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加快推進「空天地」一體化水文監測體系建設

初春伊始,北京水庫、水文站等水利工程、設施開啟修復重建。北京市水務局介紹,目前,全市54個水務災後恢復重建項目已全部開工,計劃今年汛前全面完工。同時,北京水務部門也在加快推進「空天地」一體化水文監測體系建設,延長洪水預見期,提高預報精度。

大寧調蓄水庫水毀修復工程現場。馬嶽 攝大寧調蓄水庫水毀修復工程現場。馬嶽 攝

新建消力池減緩上遊來水速度

近日,大寧調蓄水庫水毀修復工程現場一派繁忙,混凝土泵車通過泵管和伸長臂將混凝土送到需要澆築的倉位,工人們則忙著綁紮鋼筋。北京市南水北調大寧管理處副主任趙明雷介紹,去年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中,當永定河洪水行進到平原段後,市水務局按照水利部統一調度,啟動大寧、稻田、馬廠三座水庫,攔蓄洪水7500萬立方米,使洪峰流量由盧溝橋站的4650立方米每秒,減小到北京崔指揮營出境時的1930立方米每秒,為下遊防洪抗洪贏得時間和空間。

目前,大寧調蓄水庫水毀修復工程正在進行庫尾段建設,這裏在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中受損最為嚴重。在本次修復過程中,將新建消力池,可以減緩上遊來水的速度和力量,儘可能減少水流衝刷對建築物造成的影響。

大寧調蓄水庫水毀修復工程自去年11月7日開工,計劃今年5月底完工,汛期可以投入正常使用。目前已經完成整體工程的70%,預計4月底就可以完成主體工程。

強化水文站抵禦特大洪水的能力

位於房山區河北鎮的漫水河水文站的恢復重建也在緊張施工中,它是大清河水系大石河上的控制性水文站。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期間,漫水河水文站的測驗斷面、站房以及測驗設施設備等全部損毀。

拆除現狀管理用房場區內房屋建築,根據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洪痕高程,抬高場區高程,利用現狀場區內部有限空間重築地形,按照原建築面積複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站房,滿足水文站安全運行使用的需求,強化抵禦特大洪水的能力,確保出現百年一遇洪水時,水文站基礎設施不被淹沒、衝毀,保證測站人員安全以及水文數據的連續性。

漫水河水文站災後恢復重建工程現場。馬嶽 攝漫水河水文站災後恢復重建工程現場。馬嶽 攝

未來將建成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

據介紹,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共造成全市23處水文站、104處各類水文監測設施出現不同程度損壞,目前均在按計劃恢復重建中,將在今年汛前恢復至災前水平,確保汛期水文數據的正常監測。

北京水務部門也在加快推進「空天地」一體化水文監測體系建設,未來將建成由氣象衛星和測雨雷達、雨量站、水文站組成的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著力延長洪水預見期,提高預報精度。在暴雨洪水集中來源區、山洪災害易發區等,加密佈設雨量站、水文站、水位站等,填補水文監測空白。

同時,對盧溝橋、雁翅等部分重點防洪水文監測站進行現代化升級改造,提高水文監測自動化水平和超標洪水監測能力,基本實現水文要素、全量程、全過程監測。此外,還將加強水文巡測及通信保障能力,裝備便攜、精準、可靠的監測和保障設備,可有效縮短對突發事件的反應時效,建成覆蓋全面、智能先進的水文站網體系,為水旱災害防禦提供有力的水文支撐。

記者從市水務局獲悉,目前,全市納入國債支持的水務災後恢復重建及防災減災能力提升項目共142個,已開工64個,其餘78個項目力爭在一季度內開工建設。其中,54個水務災後恢復重建項目已全部開工,總投資約100億元,將在今年汛期前全面完工。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