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全國兩會上,來自她們的聲音

今天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

正在參加全國兩會的女代表女委員,或為基層百姓發聲,或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在忙碌的履職中度過這一專屬節日。

我們邀請到了四位來自廣東的女代表、女委員:「抓扳手的技術工人」阮陽越、「種貢柑的農民」陳慧、「外來務工人員」米雪梅、「造房子的大學老師」李麗娟。

她們都是普通的勞動者,卻在平凡崗位上創造了出彩人生;她們是女性的優秀代表,用不懈的奮鬥追逐夢想成真。

在這個特殊的節日,來聽聽她們的履職心聲。

02:55

聽!全國兩會上,來自她們的聲音

「抓扳手的技術工人」有力量

「我就是個抓扳手的工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茂名石化煉油分部聯合五車間催化裂化裝置主管技師阮陽越這樣介紹自己。

她所在的崗位是煉油廠最難駕馭的催化裂化裝置,工藝、設備複雜,而她是催化裂化工種唯一一名女技師。身形瘦小的她操作著這一龐然大物,毫無壓力。

從業24年來,她以高度的責任心和過硬的技術保證了生產安全,而且肯動腦筋、善於解決優化問題,為企業在優化裝置操作、降本減耗方面做了大量攻關。

例如,她針對富液閃蒸烴流程提出了優化建議,經改造實施後,每小時可回收液化氣組分約12公斤,每年可以為公司降本增效30多萬元。

「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是時代的召喚。」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工人代表,阮陽越很關注產業工人待遇提升和技能人才培養等議題。

今年她帶來的建議依然聚焦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要大力弘揚勞動精神,推進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完善製定與新八級工技能等級相配套薪金分配制度,促進技能人才隊伍穩定發展與壯大。

「人大代表是聯絡員、宣傳員、監督員,能把老百姓的心聲和期盼,把對社會問題的想法和建議傳達給黨和國家,這種感覺很自豪。」阮陽越說。

「貢柑妹妹」將水果賣向全球

如何讓一隻貢柑走出廣東,賣向全球?這件事,全國人大代表,肇慶市德慶縣東璞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負責人陳慧辦到了。

2013年大學畢業後,陳慧選擇跟隨父親,從城市到農村創業,一起種貢柑,成為一名典型的「90後」新農人,給當地貢柑產業帶來新氣象——

通過科技創新,大面積感染黃化病的種植瓶頸突破了;踐行生態種植理念,德慶貢柑昔日的最佳風味恢復了;利用英文流利的優勢,貢柑的海外市場打開了,遠銷歐洲和東南亞。

在陳慧的帶動下,周邊果農複種5000畝貢柑,她也被親切稱為「貢柑妹妹」。

「我是一個農民,能作為新農人代表,把在農村創業11年聽到的農民點滴心聲帶給國家,我覺得很有意義。」陳慧說,腳踩農村大地,「三農」是自己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最關注的領域。

這兩年,她一直思考如何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整體實力、農產品品質,破解農業發展的難點痛點。今年兩會,她帶來了新的建議——

要用科技賦能農業發展,加強退化耕地治理,使土地在保持耕作的基礎上恢復肥力;同時,延伸農業產業鏈,助推農產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發展,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助力鄉村振興。

「外來工」如何一路「開掛」?

眼神明亮,說話急促,全國人大代表、中山市霞湖世家服飾有限公司客服部總監米雪梅給人的第一印像是直爽、幹練:「我是一名外來務工人員,我希望為這個群體發聲。」

1997年,22歲的米雪梅離開甘肅老家,千里迢迢來到廣東中山務工。27年間,她從基層做起,先後當過保安、質檢員、跟單員、工藝轉換師、品控主管、業務部經理等,切換了近10種身份。

憑藉不服輸的性子,米雪梅學電動縫紉機、學電腦畫圖、學產品管理……一步步成長為中山市霞湖世家服飾有限公司的客服部總監,還榮獲「2023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人這一輩子只有3萬多天,如果能把這3萬多天活得更有意義,學習更多知識,做好該做的工作,誰都有機會成為員工里的勞模。」她說。

米雪梅在履職中格外關注教育議題。圍繞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讀書問題,去年她提出的建議,得到了教育部的回覆。

今年,她繼續提出關於完善教育經費政策、優化區域間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等建議,「呼籲國家頂層設計,傾斜教育資源,讓更多小孩能讀上公辦學校。」

土木專家夢想「用海砂造房」

從教30多年,全國政協委員、廣東工業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教授李麗娟最牽掛兩件事,一個是學生,一個是土木工程。

去年全國兩會,李麗娟聯合其他政協委員提出提案,建議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去年5月,教育部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專項行動計劃,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

「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一些政策法規或者行動的出台,我覺得很有成就感。」李麗娟說。

今年,除了持續關注教育領域,她還結合自己的專業,把目光投向了國家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建議加強涉海或遠海建築技術創新和應用。

她建議,要優化提升海洋資源利用,提升知識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海洋資源利用;重視涉海新材料基礎研究轉移轉化,加速涉海新材料研發成果產業化落地。

「如果開發出不怕海砂鏽蝕的材料替代鋼筋,在不久的將來,或許我們就可以用海水海砂來造房子。」李麗娟說。

【采寫】南方+記者 李秀婷 李靄瑩 黃堃媛 姚瑤 杜瑋淦

【拍攝】南方+記者 張梓望 許舒智 石磊

【剪輯】南方+記者 許舒智

【通聯】南方+記者 魏鈺 孟健 汪祥波

部分影片素材來自廣東廣播電視台、中山市總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