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小學,為何得到亞足聯命名

新華社武漢4月20日電(記者 樂文婉)隨著足球在草坪上滾動,一群塞著隔汗巾的幼兒園小朋友追著跑動起來,摔倒後他們拍拍褲子,又跌跌撞撞繼續搶球;身穿黑色球證服的小學生口中含著哨子,手勢比劃得有模有樣;球場邊,後備隊員一邊顛著球,一邊大聲為夥伴鼓勁加油……春光明媚,走進武漢市江漢區萬鬆園路小學,彷彿置身足球樂園。

2024年「萬超」聯賽比賽現場。(萬鬆園路小學供圖)2024年「萬超」聯賽比賽現場。(萬鬆園路小學供圖)

2024年萬鬆園路小學超級聯賽近日揭幕,10輪、共計310場涵蓋幼兒組、小學組、初中組的比賽將持續至本學期末。從第一屆比賽僅有校內隊伍參加,第二屆比賽吸引到江漢區26支隊伍,到如今第三屆比賽,「萬超」聯賽已輻射全市7個區、62支隊伍、640個「小伢」(武漢方言,意為「小朋友」)。

萬鬆園路小學建校60多年,就有幾乎等長的校園足球歷史。該校被亞足聯命名為「亞洲展望——男子、女子足球項目授權學校」,也是目前全國少見的男、女足球項目都得到亞足聯授權的學校。一所小學緣何備受亞足聯認可?它的足球聯賽何以吸引全市學生?記者走進校園,從賽場間、課堂里探尋答案。

競技、娛樂,缺一不可

「萬超」聯賽的快樂程度,閉著眼睛站在現場,都能感受到——清脆的加油聲與爽朗的笑聲,源源不斷地從四面八方傳來。

幼兒組三人製四門比賽剛過20分鐘,記分板就被翻到20:35。每進一球,下場比賽才登場的江漢區尚秀幼兒園大班球員張沐陽都會大聲歡呼,並拉著隊伍領隊、爸爸張宇的手,高喊「我等不及了!」「我現在就想踢!」

衛星村小學二年級女生曾瑾萱偷球對手的球後,過人、抬腳、射門。練球第一年、第一次參加校外比賽,就率先為球隊拿下一球,曾瑾萱興奮地和隊友們一一擊掌。

「萬超」聯賽不僅僅是球員的樂園。已從萬鬆園路小學畢業近一年的繆金樂專程回到母校,以球證身份亮相賽場。繆金樂胸前掛著哨子,手中捏有寫著「AFC」(亞足聯)的黑色卡包,裡面放著執裁比賽會用到的黃牌與紅牌。「前兩屆‘萬超’我都參加了,這一次我也不想錯過。球證對比賽非常重要,我對自己的要求是仔細觀察球員每一球的動作,盡力保證比賽公平公正。」

2024年「萬超」聯賽的小學生球證。(萬鬆園路小學供圖)2024年「萬超」聯賽的小學生球證。(萬鬆園路小學供圖)

受場地限制,家長無法進入校內觀賽,但欄杆並沒能阻隔親友團的觀賽熱情。學校外,百餘米長的欄杆被圍了里三層外三層。儘管從校外看不到女兒的比賽場地,曾瑾萱的媽媽仍帶著大兒子全程守在欄杆外。「她走出球場,看見我們一直在守候和支持她,會很開心的。」

舉辦三年來,「萬超」聯賽從校級比賽、區級比賽,升級為市級比賽,影響力逐年擴大。很大一個原因在於,它不單以競技為目的,更讓孩子享受到足球的樂趣,在比賽中增進友誼、提升技能。「看著孩子們在球場上快樂踢球,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萬鬆園路小學校長熊麗萍說。

一所小學舉辦如此規模龐大的賽事,離不開人力、財力、場地和制度保障。工作人員不夠,學校老師全員上陣,利用週末和節假日籌備比賽;經費不足,市、區兩級教育局劃撥專項經費,兩家企業主動提供醫療保障等方面的贊助;原有的3球場難以應對高頻率賽事,學校利用「水馬」將場地分為8塊,可供16支隊伍同時進行三人製、五人製、八人製等不同賽制比賽,讓儘可能多的孩子參與進來;為規範賽事各項制度,學校老師多方聯繫、反復打磨,做出一本65頁的聯賽秩序冊。

