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用小印章撬動大市場——「集章」打卡為何越來越火?

作為一種深度閱讀城市的旅行方式,「集章」近年來正悄然走紅。熱門景區的蓋章指南,總能得到不少轉發點讚,小眾文博場館也會憑藉某個獨特的印章迅速出圈。印章藝術與文博文旅相融合,讓老技藝、舊民俗煥發新的光彩,也顯現出帶動流量、消費的勃勃生機。

火爆

哪圍著一群人,哪可能就在蓋章

「主打一個萬事龍章鳳彩,召喚一個新年龍運亨通。」剛剛過去的春節,北京多個文化場館聯動,推出人氣點位打卡集龍章活動。樣式各異的龍元素印章,串起極具特色的城市漫步路線。

在節前,北京市還首度發佈中軸線「護照」,內含中軸線15個遺產點。持有者可通過蓋章、貼紙、記錄等多種形式,體驗別樣的中軸線之旅。

去年底,西單舉辦「最中國·文博市集」。全國41家文博機構齊聚,讓人們不出北京,就能見識到各地最具特色的文博展示。多篇攻略稱,活動期間蓋章區尤為火爆,「建議二人同行,一人在長隊排隊,一人現場找短隊加蓋提升效率。」

無論是否刻意留心,人們都能有所感知,翻看社交平台上的城市旅行筆記,在景點推薦、遊玩事項、吃住行等傳統攻略外,「集章」被越來越多提及。新出的章、免費的章、高顏值的章……都被「章友」們盡數蒐羅。彼此促動間,小小印章,更逐漸成為各文旅場所、活動,甚至儀式、展覽的標配。

一份知名旅遊平台發佈的「2023中秋國慶旅遊報告」顯示,「蓋章」位列熱門旅遊搜索主題榜單第二位,熱度僅在「自駕」之後。有網民總結,若看到文旅場所某處圍著一群人或者排著長隊,很可能大家都在蓋章。

探因

翻看收集的印章,讓回憶變得有聲有色

蓋章的意義?對不同人群而言,有著不同的答案。

長期以來,盧女士有記日記的習慣,她的蓋章「啟蒙」,可以追溯到14年前的上海世博會。那會兒她還是名學生,利用假期專門去上海參觀遊覽。「我領取了一本‘護照’,進入的每個國家城市場館都可以蓋章。」

盧女士的上海世博會蓋章「護照」

當時,盧女士對此並沒有太多感知,只覺得好不容易進到場館里,蓋章算是個實體「證明」。而多年過去,回頭翻看這些章面,各個國家城市的標誌性建築、有代表性的植物動物器物等,才覺得細節滿滿頗有趣味。而近期得知世博會博物館依然可以蓋章,她很是驚訝。「這些年我又去過幾次上海,但不知道還能蓋章。如果繼續在‘護照’上加蓋新章,這種跨越時空的感覺會很奇妙。」

盧女士的上海世博會蓋章「護照」

歷史愛好者陳先生,旅遊時多會將各地博物館列入行程。雖沒有集章習慣,他也樂於在正式參觀前,到集章處、文創店等翻看瀏覽一圈兒。「一般來說能選做印章的,都是比較重要的藏品。可以做到心中有數,等下儘量把它們看全了。」

對不少家長而言,「集章」是吸引孩子參觀遊覽的法寶之一,帶娃出行時,甚至會事先查好目標場所有沒有章。「小朋友注意力畢竟有限,把章分散放在不同位置,尋找過程中,一些展品就可以順便看了,能多轉會兒。」彤彤媽媽笑言,就算記不住太多,孩子親手蓋了章的,多少能有些印象。

從心理學角度,某些同類物品,具備一定的統一性,就容易使人產生收集的意願。而集章需要遊客親身到訪操作,所付出的時間精力等成本,更增強其儀式感、紀念性。有章友描述,翻看著收集的印章,旅途中所見所聞,甚至蓋章時的擁擠喧鬧,都會浮現出來,令回憶變得有聲有色。

