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直播間》編劇​:每個病例都取材於真實新聞

《手術直播間》改編自起點中文網作者真熊初墨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天才醫生鄭仁(張彬彬飾)因要查探十八年前「冤案」的真相來到海城醫院,與急診科「鹹魚」主任蘇雲(代旭飾)組成了一對「歡喜冤家」,共同攻克一個又一個疑難病症。

該劇原著作者真熊初墨是一名醫生,他的作品中有大量真實的案例,病例選擇都比較有特點,劇中出現了很多冷門、但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病例。比如,口紅塗多了會導致「尿血」,還有打工人咖啡過量會導致腎衰竭,吃太多田螺會腹瀉等。日前,該劇編劇十四闕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原作中讓自己最催淚的案例是與地震營救相關的篇章,看到地震章節的時候,眼淚嘩嘩掉;讓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是連體嬰手術,所以在改編時拿來當作了最大的案例。

張彬彬在該劇中飾演天才醫生鄭仁。

改編:案例首先與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新京報:目前市場上醫療題材的作品很多,在你看來,《手術直播間》有什麼不同之處最為吸引你?

十四闕:《手術直播間》的原著小說用外掛系統開闢了醫學類爽文的賽道,以科學紮實、豐富多彩的真實病例為根基,向對醫學一無所知的讀者們展現了醫學的強大魅力。在那之前,醫療題材是我這樣的普通讀者、觀眾不會主動去涉獵的領域,而《手術直播間》打破了這道壁壘,讀得輕鬆愉快,又長見識。

新京報:這部作品在改編過程中,對原著小說的影視化呈現上,主要的改編思路是怎樣的?

十四闕:最大的初衷是緩解醫患矛盾,給大眾提供一個瞭解醫生、醫院、醫學的渠道。醫學跟普通人是有「壁」的,我們大部分人都只能從患者或者患者家屬的角色去感知疾病和治療,會產生很多偏差和誤會。而電視劇,能通過相對「娛樂化」的方式,讓大眾輕鬆地接納科普、理解醫生。所以主角鄭仁是一個集所有醫生美好品質於一身的、理想化的人物,海城醫院也是個垂範式的夢想醫院,是我們呼喚真善美的目標和方向。

新京報:原著作者真熊初墨本身就是一名醫生,他的作品中有大量真實的案例,在案例以及情節取捨上,劇版有什麼樣的標準嗎?

十四闕:簡單來說三大標準,首先是與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比如口紅中毒、減肥導致夢食症、舌頭卡在飲料瓶里等;其次就是常見但高難度,目前醫學界還在挑戰攻克,困難重重的手術:比如肝癌晚期介入栓塞術等;最後,罕見病,比如腹繭症、連體嬰等。我們效仿美劇一集一個大病症、N個小病症,再用連體嬰為開端和結尾,將它們串聯起來。

新京報:在整個改編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或者挑戰是什麼?

十四闕:原著主角什麼手術都能做。而劇本第一版寫完後,拿去給醫療顧問一看,說這個還有那個手術,這些手術主角通通沒有資質做。只能按照主角可以做「普外+介入」類手術的設定,把不屬於這個範疇內的病例全部刪除。再拿著剩下的病例找對應的醫療顧問把關,卻發現即使同屬於普外,不同醫生的意見也是不一樣的,有的認為可以,有的認為不可以……醫學界很多病症本身就存在著各種分歧。最終我們決定,在分歧無法統一的時候,遵循原著。或者說,原著說可以,那就可以。

人物:張彬彬和代旭都是非常加分的好演員

新京報:劇中的男主角鄭仁從說話、行事風格上,都顯得比較高冷,這個人物有醫生原型嗎?還是藝術加工的成分比較大?

十四闕:我父親心梗去世,期間我出現神經性耳鳴,回北京看業內非常有名的耳科大拿時,他說「爸爸都是要死的嘛,沒什麼的。」當時我都驚了。當我接到《手術直播間》這個項目後,第一個跳入腦海中的醫生就是那位大拿,順帶一說,他的投訴率很高,但技術確實很牛。原著中鄭仁的性格比較四平八穩,自有光環和爽感,落到電視劇里,需要為他增補很多不一般的特質,於是參照作者的偶像——協和的潘教授,以及我遇到過的那位耳科大拿,增加了「高冷」「直性子」「不擅交際」等特點。雖然藝術加工了,但本質上,還是那個勤奮努力、妙手仁心的好醫生。

新京報:劇中劉敏濤飾演的院長蘇離也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雄心勃勃,表面上一直強調要追求利益,內心有著自己的堅守。關於她的人物構想是怎樣的?

