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養老服務人員激勵保障……保險界代表委員熱議養老、數字金融

全國兩會召開之際,代表委員們的提案備受關注。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今年全國兩會,保險界的代表委員們主要聚焦養老、數字金融以及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等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

提案聚焦養老 提出加強養老服務人員激勵保障

中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規模最大的國家,目前,60歲以上人口接近3億,預計到2035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佔比將超過30%,養老成為全民關注關注的一大話題。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帶來了《關於加快居家適老化改造 增強養老服務便利可及的提案》,該提案稱,從行業發展角度看,當前適老化供給普及度較低、社會認知尚未形成、市場化程度低,成為製約行業發展的關鍵,從居住體驗看,在老齡化背景下,社區及家庭需要充分考慮到老人的身體狀況和行動特點,並進行針對性的改造升級,從而提升老年群體的居住生活體驗,支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為此,孫潔提出了四個加快居家適老化改造的建議,包括通過「政府引導、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培育多級市場;優化多元政策供給,加快重點社區居家適老化改造;探索出台居家適老化改造的市場標準;發揮好各類宣傳陣地作用,引導大眾轉變觀念等。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太保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則從養老服務人員角度提出了《關於加強養老服務人員激勵保障的建議》,提案稱,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發佈的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末,我國失能、半失能老人大約4400萬。他們不同程度需要醫療護理和長期照顧服務。據統計,我國對養老護理員的需求達到600萬名,但目前相關從業人員只有50萬名。

當前,養老護理從業人員存在薪酬、社會福利待遇偏低,長期工作壓力巨大等問題。

如何加強養老服務人員的激勵保障,周燕芳的這份提案中給出了三大建議,首先,建立完善養老服務人員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其次,建立由政府資助的養老服務人員的心理健康保障機制;最後,豐富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對價形式,鼓勵全社會各類人才積極參與為老服務。

堅持立法修法先行 大力支持數字金融發展

今年的全國兩會,保險界代表委員還關注數字金融發展的相關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白濤提交了《關於大力支持數字金融發展的提案》,該提案稱,在實踐中,數字金融發展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首先,適應數字金融發展的法律體系有待完善,在促進數據共享流通與合法利用方面缺乏明確規定,數據要素價值還未充分釋放;其次,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還需加強,目前人口、健康、醫療、交通、環境等不同領域數據尚未有效貫通,算力資源使用效率還不高,大量的算法開發力量未能有效利用;第三,數字金融監管亟待升級,更加多樣化的數字金融形式導致金融風險的隱蔽性、傳染性更強,對數字金融監管提出了新的挑戰。

數字金融是個生態系統,迫切需要政府、監管以及社會各界同題共答、同向發力。為此,白濤提出了四點針對性建議,包括堅持立法修法先行;加快完善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加強數字金融監管及加快建設數字金融人才隊伍等。

關注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 加快推進職業傷害保障試點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保險界代表委員還聚焦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等靈活就業人群的保障問題。

周燕芳便提出了《關於加快推進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擴面的建議》,該建議稱,2022年7月,人社部會同相關部門正式啟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在北京、上海、江蘇等7個省市的出行、外賣、即時配送、同城貨運4個行業開展,涵蓋了曹操出行、美團、餓了麼等7家平台企業。一年多來,試點省市累計做出職業傷害確認結論3.2萬人次,支付職業傷害保障待遇共計4.9億元,切實保障了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權益,特別是對重大傷亡事故兜底保障功能得到有效發揮。

因此,周燕芳建議,加快推進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擴面。一方面,建議有序擴大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的試點地區,特別是經濟比較發達、人口比較密集的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成渝等地區,同步協調試點地區與其他非試點地區間的橫向交流,落實不同地區之間的職業傷害保障政策銜接;另一方面,建議逐步擴大新就業形態的試點平台企業範圍,將市場佔有率較高、經營管理較好、參保意願較強的平台企業納入試點範圍,擴大可享有新就業形態的職業傷害保障權益的就業人員範圍。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閻俠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