設計

用印章引發探索興趣,傳遞城市故事

作為中國傳統藝術,印章在當下與文博文旅的融合,重又顯現出勃勃生機。這期間,最不能缺少的是文創設計團隊的關注、思考,與持續發力。

由一處廢舊水站改建而成的史家胡同文創社,店面不過40平方米,竟擺放了300餘枚印章。據社長馬牧思回憶,店裡最早的印章大約誕生於7年前。那時文創店剛開辦,她參考旅遊景點印章樣貌,做了幾枚胡同款式放在店裡。「不是很系統,主要就是給遊客留個老北京的印象。」

真正圍繞印章發力,是在2019年後。注意到社交平台上的蓋章風潮,馬牧思結合店面特色資源,接連推出幾套主題印章。其中史家胡同系列,聚焦胡同20處核心院落的歷史演變;城門系列,則在印章中帶出老北京「四九城」的方位知識;北京小吃系列,描繪了炸醬麵、鹹菜絲兒、烤鴨等美食,常令章友蓋著蓋著就「餓了」……

老人、孩子、閨蜜、情侶……到了週末,來蓋章的遊客能達到兩三百人,看到印章這麼受歡迎,馬牧思也十分開心。印章為店舖帶來客流的同時,還激起人們尋訪城市特有風俗文化的慾望,傳遞講述胡同故事。

目前,文創店內一部分印章為免費印蓋,一部分可通過在社交平台發佈打卡來免費印蓋,還有一部分為任意消費章。據馬牧思觀察,這也是當下不少店舖的通用做法。「印章需要維護、加墨,損耗還是比較大的。一個假期下來,彈簧壞了,殼碎了,我們換上幾十個印章是有的,需要根據成本製定符合自身的經營方式。」

經營

避免過度消費,還要找到新的「玩法」

一路看著蓋章發展至今,馬牧思感慨,這項活動也越來越「卷」。除了文博場所,如今一些商場甚至飯店也擺上了印章,想要脫穎而出,只能用心搞設計、挖掘新玩法。

去年,史家胡同文創社設計了「100條胡同」蓋章計劃。每個月推出10枚胡同印章,連推10個月,前來打卡的章友可以免費印蓋當月上新的10個章。這樣的印章版「連續劇」,讓粉絲十分「上頭」。

史家胡同文創社「北京小吃」系列印章

位於潘家園舊貨市場內的「潘家園禮物」文創店,自2022年初增設集章打卡體驗項目。正是蓋章活動興起之際,加入者自然形勢十足。文創店運營方,北京潘家園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兩年間,設計團隊不斷推出印章上新,目前已形成潘家園特色系列、二十四節氣系列、北京中軸線系列3大印章主題,涵蓋原創特色印章百餘枚。社交平台上,潘家園的文創印章也被章友視作必收,「只要手不酸,一次蓋到爽!」

「潘家園禮物」文創店的潘家園印象手賬本

記者看到,有別於浸透章常用的紅黑墨水,潘家園的文創章更為繽紛。如二十四節氣系列中,運用了較為少見的粉紫、靛藍、橙黃等色彩,結合玉淵潭櫻花、香山紅葉、北京雨燕及四合院如意門、影壁牆等元素,刻畫出京味兒十足、淡雅古樸的場景。

「潘家園禮物」文創店的24節氣系列圖章

不僅如此,每個系列印章還有專屬集章冊。如「潘家園印象」集章冊,走的是水墨插畫風格,採用代表性建築圖案,凸顯潘家園地標場景。遊客可以將「福」字印章蓋在本子中的牆壁水墨畫上,共同「完成」圖案,十分有參與感。

網民曬出的「100條胡同」集章之龍元素主題

從無到有,從有到精,一方印章,已成為線上線下互相撬動、彼此導流的巧妙工具。不過人們也應明確,無論打卡拍照還是集章,都是文旅活動的附屬品。如果為了記錄給自身增加壓力,甚至覺得「沒拍出好照片等於白來」「沒有章蓋就興致索然」,那就有點本末倒置了。此外,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印章設計同質化,損壞的章無人管理,以及個別人員拿上一遝紙,長時間「霸佔」蓋章等現象。場所做好相關管理,不過度消費人們的熱情,「蓋章」這項人與城市的對話方式,才能更為健康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