劉敏濤飾演的蘇離(右二)代表了一種理想化。

十四闕:蘇離是唯一一個原創角色,在原著里,海城是個男院長,男主後來去了別的醫院。改編的時候,我們不僅想寫好醫生,還想寫一家好醫院。對醫院來說,最大的困境是:「治病救人重要,還是賺錢重要?」把這個命題一次次地拋到蘇離面前,讓她作出選擇,也是通過她來捫心自問——我們的選擇是什麼?劇中,蘇離每次都選了治病救人。我搜過相關新聞,醫院、醫生給患者墊錢的報導有很多,也就是說,現實中真實發生過這樣的事。然後我把它們全部濃縮到了海城里,那是我或者說所有患者夢想中的烏托邦,希望有那樣一位「女王」,帶著她的「黑白騎士」,在醫療之路上披荊斬棘,無往不利。

新京報:劇中兩位主演張彬彬、代旭在你看來,分別有什麼氣質符合劇中的人物?他們的表演有為人物帶來一些什麼額外的加分嗎?

十四闕:張彬彬比我預想中帥太多了。但他身上自帶沉穩踏實的氣質,包括他的聲音,低沉悅耳,讓人覺得這樣的醫生跟你說話,哪怕你聽不懂他在說什麼,但只要他說「能救」,你就會相信他。不得不說,張彬彬為設定有些「懸浮」的鄭仁,帶來了非常珍貴的信服力。而代旭則是另一種風格,非常「靈動」,把傲慢變得可愛,把自戀變得搞笑,把自艾自憐變得惹人憐愛。二位老師都是非常加分的好演員。

代旭(左)和張彬彬給人物帶來了不同的特質。

設置:單打獨鬥的個人英雄在醫學界是不存在的

新京報:很多醫療劇都採用了「雙男主」的人設,這種設置有什麼優勢?為何醫療劇都喜歡「雙男主」?

十四闕:雙主角彼此競爭、亦敵亦友,具有極大的劇情優勢,能以二人的關係為起承轉合,串聯故事。不止醫療劇喜歡,歷史劇、武俠劇、偶像劇,都有很多「雙主角」類型的。

新京報:在你看來,《手術直播間》中的「雙男主」人設有什麼獨特之處嗎?

十四闕:《手術直播間》的主角其實更像仙人掌,一開始看是個單球,其實是群生的。當主角遇到一個個對手、夥伴,最終形成團隊時,仙人掌也就開花了。單打獨鬥的個人英雄在醫學界是不存在的,團結的整體、互助的協作才能做成手術。

題材:重點放在了團隊精神上

新京報:之前醫療劇被大家詬病的一個點就是,披著醫療外衣的偶像劇或者言情劇,在這部劇中的愛情線上有什麼樣的設想?

十四闕:原著有兩條愛情線:鄭仁和謝伊人;蘇雲和常悅。兩條線我都很喜歡,鄭仁對戀愛的忐忑、知道老丈人身份後的震驚,以及無往不利的蘇雲偏偏在常悅那兒各種吃癟,都充滿了喜劇色彩。但改編時,我們把重點放在了團隊精神上,著重表現醫術、醫德和醫患三條線。

新京報:醫療題材中涉及各種疑難雜症,以及人世百態,可以被展現的內容很多,劇版在改編中,最為看重的部分是什麼?

十四闕:因為主角和醫院設定得太理想化,所以在「病例」也就是展現老百姓的生活上爭取「接地氣」。每個病例都取材於真實新聞:癌症患者被丈夫無情拋棄、哥哥跑外賣資助弟弟上大學、網紅主播作死冒險、失獨老人堅持高齡生二胎、還有蹬三輪資助學生的老爺爺……哪怕第一集一語帶過的「罵人遛狗不拴繩,被刀刺」都有相關報導。醫院就是社會的縮影,還是最淒慘、不堪、絕望的那一面。當患者來到醫院,求助的不單單只是肉體上的病痛,還有精神上的。「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才是醫護人員的全部工作。

新京報記者 劉瑋

編輯 佟娜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