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張飛生日是什麼時候?阻斷當陽橋是真的嗎?

中新網北京4月11日電(記者上官雲)94版《三國演義》是很多觀眾心目中的經典之作。劉備、關羽還是諸葛亮等人物,都塑造得十分成功。

這其中,有點可愛但武力值爆表的「三弟」張飛,在互聯網時代備受網民青睞,他的經典台詞「俺也一樣」至今都是社交平台上的熱梗。

網上曾流傳著一張圖片,顯示張飛的生日是4月11日。這個說法很快引起了質疑。據首都師範大學教授、《三國戰爭與地要天時》作者桑治傑說,史書對張飛的生日沒有明確記載。

他提到,民間傳說張飛的生日是農曆八月二十八,屆時有張飛廟的地方會搞一些民俗文化紀念活動,也有的地方尊稱張飛為「張桓侯大帝」,視其為財神。

 圖片來源:94版《三國演義》影片截圖 圖片來源:94版《三國演義》影片截圖

那麼,真實的張飛性格如何?阻斷當陽橋的故事是真的嗎?

張飛的武力值怎麼樣?

在94版《三國演義》中,張飛英勇善戰。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張飛武力值如何?

《三國誌》記載,劉備兵敗長阪逃走,派張飛帶二十名騎兵斷後,他拆毀橋樑,在河邊「瞋目橫矛」,大喊:「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追兵不敢靠近,君臣得以脫險。

桑治傑表示,張飛阻斷當陽橋的故事是真實的,也確實嚇退了曹操的追兵。為了吸引讀者和聽眾、觀眾,後世的文藝作品對這段故事進行了一些誇張渲染。

歷史上真實的關羽、張飛是當時聞名天下的勇將,《三國誌》中周瑜稱讚他們是「熊虎之將」,程昱稱讚他們是「萬人之敵」,劉曄稱他們「勇冠三軍」。

令人深覺遺憾的是,具體二人作戰怎樣勇敢,歷史記載非常少,只有關羽在白馬戰鬥中刺殺顏良,張飛在當陽橋上喝退追兵這兩例。

關羽、張飛善於領兵作戰,都有大將之才。可惜二人都有比較嚴重的缺點。張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喜歡和有文化的人交往,對待部下的將士態度粗暴,後來死於部將之手。

 圖片來源:94版《三國演義》影片截圖 圖片來源:94版《三國演義》影片截圖

哪些戰鬥,才是張飛真正參加過的?

《三國演義》的影響極廣,其中類似關羽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諸葛亮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等等,都是廣受歡迎的故事。

但小說畢竟是小說,一些故事看起來很過癮,其實是虛構的。比如,桑治傑表示,劉備、關羽、張飛並沒有加入關東諸侯討伐董卓的聯軍。

當時劉關張三人投奔在北平的軍閥公孫瓚帳下,但公孫瓚遠在幽州,並沒有加入討伐董卓的諸侯聯軍。《三國演義》記載的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其中有公孫瓚,那隻是一段虛構的故事。

在民間故事中,張飛能征善戰。據《三國誌》記載,張飛指揮最成功的戰役有兩個,前者是領兵入川,收服老將嚴顏後一路攻城略地,順利與劉備會師。

後者是打敗張郃。曹操佔領漢中,讓張郃越過米倉山侵掠巴西郡,鎮守閬中的張飛帶領萬餘兵馬反擊,大敗張郃,迫使他拋棄軍隊和馬匹,只帶了十幾個人爬山逃走。

後來,法正建議劉備進攻漢中,預測能夠獲勝的理由之一就是敵人守將夏侯淵、張郃「不若國之將帥」,不如張飛等人,果然取得了成功。

別把小說當成史料來看

值得一提的是,喜愛《三國演義》的人,大多知道《三國誌》。但它倆並不是一回事。《三國演義》屬於小說,是文學作品,有藝術加工,和歷史真實存在著一定的距離。

圖片來源:94版《三國演義》影片截圖圖片來源:94版《三國演義》影片截圖

而《三國誌》屬於史學作品,其編寫有一個重要的宗旨和傳統,更貼近歷史真實。不過,《三國誌》的記載也有一些錯誤,只能說大致上符合歷史實際。

另外,《三國演義》成書時間較晚,大致在元末明初;《三國誌》在西晉時期成書,作者陳壽是三國後期的學者,它的編撰距離事件發生的年代很近,這也是它比較可靠的原因。

不過,《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說,和史書《三國誌》的聯繫密切,其故事梗概、主要人物的事蹟來源於《三國誌》等歷史記載,因此有「七分實,三分虛」的說法。

需要注意的是,別對小說里的故事都信以為真。桑治傑舉例,《三國演義》里有關羽在華容道義釋曹操的故事,有些人根據它來批評諸葛亮沒有處罰關羽是徇情枉法。這就是沒有搞清楚小說故事往往是虛構的,不能根據它來做歷史依據。

 《三國戰爭與地要天時》。中華書局供圖 《三國戰爭與地要天時》。中華書局供圖

人們常說,讀史使人明智。他認為,對大眾來說,「讀史」益人心智,能夠懂得為人處世。比如張裔頂撞孫權,險些不能安全返回西蜀,提醒人們在落難時不要逞強,務必低調。

同時,嚴峻很有自知之明,瞭解自己只會紙上談兵,所以堅決不當孫權任命的將軍,這一點,也和街亭慘敗的馬謖形成鮮明對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