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過半消費者難捨重口味,專家建議加強廚房減鹽

新京報訊(記者劉歡)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將中國宣傳主題定為「人人享健康 共同促健康」。關於健康飲食,國際權威學術期刊《柳葉刀》發佈的研究結果認為,中國人飲食的一大問題是鹽(鈉)攝入過多。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發佈的調研數據顯示,超50%的消費者認為,減鹽最大的阻礙是難以捨棄重口味。減鹽必須要消費者身體力行、行業共同努力才能實現,首先應加強家庭廚房減鹽。

食用鹽。 圖/IC photo食用鹽。 圖/IC photo

世界衛生組織曾提醒,高鈉飲食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有密切關係。減鹽已是健康中國的重要目標。經過多年努力,中國的人均食鹽攝入量從1992年的13.9克降低到2015年—2017年的9.3克,大約以年均1.7%的速度下降,以此粗略推算,實現《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的5克目標還需要30年。而且中國人攝入的鈉有80%來自一日三餐,其中食鹽是絕對主力,因此廚房減鹽是主要矛盾。

關於減鹽,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調研數據顯示,接近70%的受訪者認為,減鹽具有較高健康意義;超過60%的受訪者認為,自己需要減鹽;也有接近70%的受訪者正在嘗試減鹽。但鹽是百味之首,超過50%的受訪者反映,減鹽最大的阻礙是難以捨棄重口味。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鍾凱表示,很多消費者認為,鹽少了菜不好吃,但實際上味蕾對鹹味並沒那麼敏感。消費者測試表明,減少5%—10%的鹽不會對鹹淡產生明顯影響。如果能做到每年減鹽5%,10年之內就可實現控制目標。這一目標必須要由消費者身體力行、行業共同努力才能實現。

家庭廚房如何有效控鹽?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認為,控鹽的主動權在每個人的手中,撒鹽和雞精的時候少抖一下,倒醬油的時候少滴幾滴。如果沒有這樣的主動控制意識,限鹽勺、減鹽調料都發揮不了應有作用。如果希望「減鹽不減鹹」,現階段便捷有效的辦法是使用低鈉鹽,同樣鹹度下,低鈉鹽可比傳統食鹽減少20%—35%的鈉。腎病患者等少數不適宜高鉀攝入人群需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

此外,陳君石建議,可以靈活使用辣椒、胡椒、蔥、薑、蒜等香辛料,刺激味蕾產生更強的鹹味感受。炒菜時在出鍋前撒鹽,讓鹽留在菜品表面,而不是滲入內部,能更好被舌頭感受到。他還提醒,老年人味覺感知退化,對鹹味更不敏感,因此更需要注意減鹽。此外,鼓勵食品企業研發創新,研發出更多既能減鈉、口味又好的調味品。

新京報記者 劉歡

編輯 李嚴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