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溫柔的方式給孩子講親情,《來自汪星的你》希望被更多人看到

由張家振擔任監製,陸可執導,郭富城、藍盈瑩領銜主演,以全新視角展現深沉父愛的電影《來自汪星的你》正在上映中。該片講述了糖廠工人江斯旺(郭富城飾)獨自撫養女兒江露(藍盈瑩飾)長大,因為一場意外,江斯旺變為小狗阿旺,在費盡心力找到女兒後,發現江露已經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音樂人,狗爸阿旺開啟了獨特的「守護之旅」。

2016年,陸可執導的由杜江、薛凱琪主演的都市喜劇《高跟鞋先生》,以「黑馬」態勢成為當年該檔期的破億作品。時隔8年,他帶著《來自汪星的你》回歸大銀幕。對陸可來說,這段時間與全國多地觀眾互動讓他充滿了感動,他希望這部電影能給大家帶來力量。

截至發稿前,《來自汪星的你》僅收穫400餘萬票房,陸可說對目前的票房成績多少有些失望,「綜合了各種各樣的原因,不管是檔期的選擇也好,還是一些打法也好,可能這是市場行為,非常正常,但我們有足夠的誠意,真心希望口碑發酵,這個作品被更多觀眾看到。這部影片算是一劑讓人好好生活的力量針。」

郭富城、藍盈瑩在《來自汪星的你》里展現了父女情深。

初衷

想拍一部父母可以帶著小孩看的作品

《來自汪星的你》改編自一部短篇小說,通過不同場景下父親與女兒的分別,展現了父女情深。陸可透露,自己一直特別喜歡真人動畫類型,也一直想做一部父母可以帶著小孩看的作品,這樣的題材在國產電影市場並不多見,隨著科技的突破,他希望用新方式進行一次親情探討。陸可身邊的一位朋友也給了影片創作靈感——這位朋友因為父親病重,提前舉辦婚禮讓彌留之際的父親安心,這讓陸可對人生「分離」這件事情頗有感觸。

「這些年,大家其實過得都不太容易,我們非常希望給大家一個挺正能量、比較明亮的電影結局,也希望用這樣的溫暖給大家帶來希望,而不是總沉溺在不好的、負面的事情中。」陸可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希望通過這部平實直白的電影,能對孩子做一次分離教育,用最童話、最溫柔的方式化解話題的嚴肅性和沉重性,告訴大家分離沒有那麼沉重,正如影片最後結尾的那句話——「無論以何種方式,我終將會回到你身邊。」

《來自汪星的你》雖然是講分離,但基調溫暖輕鬆。

選角

找郭富城主演本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在《來自汪星的你》籌備之初,選擇怎樣的演員來詮釋這個故事成為劇組比較苦惱的事情。不同於其他電影由真狗扮演角色,此次,陸可採用CG技術做出CG小狗阿旺。造型中生前的江斯旺一頭捲髮加紅色圍巾,所以在小狗阿旺的形象上也保留了此設計形象,生動鮮活的特效形象讓電影角色之間的感情更加細膩。「雖然有些觀眾會很在意逼真性的問題,但其實我們已經儘可能用到最好的技術了,更重要的是,劇情設定中這隻小狗是由人幻化出來的,如果用真狗,反而無法從狗的眼神里透露出人類父親對女兒深沉的愛。同時,我也想用中華田園犬讓咱們本土的影視作品堅持傳統的東西,堅守好我們自己的文化屬性。事實上,運用特效和動作捕捉是非常艱難的創作過程,很長的製作時間都放在了‘阿旺’身上,不僅是毛髮合成,還有擬人化的動作呈現,幸好有非常專業的技術團隊才得以完成。」

陸可笑說,找郭富城來飾演主角江斯旺幾乎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什麼樣的演員願意冒這樣的風險?既要扮演一個人,又要扮演一隻狗,還要運用動作捕捉,在表演上和動畫形像一致,這對演員提出了非常高的表演要求。我們最開始認為‘郭富城來擔綱男主角’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後來我們打磨好了劇本飛去香港找他,看完劇本後他覺得很感動,正好他也面臨想突破、想嘗試新角色的問題,所以就一拍即合來出演這部電影。」

江斯旺的紅色圍巾是影片塑造角色的特別設計。

郭富城在這部溫情喜劇中的角色形象和過往他在《寒戰》《踏雪尋梅》等電影中「沉重形象」有很大的差別。陸可說,郭富城進行了很大的突破和調整,他收起過往嚴肅、複雜的表現力,去展現自己更青春、開朗、直接的一面。「他非常喜歡這樣的作品,能讓小朋友有所思、容易接受,尤其是這個電影也算是他給自己女兒的一個禮物,他說上映後會讓女兒看自己的戲,在電影中感受到愛。」

製作

咬著牙無論如何也要堅持做完

《來自汪星的你》的片尾,江斯旺幻化成人形後與女兒在天台分別,這是父親與女兒的第二次分別,很多觀眾都為這個重場戲動容。陸可告訴新京報記者,父親江斯旺早就離開了女兒江露,最後這次分別可以看作是女兒的想像,是表達江露在告別過去的自己。這部影片,有淚水,也有歡笑,陸可試圖用更加輕鬆喜劇的元素來表達,希望給觀眾帶來好好生活的勇氣,「愛你的人永遠會以另一種方式,在另一個世界繼續愛你,我們希望以最溫柔的方式教育小朋友,分離並不可怕,遺憾也會被愛彌補。」陸可說。

事實上,《來自汪星的你》的籌備拍攝過程也經歷了諸多磨難,陸可感慨是所有人的堅持和努力才換來了電影與觀眾的見面。「在拍攝完《高跟鞋先生》後,我做了網劇、舞台劇等,但《來自汪星的你》真的是我特別想拍攝的作品,所以花了很多時間摸索技術,從2019年我們就開始籌備,後面遇上了疫情,也有資方撤資,合作的技術公司遇上了問題,資金困難導致項目停滯等,算起來,很多時候這部作品都面臨著要‘夭折’的風險,但是我們認為它是有社會意義,是值得觀眾看到的,所以咬著牙無論如何也要堅持下去。」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編輯 佟娜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