體育、教育,相得益彰

如何兼顧體育和教育?這個困擾許多家長和老師的問題,在萬鬆園路小學的師生們看來,並非難題。

與傳統的「差生才練體育」刻板印象不同,在這裏,學生學習成績必須足夠好,才能成為足球生。為實現這個目標,學校老師和教練員達成共識,要充分保障教學和訓練的質量。

圖為萬鬆園路小學學生的足球課堂。(萬鬆園路小學供圖)圖為萬鬆園路小學學生的足球課堂。(萬鬆園路小學供圖)

為在有限時間里完成有效的訓練,學校組建起紮實的教練陣容。由亞足聯職業級教練員、講師丹恩世俊領銜,學校共有9名足球教練,全部持有亞足聯C級以上教練資格證。

參照國際足協草根足球節的教學模式,萬鬆園路小學將足球課分為「技能區」「遊戲區」「比分組」「守球區」四個區域進行,統籌遊戲、比賽、身體機能和技能訓練。「每隔十分鐘輪轉一次,可以幫助孩子保持興趣不衰減、注意力集中。」丹恩世俊說。為解決師資瓶頸,學校還引入「小先生製」教學法,鼓勵學生自主備課,作為小助教輔助教練上足球課。

萬鬆園路小學學生助教(左一)指導學生上足球課。(萬鬆園路小學供圖)萬鬆園路小學學生助教(左一)指導學生上足球課。(萬鬆園路小學供圖)

依託聯賽制度,層層選拔出的足球生每週集中練球三次,並在週末參加一場比賽。「這個訓練量不算大。但每週末打完比賽,我們會將所有比賽資料複製回家分析,週一進行教練員集體分析會,有針對性地製定每週的訓練內容。」丹恩世俊說。

「學生為了享受踢球樂趣,會更加主動地安排自己的時間,更加專注、高效地學習。而踢球時,眼觀六路、準確判斷、及時反應的鍛鍊,也讓不少孩子思維更加靈活,反過來促進了學習。」熊麗萍說。

過去、未來,代代相傳

萬鬆園路小學幾乎從建校起就開展了校園足球。走進學校的足球球會,金光閃閃的冠軍獎盃擺成一面牆。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學校的「足球名宿」海報——塗勝橋、常衛魏、蒿俊閔、姚翰林等一批知名運動員和教練員都從這裏走向更大的舞台。

圖為萬鬆園路小學足球球會。(萬鬆園路小學供圖)圖為萬鬆園路小學足球球會。(萬鬆園路小學供圖)

如今,薑晨璟、杜健群等萬鬆園路小學畢業的「00後」已接過前輩接力棒,進入國青隊、國少隊。而早已畢業數十年的「國腳」們也時常回到母校,為師弟師妹踢表演賽、指導訓練、贊助服裝與裝備,讓榜樣的力量與溫度觸手可及。

六年級學生堯堯快畢業了,堯堯奶奶給丹恩世俊發來消息。「孩子的訓練服和鞋子有很多,也都有‘萬小’的印記,失了可惜。我想把它們洗得干乾淨淨的,留給將來的小隊員。等堯堯以後工作了,再給小隊員們送新的。」

在丹恩世俊看來,這是一種良性循環,讓學校的足球文化生生不息。「一代代足球學子從‘萬鬆園’走到中超聯賽、走進國家隊、走向世界,激勵更多後來者參與足球運動。而前輩們持續不斷反哺母校的行為,也在小朋友們心裡種下感恩的種子,未來可能有更多力量加入我們,共同做好校園足球。」

丹恩世俊(左五)與「萬超」聯賽參賽隊員在賽後合照留念。新華社記者 樂文婉 攝丹恩世俊(左五)與「萬超」聯賽參賽隊員在賽後合照留念。新華社記者 樂文婉 攝

走在校園足球發展前列的萬鬆園路小學,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將「萬鬆園模式」推廣到更多學校。結合教學實踐經驗,丹恩世俊參與編寫24冊《校園足球》教材。近年來,萬鬆園路小學還採取學區牽頭製,與周邊的航空路小學、衛星村小學組成學區,共享場地和師資。

「我們會盡自己微薄的力量,把基層青訓工作做紮實,為國家培養更杜特才兼備的足球運動員。」熊麗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