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走進中國海軍潛艇學院:在這裏感受「潛艇神秘氣質」

【環球時報赴青島特派記者 郭媛丹】4月23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5週年。4月20日至24日,在青島、大連、煙台、上海、廈門、廣州、湛江、海口、三亞等地海軍部隊組織軍營開放活動。21日上午,中外媒體記者還走進全軍唯一一所培養潛艇等領域軍事人才的海軍潛艇學院,通過對教員和學員的採訪感受中國潛艇部隊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

作為「殺手鐧」武器,潛艇部隊是海軍的主要突擊兵力之一,主要用於水下突襲、反潛和實施偵察,是對海上和岸上目標實施打擊、威懾和箝制的重要力量。今年是中國海軍潛艇部隊成立70週年,從1954年起,中國開始建設潛艇部隊。如今,中國海軍已經擁有核動力和常規動力兩大類潛艇,成為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維護戰略通道和海外利益安全的堅強盾牌。

近年來中國潛艇部隊戰鬥力不斷提升,一方面來自潛艇技術的發展,新式裝備更新換代;另一方面新型作戰力量人才是奪取勝利的「主角」,其中潛艇學院就是培養人才的主陣地。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在潛艇學院教學樓某層走廊兩側佈滿了各種各樣的實驗室,實驗室里的模擬訓練系統對應著解放軍各型主力作戰潛艇,教員在這裏可以通過操縱台設置不同的戰鬥場景,為學員提供逼真的訓練環境。據介紹,潛艇學院教學科研條件優越,各類教學裝備、模擬訓練系統完備,擁有軍隊重點實驗室及大型綜合訓練中心。

4月21日,潛艇學院學員在訓練場進行「通過軟橋」演示。尚毅華 攝4月21日,潛艇學院學員在訓練場進行「通過軟橋」演示。尚毅華 攝
4月21日,學員在訓練場進行「通過螺旋梯」演示。尚毅華 攝4月21日,學員在訓練場進行「通過螺旋梯」演示。尚毅華 攝

在潛艇操縱運動仿真訓練室內,《環球時報》記者看到一台模擬訓練系統,該系統由教學控制台、六自由度轉台和模擬指揮艙組成。「我們可以在教控台上提前進行設置,模擬不同的艇型、不同的戰鬥場景。」現場講解員介紹說,模擬指揮艙人員根據指揮戰位的需求進行設置,可以容納3-4人。

潛艇學院的教員趙立業對《環球時報》介紹說,所有進行潛艇操作的指揮人員都需要在該模擬系統上進行訓練,主要培養指揮人員應急操縱處置方面的能力,比如潛艇變深機動、潛艇損失浮力等應急情況處置。

潛艇學院的教員大多數都具有潛艇部隊任職經歷,趙立業曾在某核潛艇部隊擔任指揮軍官,在一線部隊工作了十餘年,具有豐富的潛艇實踐操縱經驗。他表示,「因為教員大多有部隊實踐工作經驗,我們在專業教學的時候會理論結合實踐地向學員進行講解,把一些經驗、注意事項以及應對處置方法措施都傳授給學員,讓學員少走一些彎路,畢業後到潛艇上工作適應任職崗位的時間更短、更快一些。」

實戰化不僅體現在一線部隊,更體現在院校教學中。據介紹,現在學院教學任務主要以實戰為指引,向實戰靠攏,根據部隊訓練大綱的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也會向實戰靠攏。趙立業介紹說:「我們對學員的培養要和部隊實踐接軌,部隊的重點訓練課目也是我們學員的主要培訓課目。」

潛艇學院的實戰性不僅體現在課堂上,還體現在生活細節上。與其他軍事院校不同,潛艇學院學員宿舍的床鋪上面並沒有疊放整整齊齊的「豆腐塊」被縟。一名潛艇學院的老師向《環球時報》記者解答了這個疑惑:「這是因為潛艇艙室內的床鋪平時是需要摺疊起來的,所有的被縟都是平鋪在床上。在大三、大四的學員宿舒奧尼,為了讓他們盡快適應潛艇的生活需要,採用的都是潛艇內部標準。」更為特別的是,宿舒奧尼有一個帶有電子密碼鎖的文件儲藏櫃,是為了存放與潛艇專業相關的資料文件,這也是非常有「潛艇神秘氣質」的特徵。

為《環球時報》記者講解的周昱廷是反潛專業的大三學員,由於潛艇的隱蔽性和水下難以定位,反潛是世界海軍公認的難題之一。在周昱廷看來,瞭解對手很重要,充分瞭解對手的各類型裝備,瞭解其作戰理念和體系。「無論是軍事基本素質還是專業基礎知識我都要掌握好,這是作為一名學員最需要練好的基本功。」

與外界印象中軍事院校生活枯燥不同,周昱廷說,潛艇學院推行全素質培養,「我們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還要在實際操作中培養實踐技能,而且這種實踐能力是即時更新變化的,和現役主戰裝備是保持同步更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