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滿京城,這個春天一起沿著美麗河湖賞花觀柳

溫榆河、潮白河、清河、昆玉河、南長河……在北京,一條條蜿蜒的河道如同一道道晶瑩的絲線,串聯起這座城市最美的風景。春光明媚的四月鮮花綻放,櫻花、海棠、碧桃、連翹……春花與碧水一同入畫,構成一幅幅春日美景。

近年來,北京水務部門統籌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河湖還清,越來越多的濱水空間和市民見面。記者從北京市水務局瞭解到,水務部門推進濱水空間開放共享,大運河京冀段實現遊船互聯互通,首都最大「綠肺」溫榆河公園一期等工程向社會開放,城市副中心運河商務區、朝陽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成為濱水經濟新地標,92個河湖被市民評為優美河湖,多條河湖成為「網紅打卡地」。   

海棠花溪——昔日「牛奶溝」,今日網紅地

4月11日,東土城溝河道兩岸海棠花怒放。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春天賞海棠,第一賞花地非「海棠花溪」莫屬。海棠花溪位於東土城溝河道兩岸,緊鄰元大都遺址公園。這裏景如其名,海棠花盛開時節,東土城溝河道兩旁繁花似錦,花枝延展向水面,河面映襯著海棠花,片片花瓣漂浮於水面,隨清淺的河水流轉。海棠花溪的美,不僅僅在花,更在於清澈的河水,才能讓粉雲般的海棠花倒映水中,美輪美奐。漫步岸邊賞花,河道水流清澈,一眼便可看到河底水草,它們不僅營造了「水下森林」,更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

海棠花溪早已成為北京三大花事之一,不過早些年,海棠花溪的「溪」並非如此清澈。北京市城市河湖管理處北土城管理所所長趙鵬介紹,東土城溝原為元大都廢棄的護城河,隨著城市變遷一度成為排水河道,2000年以前,河道水質呈現出不健康的灰白色,同時這裏也承擔著雨洪排泄的任務。「以前,東土城溝為敞門度汛,河道水位低,這樣可以保障雨水及時排出。」趙鵬說,隨著城市的發展變遷,為了滿足市民的親水需求,同時也為適應元大都遺址公園的整體環境,水務部門決定「改造」東土城溝。

「汛期由於彙流快、河道窄,為保證流域安全,採取低水位敞門運行。非汛期採取堰頂溢流,也就是通過圍堰的形式,提高水面水位,營造水環境景觀,以滿足市民親水和生態需求。」趙鵬說。與此同時,水務部門對河道水質開展治理,灰白色的河道還清為清水河道,與岸上海棠花呼應,打造了名副其實的海棠花溪。此外,為了讓這條河道更加生動,水務部門想出不少好點子,趙鵬說:「我們用貼近自然的方法,利用鵝卵石製造了圍隔,這樣可以沉積水中的一部分物質,形成土質層。我們還在河道中種植蘆葦、鳶尾、蒲草等植物,讓河道更顯自然。」

如今,海棠花溪聲名遠播,不少市民、遊客遠道而來賞景。同樣遠道而來的還有水鳥。每年1月,是東土城溝河道水鳥最多的季節,它們紛紛在這裏安家、覓食,趙鵬曾經粗略地計算過,東土城溝最多的時候有85只野鴨在此棲息。

西南二環水系濱水空間——乘船,從紫竹院到頤和園

從紫竹院公園紫禦灣碼頭乘著古色古香的畫舫,經過南長河駛入昆玉河,船行水面,水波蕩漾,兩岸鮮花綻放、柳樹吐翠,船行大約半小時便可到達頤和園,這也是西南二環水系濱水空間最亮眼的遊覽線路。

4月11日,紫竹院公園紫禦灣碼頭,遊客在打卡拍照。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4月11日,紫竹院公園紫禦灣碼頭,遊客在打卡拍照。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4月11日上午記者採訪時,碼頭上來了不少旅遊團和市民前來乘船體驗。市民王女士陪父母來乘船,她說:「以前父母來北京旅遊,一般乘坐地鐵到頤和園遊覽,這次乘船到頤和園感到特別新奇,河水很清澈,兩岸風景特別美。」

