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澱一小區內圓柱體建築疑似墩台?專家:是明代建築可能性很大

近日,北京市海澱區一社區內隱藏著一座墩台狀建築,引起廣泛關注,有民間學者判斷很可能為明代的軍事設施。4月22日,新京報記者進行實地探訪,發現該建築中有很多疑似明代青磚,居民表示至少已經存在幾十年。有專家向記者表示,其為明代建築的可能性很大。

墩台的磚石結構。  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墩台的磚石結構。  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當地居民:以前墩台上有土坡

記者在海澱區清河三街附近走訪發現,小區里很多居民都知道這個墩台的存在。80多歲的馬女士是土生土長的清河街居民,在她的印象里,小時候這個墩台就已經存在了。後來周圍的房子慢慢蓋起來,馬女士基本沒再去過。「那天我女兒發了一張照片給我,說墩台塌了,有條裂縫,我還納悶,墩台多少年沒塌過,怎麼突然就塌了。」

從側面可以看到墩台里的青磚和條石。  新京報記者 展聖潔 攝從側面可以看到墩台里的青磚和條石。  新京報記者 展聖潔 攝

「以前墩台上面有個大土坡,堆得很高,比房子都高,我們都會爬到上面玩兒,上面還長了一些棗樹。後來,上面的土被運走、推平了,現在就只剩下墩台,據說是打仗用的烽火台,一放火就能發信號。」馬女士說,「除了這個墩台,附近還有一個類似的墩台。」

旁邊一居民補充道,之前有人來鑒定過這個墩台,但沒有鑒定出什麼結果,聽說這次又重新開始了對該文物的鑒定。

被風化的石頭,表皮很脆。  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被風化的石頭,表皮很脆。  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隨後,新京報記者在陽光南里小區的東側發現了該建築,其四周已經被樓房及平房包圍。 從一處小口走近可以發現,該建築為圓柱體,最下面有紅磚包砌的護坡,上面是條石和青磚,有白灰。青磚的大小尺寸不一,條石下面的青磚比條石上面的青磚明顯要大,石頭表面有明顯的風化痕跡,十分脆弱,可見年代已十分久遠。

墩台的最上面為土丘,可以看到一些樹木從土裡長出,上面部分已經被砍伐,能看到一些橫截面,還有一些樹木從側面的磚石、土堆縫裡長出,直徑都在10釐米左右。

墩台上面的土丘。  新京報記者 展聖潔 攝墩台上面的土丘。  新京報記者 展聖潔 攝

專家:是明代建築的可能性很大

據悉,墩台是長城重要的組成部分。明代稱烽火台為墩台。墩台是報警設施,它與邊牆、營堡等組成軍事防禦體系。墩台以烽火、煙氣傳遞軍情,一般來說,白天燃煙,夜間放火。有關專家向記者介紹,墩台有的修建在長城邊,有的建在長城牆體上,還有的修建在長城牆體內側很遠的地方。

此前,有專家指出,清河墩台是明代軍事設施的可能性較大。記者諮詢多位長城專家,均表示僅憑其殘存的現狀難以判斷其用途,需要進一步考證,但為明代建築的可能性很大。

在專家指導下,記者在現場用尺子對墩台裸露出來的青磚進行小心測量,發現大的青磚長約46釐米、寬約20釐米、厚度約10釐米。小一些的青磚尺寸較多,長度在38、35、31釐米不等,寬度在15、18釐米不等。

新京報記者用鋼尺測量構件尺寸。  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新京報記者用鋼尺測量構件尺寸。  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肯定是文物。從磚的尺寸來看,是明代建築的可能性很大。」一位長城研究專家向記者表示,「明代的磚並不是只有一種尺寸,也有好多種尺寸。」

他同時表示,在考證過程中,當地居民的記憶也很重要。「比如,居民描述的建築形製、高度、直徑等,對於判斷該建築的用途有很大幫助,畢竟很多事在文獻里沒有記載。」

北京建築大學教授、北京長城文化研究會會長湯羽揚向記者表示,是否是明代的軍事建築,還需要結合約一時期的其他物證進行判斷。「如果是烽火台,多為連續的,或許相隔很遠,但要能呼應。」

墩台周圍有不少居民樓。  新京報記者 展聖潔 攝墩台周圍有不少居民樓。  新京報記者 展聖潔 攝

民間學者:願清河古墩台有個好歸宿

資料顯示,清河位於海澱區的東區,與海澱鎮、青龍橋鎮並稱「海澱三鎮」,是古代通往長城居庸關到內蒙古的必經重鎮,素有「京北第一門戶」之稱,是京北交通大道的咽喉。穿鎮而過的古代大道稱為「清河街」。

海澱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河古城遺址就位於清河鎮朱房村以西,京包鐵路以東,屬古城西南角城牆遺存。它依河而建,由黃土築成。按秦漢之製修葺,相傳這是為防禦北方少數民族侵擾而建起的一座守城。

長期致力於清河地方史研究、年已七旬的杜澤寧公開介紹,在北京市海澱區清河街道舊房改造工作中,被擠壓在原清河鎮北三街平房區的清河古墩台終於露出真容,正是由於平房的包裹,才使這一明代遺存得以保存至今。目前,遺址東側滑落的土石已對民房構成威脅,遇極端天氣存在安全隱患。  

杜澤寧在個人撰寫的《京北畿甸清河鎮》中記述:「原古道西(今陽光南里小區附近)舊有墩台一座,地表有青磚分佈,為圓形土丘,屬於明代煙墩遺蹟,與雙泉堡南的二里莊墩台烽火相傳,舊為清河地標建築。20世紀90年代,曾在墩台遺基立地理高程坐標。」

他表示:「在北京近郊,這樣的烽火墩台已經非常少見,能夠在清河看到古墩台遺蹟實屬難得。現在國家正在搞文物四普調查,但願清河古墩台有個好歸宿。」

記者探訪還發現,墩台靠近樓房的一側下邊有大面積的裸露土堆,沒有像西南角一樣整齊的磚砌護坡,上面的石塊和土很不穩固,樓房一層的居民用鐵板和塑料布進行了防護。

新京報記者 展聖潔

編輯 陳靜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