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貴州赫章搬遷安置點:這裏的生活讓人豔羨

中新網貴州赫章4月14日電 題:探訪貴州赫章搬遷點:這裏的生活讓人豔羨

作者 周燕玲

192萬人、949個集中安置點……「十三五」時期,貴州易地扶貧搬遷人數相當於冰島全國總人口的五倍多。搬離大山住進新居後,日子過得如何?近日,記者走進貴州赫章金銀山社區探訪搬遷民眾的新生活。

航拍貴州赫章縣金銀山社區。瞿宏倫攝航拍貴州赫章縣金銀山社區。瞿宏倫攝

春日時節,走進金銀山社區,灰白相間的居民樓錯落有致,平坦乾淨的柏油路縱橫交錯,三五成群的老人一邊聊著天一邊悠閑地曬著暖陽,不遠處的社區工廠里,一排排縫紉機不停地發出「噠噠」聲,搬遷居民楊琴正忙著趕製海外訂單。

「我們在這裏做工每個月有3000元薪金,中午還可以回家吃飯和午休。」2024年是楊琴搬到易地扶貧安置點金銀山社區的第六個年頭,於她而言,這裏的生活舒適且安逸。

楊琴所在的赫章縣金銀山社區,是中國70個萬人以上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之一,共安置搬遷群眾2697戶13612人,其中95%為脫貧戶。

圖為金銀山社區里的孩子們在少兒活動中心。趙靈虎攝圖為金銀山社區里的孩子們在少兒活動中心。趙靈虎攝

住在新家,除了有份養家餬口的工作外,最讓楊琴感到舒心的是小孩放學後,還可以在社區的少兒活動中心得到免費的課後輔導,週末免費上各類興趣班。

圖為台盟中央捐資援建的金銀山少兒活動中心。瞿宏倫攝圖為台盟中央捐資援建的金銀山少兒活動中心。瞿宏倫攝

這個由台盟中央捐資援建的金銀山少兒活動中心,有15000冊藏書和舒適的閱讀空間,且每一排書架都用台灣的地名或景區來命名,來自中央統戰部在赫章縣掛職的幹部趙一帆解釋說:「這是為了讓赫章縣的山裡孩子從小就知道,祖國有一塊不可分割的寶島台灣。」

圖為台盟中央捐資援建的金銀山少兒活動中心,書架用台灣的縣市來命名。周燕玲攝圖為台盟中央捐資援建的金銀山少兒活動中心,書架用台灣的縣市來命名。周燕玲攝

更讓人驚訝的,少兒活動中心裡不僅有鋼琴、多媒體教室,還在中央統戰部聯引打造的青少年科普體驗區中,有「AI+科普」平台、3D打印實驗室和教育機器人。其中一台自助式巧克力3D打印機旁總圍滿小朋友,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設計打印出心儀的作品,既可以展示也可以一口吃掉,激發孩子對3D打印科技的嚮往和對科技領域的探索欲、求知慾。

圖為學生在金銀山社區瞭解自助式巧克力3D打印機。(趙一帆供圖)

圖為學生在金銀山社區瞭解自助式巧克力3D打印機。(趙一帆供圖)

「這裏開設了閱讀、音樂、舞蹈、書畫等興趣課,為社區2000餘名學齡兒童提供藝術教育、課外輔導、成長陪伴、心理疏導等服務。」趙一帆說,少兒活動中心是承接社會各界優質幫扶資源的平台,成了赫章孩子瞭解山外世界的窗口。

近年來,中央統戰部針對赫章縣易地扶貧搬遷點後續扶持工作痛點問題,根據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工作部署,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優勢,牽頭打造光彩車間、光彩幼兒園、光彩生活空間、光彩橋等配套設施,並統籌協調民革、民盟、民建、民進、農工黨、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盟等黨派力量,積極探索「地域+領域」創新幫扶模式,把金銀山社區打造成易地扶貧搬遷的幸福家園(又名中央統戰部「同心家園」幫扶項目)。

圖為居住在赫章縣金銀山社區的繡娘在光彩生活空間里刺繡。(趙一帆供圖)

圖為居住在赫章縣金銀山社區的繡娘在光彩生活空間里刺繡。(趙一帆供圖)

金銀山社區居民楊小燕是一名彝族繡娘,目前在光彩生活空間裡通過指尖上的技藝,讓「自穿自用」的彝繡變身文創產品賣到海外,「這裏不僅為社區老年群體提供日間照料、文體娛樂,還讓許多婦女可以背著娃、繡著花,賺著錢、養著家,把彝繡傳承發展下去。」

圖為赫章縣金銀山社區的光彩生活空間。(趙一帆供圖)

圖為赫章縣金銀山社區的光彩生活空間。(趙一帆供圖)

在以中式美學為設計風格的光彩生活空間,中央統戰部聯引浙江大學、溫州醫科大學、西安交大等高校科創力量,為光彩生活空間配備智能體測儀器、雲船宅配機器人、智慧眼科健康站設備、智慧家醫系統和認知康復訓練系統,提升社區智慧養老服務水平。

圖為金銀山社區的老人們收到中央統戰部出資購買的智能手環。瞿宏倫攝圖為金銀山社區的老人們收到中央統戰部出資購買的智能手環。瞿宏倫攝

此外,針對特殊人群管理服務的痛點問題,特別是社區留守老人、留守女童等健康安全問題,中央統戰部還出資為社區留守「一老一小」配備智能手環,聯動數字社區綜合治理系統,進行實時定位、智能識別,對老人心率、血氧、跌倒等異常情況及時預警,對留守未成年人特別是女童夜間安全狀況進行實時監護,在突發異常情況時自動連線家人、社區。

圖為赫章縣金銀山社區的數字鄉村社區綜合治理服務平台。周燕玲攝圖為赫章縣金銀山社區的數字鄉村社區綜合治理服務平台。周燕玲攝

「沒想到貴州大山裡的社區管理能達到這種程度,許多設施設備比大城市還先進,住在這裏的人很幸福,特別是孩子們,眼裡有光、臉上有笑。」此前到訪金銀山社區的台灣青年廖子瑄不禁感歎,「他們的生活讓人豔羨」。

金銀山社區的搬遷民眾都來自偏遠的山村,與土地打了大半輩子的交道。為了讓搬離故土的民眾不失鄉愁,金銀山社區還在安置點旁開闢了500餘畝土地,建成集中連片的「微田園」,分配給搬遷戶耕種。

在「微田園」管理工作人員劉廣能看來,「微田園」既能幫助搬遷戶解決家庭瓜果菜蔬吃的問題,又能讓離地離鄉的他們重溫田間勞作與收穫的喜悅。

為有效防止脫貧戶因病因傷致貧返貧,中央統戰部還聯引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頂樑柱項目」,為包括金銀山易地搬遷社區在內的全縣12萬脫貧戶壯勞力購買意外傷害和重大疾病保險,2022年理賠金額400餘萬。

赫章縣金銀山社區是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一個縮影。目前,搬出大山的192萬「新市民」,正通過自己的努力安居樂業,擁抱新生活。(完)

【編輯:張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