北京市城市河湖管理處工程科副科長蘇濤介紹,昆玉河河道是西南二環濱水空間的一部分,是《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確定的中心城區藍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南二環水系濱水空間提升工程重點是對濱水空間進行改造提升,有利於加快形成由水體、濱水綠化廊道、濱水空間共同組成的藍網系統,提高河道親水性。

蘇濤說:「通過在昆玉河火器營橋、車道溝橋、八里莊北橋等8座現狀橋樑基礎上增設21座下河梯道,實現與城市道路銜接,這樣市民可以更加方便地來到濱水空間,而不用再像以前繞遠。」

4月11日,紫禦灣碼頭,一隻夜鷺站在遊船上休息。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4月11日,紫禦灣碼頭,一隻夜鷺站在遊船上休息。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清河之洲——清河變「清」河,藏於鬧市的生態綠洲

清河之洲位於海澱區,是一個隱於鬧市的生態綠洲,園區內一個個小小的疊水讓河道顯得更加靈動。說「清河之洲」這個名字不得不說北京的河道之一——清河。清河是北京實施「西蓄東排,南北分洪」防洪策略的北分洪通道和重要的景觀河道。發源於西山碧雲寺,現始於安河閘,自西向東流經海澱、朝陽、昌平、順義,最終彙入溫榆河,全長23.7公里。

「清河雖名為‘清’,但最早給人的印象卻是‘髒臭’。」 清河管理處公共事務高高長張博回憶說,2012年,他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清河G6高速下遊河道有很厚的淤泥,每天一過中午這段河道內就會有污水管網溢流出的污水排入,惡臭難聞。究其原因,是清河流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口遠超規劃預期,排汙量大幅增加,配套設施建設滯後,導致污水直排問題日益凸顯。

2013年,北京出台第一個「三年治汙行動方案」,水務部門多舉措治理清河汙染,其中包括在清河下段排量較大的直排口,建設11處臨時治汙設施,每天減少污水直排10萬噸。同時,開展河道清淤、修復底泥,減輕水體渾濁。生態補水也是河道治理的重要方面,將清河再生水廠高品質中水輸送到清河源頭,每日補水15萬噸,實現再生水循環利用,改善清河水生態環境。

如今,清河成為名副其實的「清」河,清河出境斷面達到IV類水體,清河實現徹底「還清」。隨著春天的到來,清河之洲、清河河道兩岸繁花盛開,張博向市民朋友發出邀請:現在正值賞春的好時節,特別是清河左岸G6高速至黑泉路段的碧桃、連翹、紫葉李、榆葉梅和西府海棠等花卉都已競相開放。清河下段濱水慢行系統內的太平莊中街至北苑東路段,巡河路旁種植的海棠樹也迎來了盛開期,「我們誠摯地邀請大家前來感受這份自然界的美麗。」

溫榆河公園——首都最大「綠肺」,一年四季美景不斷

溫榆河公園是北京的網紅公園之一,公園一期各園區目前已開放,二期六個項目正在建設,預計2025年建成。朝陽示範區花溪錦田、溫榆河公園·故城記憶開放遊覽,4月下旬市民朋友可打卡朝陽示範區芸上梯田油菜花海,園區2個內湖已有水上活動可遊玩。

溫榆河公園·故城記憶擁有多個打卡點,比如春季的桃花徑,山桃、碧桃等多種桃花競相綻放;在水韻長廊,山桃、山杏、連翹等多種春花爭奇鬥豔。夏季,園區的鴨子湖親水平台是小朋友們的好去處,可觀賞鴨子、鵝、魚等「園寵」。秋天,8000餘平方米的粉黛亂子草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拍照留影,馬鞭草、地膚等彙聚成最美秋季打卡點。

此外,園區還有匏瓜亭、新華書店、溫榆遠樹、科技小院等,市民、遊客不僅可以感受向日葵花海、麥浪翻滾、水稻飄香、油菜花黃高粱紅等農作物大地景觀,也可以登高遠望,感受城市會客廳高山草甸風光之美。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張牽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