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屆廣交會開幕,「中國第一展」迎風顯韌性

來源:南方+

4月花城,珠江岸邊,琶洲展館宛如一艘停靠的現代巨船。全球客商和交易貨物從世界各地來到這裏,奔赴一場盛會——第135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下稱「廣交會」)。

珠江水從琶洲向東南流經東莞。在東莞清溪鎮,廣交會參展企業普賽達公司用最新的產品迎接全球客商,尼日利亞採購商基斯坦奴·多納迪奧來到公司參觀洽談。

世界貿易組織最新發佈的報告指出,去年全球貿易下降1.2%,今年有望「逆轉」——2024年全球貿易預計將增長2.6%。今年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5%,外貿「開門紅」為全球市場注入復甦信心。

「儘管全球經濟面臨困難,中國仍然表現出難以撼動的優勢和堅定的決心。在中國的經歷令我堅信,中國好,世界會更好。」法國施耐德消費者亞洲有限公司總經理基斯托夫·貝納爾期待在廣交會發現更多機遇。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全球聚焦這場盛會,觀察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動向,尋找世界貿易新機遇與穿越風浪的航向。

鞏固外貿基本盤

一季度我國外貿喜迎「開門紅」

南海之濱的廣東,從漢代開放海外貿易至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持續發展、經久不衰。廣州是中國南方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對外通商口岸,而廣交會所在的琶洲島是黃埔古港舊地,正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起點之一。

從1957年第一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起,廣交會濃縮了一部「中國外貿發展史」:從最初以低附加值的農產品和初級產品為主,到1999年機電產品成為第一大類出口商品;從工業化起步到中國製造風靡世界。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次年開始,廣交會按專業分期舉辦。從2007年第101屆開始,廣交會正式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一字之差,展現了中國互利共贏的開放決心。2009年,中國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2013年又躋身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

68年來,廣交會不斷髮展壯大,見證了中國經濟的開放與騰飛,已成為中國目前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採購商最多且來源最廣、成交效果最好、信譽最佳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被譽為「中國對外貿易的晴雨表和風向標」。

當下,國際外貿形勢低迷,《全球貿易更新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貿易萎縮1萬億美元;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實施了約3000項貿易限制措施,遠高於2019年的1100項。世界貿易組織警示稱,地區衝突、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給全球貿易前景帶來下行風險。

風愈勁,行愈定。中國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始終與各國共享發展機遇。

面對依然嚴峻的外部形勢,我國外貿開局有力、起勢良好。根據海關總署12日發佈的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0.17萬億元,同比增長5%。其中,出口5.74萬億元,增長4.9%;進口4.43萬億元,增長5%。

「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0萬億元,進出口增速創6個季度以來新高。」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表示,一季度我國外貿發展「質升」特徵持續顯現,有效鞏固了「量穩」形勢。

當下,第135屆廣交會重任在肩:幫企業抓訂單拓市場,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推動外貿質升量穩和商務高質量發展,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向世界展示我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決心和信心,助力全球開放合作、互利共贏。

疾風方知勁草。本屆廣交會以「服務高質量發展、推進高水平開放」為主題,於4月15日至5月5日分三期舉辦線下展、常態化運營線上平台。展覽面積155萬平方米,設55個展區,展位總數約7.4萬個,參展企業2.9萬家,其中參加出口展2.86萬家、進口展680家。

本屆廣交會還將舉辦超過600場貿促活動,超過300場新品正選首展首戰活動即將亮相。截至4月13日,已有來自215個國家和地區的14.4萬名境外採購商預註冊。

2606家品牌企業亮相

展品體現生產力躍遷

在廣州增城區低碳總部園,貝樂智能的外貿團隊在廣交會前忙得熱火朝天——挑選布展產品,更新產品介紹與目錄,培訓業務員,迎接來自全球各地的客商。

「我們預計,第135屆廣交會是一個重要的拐點。」貝樂(廣州)智能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誌濤說,公司上下鉚足幹勁,展品在硬件、功能、設計上比去年進一步提升,更好滿足海外客商的需求,期望在本屆廣交會期間拿下5個貨櫃的訂單。

厲兵秣馬,整裝待發。第135屆廣交會上,將有2606家品牌企業亮相,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製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等稱號的優質特色企業超5500家,比上屆增長20%;民營企業佔比增至91%,還將加強培育新能源汽車及智慧出行、工業自動化及智能製造、新能源等新題材、「新三樣」相關展區。預計現場展出新品超100萬件、綠色低碳產品超45萬件、自主知識產權產品超25萬件;廣汽純電動超級跑車昊鉑SSR、格力AIRY空調等明星產品「正選」「首戰」。

