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能否成為低空經濟發展元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熱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如何發展低空經濟成為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之一。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民航大學副校長吳仁彪表示,今年以來,在中央和國家的大力推動下,低空經濟已迅速成為各級地方政府高度關注的重要議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發動研所專職總師單曉明表示,作為新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代表,低空經濟正日益成為國家聚力發展的產業「新賽道」。

推動無人機產業發展和低空空域開放

何為低空經濟?單曉明介紹,低空經濟是指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航空器研發、生產、銷售以及低空飛行活動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飛行保障、衍生綜合服務等領域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經濟形態,蘊藏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發動研所專職總師單曉明。受訪者供圖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發動研所專職總師單曉明。受訪者供圖

去年12月,《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率先出台,隨後於今年1月出台全國首部低空經濟產業促進專項法規。據報導,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26個省(區、市)將低空經濟有關內容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在採訪中,多位代表、委員均表示,無人機產業發展和低空空域開放是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廣東省委會副主委、深圳市委會主委,深圳市政協副主席陳倩雯表示,近年來,隨著無人機技術日趨成熟和低空空域管製逐步開放,我國龐大的低空經濟產業鏈雛形初現,低空經濟將成為城市新的經濟增長極。

吳仁彪表示,無人機產業是低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發展引擎,低空空域是國家的基礎性戰略資源,是低空經濟的關鍵投入要素,極具經濟、國防和社會價值。在低空改革和經濟政策的雙重疊加下,低空經濟發展迎來重大機遇期。截至2023年底,全國共有無人機運營企業1.98萬家,全國無人機生產廠家達到2200家,我國無人機產業的發展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民航大學副校長吳仁彪。受訪者供圖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民航大學副校長吳仁彪。受訪者供圖

低空經濟部分核心技術仍「卡脖子」

儘管低空經濟已經迎來新的發展期,但是代表、委員們在調研中發現,仍有部分因素限制低空經濟的發展。

吳仁彪關注到我國北方無人機產業聚集不夠,企業生產成本較高的問題。他在調研中發現,目前我國南方地區無人機產業聚集逐漸顯現,以西南地區(四川省)為主的大型軍民兩用無人機和以中南地區(深圳市)為主的微輕小型消費級無人機的產業逐漸聚集。而我國北方的無人機產業沒有明顯的聚集地區,企業在配件加工、人才支撐、物流運輸等方面,成本和便利性不如在產業聚集地區,對我國北方無人機產業發展造成了影響。

陳倩雯介紹,國家對低空空域從禁飛到允許試飛再到審批飛行,對低空經濟發展起到極大促進作用。但城市低空航路的規劃體繫在空域分類劃設、基礎設施建設、航路網絡構建和運行安全評估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此外,粵港澳大灣區具備「15分鐘經濟生活圈」通用航空發展條件,但缺乏民航低空飛行申請許可依據及監管細則。同時,低空經濟部分核心技術仍存在「卡脖子」情況,國內多數無人機企業飛控系統尚未實現自主可控,無人機主控芯片、傳感器等高價值零部件仍以進口為主。

單曉明則表示,雖然多個省份已開展了低空空域改革試點,在優化空域使用機制、簡化飛行審批程序、確保飛行安全等方面取得不小進展,但國內仍未完全放開低空領域的限制,造成了目前通航行業「上天難」,通航企業的飛行活動長期存在不能按照原定飛行計劃執行,甚至要取消和停飛的問題。

建議深化開展低空空域改革

如何發展低空經濟?

