來自銀行端更為謹慎的篩選。比如,中國銀行披露,截至2月29日,全國已有171個城市通過該協調機制向中國銀行推送了相關項目。中國銀行方面表示,已經批複及正在審批的項目超過100個,涉及金額超過300億元。同時,還有近2500個項目正在進行評估。

中指研究院企業事業部研究負責人劉水分析:「商業銀行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評估協調機制推送的支持對象,一是對正常開發建設、抵押物充足、資產負債合理、還款來源有保障的項目,會優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積極滿足合理融資需求;二是對開發建設暫時遇到困難但資金基本能夠平衡的項目,會通過存量貸款展期、調整還款安排、新增貸款等方式予以支持。三是對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為、逃廢金融債務等問題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和項目,銀行會審慎開展授信。」

民營、混合所有製房企項目佔比約八成

整體來看,根據2月4日住建部發佈的統計,在第一批房地產項目名單中,84%的項目屬於民營房企和混合所有製房企開發的項目。

具體城市來看,據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介紹,第一批名單中,民營、混合所有製企業項目37個,佔比達78.72%。第二批項目「白名單」已初步形成,預計民營、混合所有製企業項目佔比約80%。

同時,以河南省為例,截至2月22日,河南省首批已推出房地產「白名單」項目600個,其中,民營房企和混合所有製房企開發項目535個,佔項目總數89.17%,鄭州、平頂山、新鄉、焦作、南陽、濟源示範區等城市的17個項目已獲得新增融資19.52億元,其中民營房企和混合所有製房企獲得新增融資15.61億元,佔發放融資總額80%。

同時,在首批名單中,出險房企申報最為積極。目前,出險房企中,碧桂園入選首批「白名單」項目已經超過100個,其次,融創入圍項目數量也超90個,綠地集團、金科股份、建業地產分別入圍49個、53個和40個。

部分房企披露融資「白名單」項目情況

圖/中指研究院圖/中指研究院

從目前主動公佈白名單的房企來看,多數為出險房企,這也反映出出險房企有著更為迫切的融資需求。

劉水錶示:「協調機制推送白名單方式,區分了房企集團風險與項目風險,有助於精準支持房地產融資。我國房地產開發經營基本採用項目公司製,集團風險與項目風險有差別。通過協調機制白名單項目,商業金融機構區分集團風險與項目風險,從項目角度,加大房地產融資支持力度,避免了對困難企業的項目一刀切。」

此外,除了出險房企以外,民營房企、混合所有製房企也有零星項目入圍。民營房企中,運營穩健的龍湖旗下也有多個項目入圍,例如重慶的龍湖海成青雲闕就位列重慶首批「白名單」項目;混合所有製房企金地,位於青島、惠州等地的項目也已經入圍。

新京報記者 徐倩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