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再訪大陸 參加公祭黃帝典禮是此行的「重頭」

來源:大眾網

據廣州日報消息,在廣東停留3天后,4月4日上午,馬英九將率台灣青年參加「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並預計在陝西停留4天。參訪團預計4月7日下午抵達北京。

此消息一出,不少分析指出,首次前往北京以及「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是此次馬英九大陸行的「重頭戲」。那麼,今年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將有哪些儀程,從去年湖南老家尋根到如今陝西祭祖,馬英九此行又有何深意?

 黃帝陵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圖片來源 黃帝陵官網) 黃帝陵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圖片來源 黃帝陵官網)

黃帝陵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

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崩,葬橋山」,橋山位於陝西延安黃陵縣。國務院1961年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黃帝陵被編為古墓葬一號,世稱「天下第一陵」。

關於黃帝和黃帝文化,在古代文獻尤其是先秦文獻中均有記載。黃帝時代結束了混沌蠻荒,開啟了中華民族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先河,成為中華文明的源頭。橋山黃帝陵作為黃帝陵寢,自然就與黃帝聯繫在一起,成為黃帝文化具象化的載體。

經過五千多年的歷史滄桑和曆朝曆代不斷地祭祀、交往、認同、融合,黃帝陵已成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文化符號,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象徵,成為凝聚海內外炎黃子孫的精神橋樑。清明公祭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盛事,是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不忘本來的民族盛典。

公祭黃帝歷史悠長,抗戰時期國共曾在此同祭先祖

中華民族對黃帝陵的保護與祭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據《竹書紀年》記載:黃帝去世後,他的大臣左徹就開始祭奠黃帝。此後,對黃帝的祭祀逐漸成為國家制度。

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曾率18萬大軍祭拜黃帝陵;唐、桑治、元都有祭祀、修葺、保護黃帝陵的確切記載;明清時期,祭祀黃帝陵是國家的一項政治制度。黃帝陵軒轅廟至今保存有150餘通記載曆代祭祀、保護黃帝陵和頌揚黃帝功德的致祭碑、紀事碑和題字、題詞、題詠碑。1912年,孫中山先生委派代表團致祭黃帝陵,祭詞中「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充滿民族自信,至今傳詠。

1937年清明節,在中華民族抗日危難之際,國共兩黨在橋山同祭先祖。毛澤東親筆起草的《祭黃帝陵文》,成為中華民族團結抗日的「出師表」。祭文共56句,用8句概括黃帝的偉業,其餘均寫中華民族的現實遭遇和中國共產黨對時局的看法,呼籲各黨各界求同存異、同仇敵愾、共禦外侮。

新中國成立後,自1955年起,公祭黃帝陵恢復。除此之外,自1988年起,每年重陽節,黃陵縣各界都會舉行民間祭祀黃帝陵廟活動。個別年份或有特殊大事還在其他日期舉行民祭。

 癸卯(2023)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黃陵縣橋山祭祀廣場舉行。 記者 母家亮攝(圖片來源:公祭軒轅黃帝網) 癸卯(2023)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黃陵縣橋山祭祀廣場舉行。 記者 母家亮攝(圖片來源:公祭軒轅黃帝網)

馬英九曾六次遙祭黃帝陵

據陝西日報報導,1988年1月,首個台灣「返鄉探親團」踏上了離別了40年的故土。當時親曆事件全程的何炳武回憶說,探親團團員都身穿特製的服裝,胸前一律寫著「想家」兩個醒目的大字,後背根據各人不同的經歷印著「西望鄉關何處是,夢裡家園路迢迢」「百戰留餘生,方知老來苦」「孤苦無依漢,夜夜夢神州」等不同內容的詩句。

1988年1月18日,首批回大陸的24名台灣退休老兵抵達黃帝陵。「返鄉探親團」團長何文德恭讀《祭黃帝文》。當他唸到「今遂夙願,探親返鄉,鬢髦雖衰,鄉音未改」時,在場的人都不禁泣不成聲。

「也就是從這一年起,每年從台灣趕赴黃帝陵祭拜的人越來越多,不遠萬里回國祭拜黃帝的海外僑胞也是一年多過一年。黃帝陵,就是全球華人的根和魂。」何炳武說。

1984年,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和夫人專程拜謁黃帝陵並留言:「世界各族皆兄弟,黃帝子孫獨人傑。」1998年和2000年,分別由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澳門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何厚鏵親筆題寫的香港、澳門回歸紀念碑相繼在黃帝陵落成。

2005年4月5日,中國國民黨中常委蔣孝嚴專程來陝參加清明公祭黃帝大典。2009年4月3日,馬英九在台北遙祭黃帝陵。8年任內,馬英九曾六度參加遙祭黃帝陵典禮。連戰、吳伯雄、江丙坤、鬱慕明、桑治楚瑜等人也曾先後來到黃帝陵謁陵祭祖。

2017年,416名台灣學生、基層青年民意代表和468名大陸學生共同參加了「丁酉年兩岸千名青年黃陵大祭祖」。

從湖南到陝西,從小家到大家

海峽兩岸同文同祖,清明節祭拜祖先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習俗。馬英九從去年攜家人到湖南老家尋根,到如今率團赴陝西參加公祭軒轅黃帝典禮,雖都是祭祖,但去年更多是家族祭祖,今年則上升到炎黃子孫共同的先祖祭祀。

海報新聞記者瞭解到,今年的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徵程」為主題,以「溯源、尋根、凝心、鑄魂」為主旨,由「典前序禮」和「公祭典禮」組成。

「典前序禮」包括「山門景行」和「禮樂廟祀」兩項活動,借鑒古代祭典禮製範式,生動展示民間非遺精華。

「公祭典禮」則包括九項儀程:第一項,全體肅立、擊鼓鳴鍾。祭祀廣場將擊鼓34通、鳴鍾9響,34通鼓聲象徵著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以及海內外中華兒女崇敬初祖的共同心聲,9響鍾鳴代表了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的最高禮數,表達全體中華兒女對人文初祖軒轅黃帝的無限景仰和無比感恩;第二項,唱《黃帝頌》。主要體現華夏兒女對黃帝的虔誠之心、恭敬之意;第三項,敬獻花籃。屆時,國家領導人,主辦單位領導以及社會各界代表等將依次敬獻花籃;第四項,恭讀祭文。敬頌軒轅肇創文明之偉烈豐功,歌頌中華民族再創輝煌之業績;第五項,向軒轅黃帝像行三鞠躬禮;第六項,樂舞告祭。舞蹈呈現剛柔相濟、文武並用,亦古亦今、大美大雅的特點,體現中華祭祀文明的禮製規範;第七項,龍飛中華。表達龍騰盛世、福佑中華的美好祈願;第八項,瞻仰軒轅殿,拜謁黃帝陵;第九項,種植橋山柏。讓巍巍軒轅殿、蒼蒼橋山柏,見證生生不息的華夏文明,凝聚中華兒女奮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