陳倩雯建議,未來低空經濟的高速發展將增加天空交通量,因此有必要試點建設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範區開展探索,健全完善城市低空空域保障能力和治理能力,適度賽前分析推動空域資源由自然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廣東省委會副主委、深圳市委會主委,深圳市政協副主席陳倩雯。受訪者供圖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廣東省委會副主委、深圳市委會主委,深圳市政協副主席陳倩雯。受訪者供圖

她建議,深化開展低空空域改革。支持深圳探索授權地方政府低空空域管理試點,在保障安全及不影響軍民航飛行的基礎上,將非管製低空空域分期分批向地方政府授權管理。同時,試點將低空飛行條件較好的低風險區域的商業化運營航路高度向上適當提高。開展不同分類分級的空域內低空飛行測試、低空有人機與無人機之間融合飛行驗證,探索製定低空飛行間隔、衝突調配等運行規則。

此外,推行大灣區「低空空域」 統一管理,協調解決港澳與內地航空管製差異等問題,統一從航天技術指引、配套規劃建設以及低空安全駕駛等方面保障安全飛行環境。支持深圳探索低空飛行智能化審批模式,在安全可控的情況下,在授權的試點空域內探索數字化智能化飛行活動申請和審批,提高低空飛行審批效率。

推動京津雙城無人機產業融合發展

吳仁彪建議,在無人機產業發展中京津兩地可錯位發展,資源互補。他舉例說,北京圍繞研發設計,天津則圍繞製造和測試應用。北京發揮科技創新和人才優勢,天津發揮先進製造研發優勢和「鄰都」「近海」的空間優勢。「天津市管轄著153.67公裡海岸線、海域面積約2146平方公里,因此天津可服務北京在無人機研發設計中需要的驗證飛行,疏解北京空域資源壓力。」

他同時建議,以京津兩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為雙引擎,推動京津雙城無人機產業融合發展。「北京延慶區和天津濱海新區在民航局的指導下,已經初具產業規模,因此雙城可以共同繪製無人機產業鏈圖譜,作為京津冀目前共同繪製的航空航天產業鏈圖譜的組成部分,推動北方地區的無人機產業聚集,促進上下遊配套企業逐漸聚集。」

技術引領貫通產業鏈上下遊

記者注意到,就在不久前,深圳的低空經濟發展有了非常重要的新的嘗試,2月27日下午5點,兩架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從深圳蛇口碼頭起飛,在深圳灣上空盤旋一週後,其中一架返回,一架飛向50公裡外的珠海九洲港碼頭,20分鐘後平穩降落。這是全球首條跨海跨城eVTOL航線的首次公開演示飛行,被eVTOL業內視為低空經濟發展的里程碑式事件。

要讓eVTOL走向商業化應用,適航審定是其中重要一環。對此,陳倩雯提出建議,支持深圳在無人機、eVTOL等新型低空航空器適航審定方面先行先試,與中國民用航空局共建適航審定機構,組織開展無人機適航審定技術標準研究,配合民航部門完善分級分類的無人機適航標準體系,支持深圳參與無人機型號合格適航程序國際雙邊互認,共同引領無人機國際適航審定標準製定。

她同時建議,立足軍民航及地方政府對低空空域的管理需求和低空運營企業服務需求,創新開展低空智能融合基礎設施項目(SILAS)建設,包括低空地面飛行服務設施網、智能低空信息基礎設施空聯網、共享數字底座低空航路網、智能調度監管服務網。支持SILAS系統與軍民航系統對接,共享飛行數據實時信息。

打造國家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範區

單曉明建議國家層面成立低空經濟發展組織領導體系,明確牽頭部門,設置專門機構,長期跟蹤低空經濟的發展業態,負責產業政策研究、重大項目對接和重點事項協調,加快出台實施低空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出台配套產業政策支持文件,明確低空產業發展重點,加快推進低空基礎設施建設、引導通航運營場景開拓等工作開展。

針對日益發展的通航「低、慢、小」航空器,在空域使用方面「精細化」切塊管理,從海拔高度和相對高度上劃分不同類型航空器飛行區域,對空域實行動態化管理和精細化使用,調劑部分高度和時段確保通航飛行,促進通航產業的發展。

此外,她還建議國家層面規劃建設打造國家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範區,國家層面出台通用機場建設和運營財政支持政策。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