「廣交會是展示中國品牌形象和擴大影響力的重要平台。近年來,高技術企業參展商不斷增多,體現了中國先進生產力的高質量躍遷和中國製造技術含量提升。這些新趨勢將成為中國外貿提高競爭力的關鍵。」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說。

生產力升級推動著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升級,而越是外部環境困難的時期,高科技含量的產品越能把握對外貿易的主動權。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正是當下全球外貿低迷中破局的方向。

在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教授羅秋菊看來,廣交會既是體現我國生產力高質量躍遷的重要代表,也是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的示範場景。

採購商「老朋友」們透過廣交會,見證中國生產力的升級。

「十幾年過去,這裏參展的企業、產品、技術和服務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所以每一次來到廣交會,我都能看到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和新技術,我也想繼續在展會上尋找新的商機。」連續十幾年參加廣交會的格魯吉亞工商會駐廣東省辦事處主席、格魯吉亞「一帶一路」商務館創始人貝卡·梅卡伯列斯聯說。

土耳其阿爾祖姆公司董事長穆拉特·高爾巴西說:「廣交會最初只是作為採購成品和關鍵零部件的場所,現如今已成為產品開發和創新的動態平台。中國各行各業發展進步日新月異,不僅提升了我們的產品供應,還徹底改變了我們對產品應用的認知。現今,我們公司大多數最具創意的產品和最暢銷的商品都始於廣交會。」

傳承友誼連接中外

向全球展現大灣區開放活力

「我從香港坐高鐵到廣州,只需要一小時,太方便了!」廣交會前夕,從美國遠渡重洋前來參展的客商史提芬·諾伊邁耶踏出廣州南站,感歎粵港澳大灣區的變化日新月異。

從誕生之日起,廣交會就是一個大舞台,是展示中國對外開放和社會經濟建設成就的重要窗口。廣州火車站、白雲機場、廣州南站等地標,築成了不少外國客商對廣州的「第一印象」。

如今,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不僅拉近了城市之間的距離,還讓像諾伊邁耶這樣的外商在參加展會之餘暢遊大灣區。在廣州喝早茶,去佛山祖廟體驗舞獅,到東莞參觀工廠,去深圳洽談業務、尋找投資機會……廣東打造外資企業投資首選地優選地,而廣交會作為連接中外的橋樑、拉近友誼的橋樑,讓這裏的商機活力、文化底蘊驚豔全球。

從中蘇友好大廈到起義路1號陳列館,再到流花湖畔、琶洲國際會展中心,中外客商通過廣交會見證城市變遷,搭起傳承友誼的橋樑。

德國採購商安達亞斯·多爾非常期待見到20多年的老友——惠州泰美紙業的朱艾斌。

2000年,16歲的他第一次跟隨父親來到廣州,在流花路廣交會展館認識了同樣跟著父輩參展的朱艾斌,兩位年青人結下友誼。這些年間,多爾看到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中國的生意越做越大,與供應商朋友朱艾斌的友誼越結越深。

「從我外公參加廣交會,到我接班掌管家族生意,我們家有三代‘廣交人’。廣交會不僅提供了更多外貿機遇,還讓我們認識了各國朋友,加強合作,建立深厚的友誼。」安達亞斯說。

據統計,廣交會創辦以來,累計參加廣交會的境外客商超過930萬人,全球合作夥伴達到195個,有力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的貿易交流和友好往來。

24小時辦證、外幣自助兌換、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本屆廣交會提供了更加細緻入微的服務,讓海外客商乘興而來,滿載而歸。

廣交會期間,廣州將舉辦近百場文藝精品演出,被稱為「中華戰舞」的潮汕英歌舞等獻上視聽盛宴;此外,40條一日遊特色旅遊線路、景區專線巴士等,為廣大客商提供豐富多元的文旅體驗。

眼下,千年商都客如雲來、貨如輪轉。我國開放之門越開越大,「逆全球化」之風吹不散日久彌堅的中外友誼。走過68載的廣交會,熱情與世界相擁。

【采寫】南方+記者 唐子湉 唐亞冰

【圖片】廣交會新聞中心提供

【設計】張昶 麥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