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詩會丨以詩會友 丁香詩歌文化沙龍靈感「火花」不斷
來源:北京西城
「那麼多的花朵,那樣的光芒、芳香和歌曲」。百年前,印度大詩人泰戈爾用這樣優美的詩歌來稱頌當年的法源寺丁香詩會。百年後的今天,來自世界各國的詩人循著前人的足跡來到法源寺丁香詩會,他們像當年的泰戈爾一樣,愛上了中國,愛上了中國文化。
4月18日上午,丁香詩歌文化沙龍在有「京城第一會館」之稱的西城區湖廣會館舉行,來自美國、英國、印度、埃及、俄羅斯等國家的詩人,印度詩人、盧保文學獎獲得者泰戈爾的後裔蘇拉加·泰戈爾,與舒婷、陳仲義、吉狄馬加、李少君等中國著名詩人齊聚一堂,以「光芒與芳香——東西詩歌之精髓」為題,在泰戈爾訪華100週年之際,以花為約、以詩會友,共赴這場跨越世紀的文化之約,共同研討詩歌文化,加強文明交流互鑒。西城區委書記孫碩出席活動。
孫碩在致辭中對世界各地詩人、朋友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說,中國文化歷史悠久,曆來讚賞世界各地文化的交融。西城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彙聚地,是北京營城建都的肇始之地,承載著鮮活歷史的古蹟,星羅密佈於西城各處,連綴成片。同時,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在這裏沉澱融合,形成獨有的文化屬性,無數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了寶貴的筆墨痕跡,希望各國詩人們能夠融入此時此地此景,激發更多的靈感,創作更多的華美詩篇,讓中國的美成為世界的美。
湖廣會館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一直是北京著名的京劇演出場所。詩意性一直是戲曲最重要的美學特徵,戲曲是詩歌與表演相結合,發展得最複雜的形式之一。在本次沙龍活動開始之前,詩人們還參觀了位於湖廣會館的北京戲曲博物館,館藏的珍貴戲曲文獻、文物、圖片和影像資料,令詩人們讚歎不已。
詩歌沙龍上
國內外詩人共話「光芒與芳香——東西詩歌之精髓」
本次沙龍活動由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首席專家、《世界文學》原主編高興主持,各國詩人圍繞「光芒與芳香——東西詩歌之精髓」主題進行深入交流。
著名詩人舒婷表示,泰戈爾和何其芳是對她影響最大的詩人,她年輕時候就接觸過《飛鳥集》《園丁集》《新月集》,從她的名篇《四月的黃昏》中可以看到她深受泰戈爾影響。她表示,願意在明年、後年繼續來到北京西城,繼續深刻探索西城之美。
印度詩人、駐柏林泰戈爾中心主任、教授希帕拉卡殊表示,時隔27年再次來到中國,他看到中國人對於泰戈爾詩歌的興趣一直未變。泰戈爾的詩歌是個長久的話題,因為討論泰戈爾,很多人成為了朋友,正如他詩中所說,我們用盡一切,團結在一起。詩歌讓整個世界凝聚在一起,在這方面,泰戈爾是一位引領者。
著名詩人、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主任、中國作協原副主席吉狄馬加表示,百年前,泰戈爾用自己的母語孟加拉語把東方之美推向世界,並在葉芝等詩人的鼓勵下,把《吉檀迦利》等重要作品以英語出版,從而讓世界瞭解了東方詩歌。泰戈爾是一個光輝的榜樣,我們應該繼續思考,如何通過詩歌翻譯,讓文化可以更好地交流起來。
美國庫比蒂諾市桂冠詩人楊京京表示,她從小在父親的影響下愛上了詩歌,後來去了美國,生活發生很多變化,加入詩歌協會、用母語寫詩讓她找到了對自我的認同。她現在每個月都會組織一場活動,鼓勵參與者用自己的母語來表達,讓東西方文化相遇,讓過去、現在和未來相遇。
為了這次活動,著名評論家陳仲義專門從書櫃里找到了自己在五六十年前手抄的泰戈爾詩歌筆記,帶到現場來展示給大家。手抄詩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很多文學愛好者的習慣,這些筆記喚醒了大家的回憶。
英國詩人菲奧娜·本森說,本來她與在座的很多人都是陌生人,但因為這次活動,大家成為了朋友,詩歌就是瞭解彼此靈魂的方式。她在現場與大家分享了多首英國詩歌,集中展現了「光芒與芳香」在英國詩歌中的表達,這些內容通常與時光、希望相關。
著名詩人、《詩刊》社主編李少君表示,泰戈爾能在不同時代影響到當代人的詩歌創作,是因為他對真善美的歌頌。現在我們又面臨新的挑戰,比如AI創作,這就需要我們再次向古典文化中汲取力量。人類有情感,能夠將文字與情感結合,而AI只能做到詞語的組合,無法情境還原。詩人可能會因為一朵丁香落在頭上而寫出一首詩,但AI永遠做不到,這就是詩歌的魅力。
俄羅斯青年女詩人、翻譯家、藝術家唐曦蘭日常定居中國,從事中文創作。她醉心於中國詩歌,說到中國與俄羅斯的詩歌關聯,她表示,中國自古以來很多詩人喜歡描述人與自然的關聯,同時,中國的詩人能夠在很短的句子裡表達非常深邃的觀點,比如李白的《靜夜思》,在俄羅斯讀大學時,她的老師用了兩節課的時間來講解這首僅僅20字的短詩。
著名詩人、北京大學教授、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臧棣表示,泰戈爾是一位智者,他的詩中有很多沉思。這很值得當代詩人學習,要堅持思考,向世界敞開胸懷,這樣詩歌創作才會獲得更持久的力量。
埃及詩人、上海外國語大學外籍專家穆成功是一位青年漢學家。他表示,中國和阿拉伯國家的交流,在唐朝就已經達到很深入的程度,詩人李白在阿拉伯世界也有很大的影響力。大家都知道「李白鬥酒詩百篇」,而在李白之後,阿拉伯國家也出現了一位喜好喝酒並把酒寫入詩中的人。
著名詩人、評論家、清華大學教授西渡表示,泰戈爾的詩很早就進入了中國,但我們對泰戈爾的閱讀仍然是不全面的。直到今天,泰戈爾的《飛鳥集》《新月集》已經是中小學生的必讀作品,但對於他的其他作品,包括獲得盧保文學獎的《吉檀迦利》,很多人瞭解得並不多,還需要更豐富、更深入的閱讀。
印度詩人、博士拉蒂·薩克森納已經七次來到中國。她表示,在東方文化里,詩歌哲學發展得比西方更早、更完善,很多古老的東方哲學家,比如老子,其智慧深深影響著後世,而他們的思想往往是用非常簡潔的句子或詩歌記錄下來,印度也有很多這樣的先賢。這些思想和詩歌式的表達,都是中印文化能夠產生共鳴的地方。
著名詩人、《中華詩詞》主編高昌表示,這次法源寺百年丁香詩會,有很多詩歌愛好者參與,喜歡詩不一定會成為詩人,但所有人都可以領略詩歌的美好,讓詩歌成為消除誤解、良好交流的橋樑和橋樑。他以一首五言絕句翻譯了泰戈爾《新月集》的第三首詩:「愛前無假面,一切呈根本。美如小小歌,恒似短短吻」,並以此獻給法源寺百年丁香詩會。
區領導繆劍虹參加活動。
文字:楊二麗 高雨蘇
圖片:劉驁 於鶴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