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碳市場碳價又創新高,碳價破百指日可待

這半年以來,全國碳市場碳價屢創新高,4月12日,碳市場的收盤價進一步攀升至91.84元/噸。

4月12日,全國碳市場綜合價格行情為: 開盤價88.36元/噸,最高價92.00元/噸,最低價88.36元/噸,收盤價91.84元/噸,收盤價較前一日上漲4.48%,全國碳市場碳價又創新高。截至4月12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4.5億噸,累計成交額258億元。

全國碳市場4月12日綜合價格行情及成交信息

來源: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

100元/噸近在咫尺,200元/噸還會遠嗎?

在碳市場啟動初期,碳價格在40-50元徘徊,如今碳價格已是當初的兩倍。

現階段,全國碳市場的運行框架基本建立,價格發現機制作用初步顯現,企業減排意識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碳市場的活躍度提升,碳定價功能不斷完善,這有助於更準確地反映碳排放權的供需狀況。

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週期已於2023年12月底結束。按照慣例,履約期臨近會導致碳價上升。但這一次,全國碳市場價格上漲發生在非履約期。

碳市場價格為何在非履約期持續上漲?這其中有碳排放管控政策的因素,如「雙控」政策的實施,以及對於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的逐步納入,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碳價的走勢。政策的收緊導致企業需要更加主動地進行減排,從而增加了對碳配額的需求。

按照這個趨勢下去,碳價格奔向每噸100元,已經近在咫尺。根據《中國碳市場建設成效與展望(2024)》預測,到2030年底,全國碳市場配額成交均價預計突破200元/噸,CCER成交均價預計上升至150元/噸。

碳價上漲提高市場活躍度,又反哺形成更高的碳價

全國碳市場碳價的新高既是市場和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也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綠色轉型提供了新的機遇。

碳市場的運行和價格波動促使企業樹立起碳管理、碳減排、碳交易的理念,並認可碳市場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工具之一。

碳市場的活躍為碳排放強度低、減排管理能力突出的控排企業提供了經濟激勵,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的減排積極性。碳價的上漲促使企業更加重視減排工作,從而推動了綠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加速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隨著碳市場的擴容,更多的行業和企業將被納入碳交易體系,這為企業提供了一個通過市場機制實現減排目標的平台。電解鋁行業和水泥被納入強製性碳市場的信號明顯。接下來,鋼鐵、玻璃、造紙、民航、石化和化工等行業也將逐步納入。

隨著碳市場不斷擴容,碳配額的需求量也會不斷增長,這將有助於壓實各行業的減排責任,提高市場活躍度,並推動形成較高的碳價。

隨著碳市場的成熟和碳價的上漲,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投資領域,尤其是在碳交易、碳資產管理等方面的投資機會。未來,碳資產開發、碳資產交易、碳資產管理、碳資產保值增值等,將成為企業運營和生存的重要課題。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陶野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