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關註:如何減少人工智能對環境的影響

【外媒關註:#如何減少人工智能對環境的影響#】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2月25日報導,人工智能(AI)產業在能源消耗和水資源利用方面正處於關鍵時刻,對環境的影響日益嚴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這方面的信息尚未披露。

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爾特曼,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發言時指出,未來幾代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所需的能源,將大大超過預期,這很可能導致現有能源系統不堪重負。

這種擔憂並不新鮮。英國《自然》雜誌的一篇文章指出,至少從2018年開始,就有多位研究人員強調了環境問題。

奧爾特曼建議將核聚變作為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同時投資了美國氦核能源公司。儘管許多專家懷疑,為實現本世紀中葉應對氣候危機所需的去碳化目標,這種技術能否做出重大貢獻。例如,據估計,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換器(ChatGPT)可以消耗相當於3.3萬個美國家庭的能源。生成式人工智能驅動的搜索消耗的能源是傳統網絡搜索的4到5倍,而大型AI系統所需的能源,可能很快就會與某些國家的能源需求相當。

該文章指出,水資源過度消耗也是另一個關鍵問題。

據透露,僅在美國愛荷華州的西得梅因,服務於OpenAI最先進模型GPT-4的數據中心,一個月內使用的水資源就佔該地區約6%。

此外,據《自然》雜誌報導,隨著Google和微軟開發語言模型,耗水量也大幅增加。

儘管問題十分嚴重,但目前的措施主要集中在自願行動和公司承諾上,很少能帶來顯著和持續的變化。

美國參議員艾達馬田斯·馬基提出的《2024年人工智能環境影響法案》標誌著監管行動向前邁出一步。該法案提出評估AI環境影響的標準以及開發商和運營商的自願報告框架。

然而,該解決方案需要採取多方面措施,包括可持續的行業實踐、能源和水消耗的測量和公開報告、開發節能硬件和算法,以及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等。

此外,研究人員還應優化神經網絡架構以實現可持續性,並與社會和環境科學家合作,而政策製定者應製定明確的激勵措施和規定,以促進更環保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