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防止AI成為學生「作業偷懶神器」

▲中學生用AI做作業,其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圖/IC photo▲中學生用AI做作業,其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圖/IC photo

「我天生對文科不太感興趣,所以高一時很多文科作業都直接扔給AI了。」一位高二學生向記者說。「AI+作業」是否成了又一個「拍照搜題」軟件?據中國青年報報導,受訪的不少高中生表示,只要會用搜索引擎,就能找到簡單好用的AI「作業幫手」。

學生們提到AI「作業幫手」,不禁讓人們想起兩三年前出現的「拍照搜題軟件」。曾經,許多中小學生遇到難題就打開手機攝像頭「拍照出答案」,但一到考試就「露餡」。對此,教育部曾要求這些軟件下線整改。然而,搜題用的「攝像頭」蓋住了,AI平台的「聊天框」卻開始逐漸向學生的作業本「滲透」。AI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是否會重蹈搜題軟件的覆轍?

需明確的是,AI技術融入教育領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業效率。對某些學科缺乏興趣的學生來說,AI的幫助無疑是一劑「解藥」。但在實際操作中,它卻可能演變成學生逃避學習的「偷懶神器」,「解藥」也可能成為一種「毒藥」,讓學生逐漸喪失自主學習和深入探究的動力。

因此,中學生用AI做作業,相對於用「拍照搜題」軟件,其負面影響更不容忽視。

拍照搜題軟件通過拍照識別題目,迅速給出答案,極大地方便了學生解決作業疑難。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學生過分依賴這種工具,忽略了思考過程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導致其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學習效果大減價扣。

如今,隨著AI技術的發展,我們面臨的是一個更加高效、更加智能的「作業幫手」。它不僅能夠提供答案,還能夠模仿學生的寫作風格,甚至生成完整的文章。這樣的技術進步無疑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誘惑,讓一些學生更容易選擇逃避而非面對學習上的挑戰。

為防止「AI寫作業」成為學生的「偷懶捷徑」,不妨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其一,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和自我約束力。學校和家長應當引導學生正確使用AI技術,強調誠信和自律的重要性,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真正目的在於知識的積累和個人能力的提升。

再者,需優化作業設計,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在佈置作業時,應減少機械性、重覆性的任務,增加開放性、探究性的問題,鼓勵學生進行深入研究和創新思考。

另外,AI技術可以輔助學生完成作業,而非完全替代。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面對新技術一味「堵」是不明智的。中學生使用AI的邊界,需學校、老師以及家長達成共識,明確告知學生,並進行必要的監督,也需教育部門出台相應的政策和措施,監控AI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情況。

AI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是一把雙刃劍。我們需要審慎地對待這一新興技術,既充分利用它帶來的好處,也要警惕其潛在的風險,確保它在教育領域的健康發展,避免其被濫用。

作者 / 郭元鵬(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