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以舊換新」細則出台,誰能換?怎麼換?

汽車「以舊換新」細則出台,誰能換?怎麼換?

中新網4月29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葛成)在北京車展受到關注的同時,汽車行業的好消息也紛至遝來。近日,商務部、財政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了《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

業內人士認為,上述細則的明確對車市是重大利好。新的政策肯定會刺激汽車市場,預計帶動的新車銷量或達百萬規模。同時,如果有關單位做好報廢更新的「一條龍」服務工作,車企做好相應的政策配套,將對汽車市場產生更大的推動作用。

  4月25日,2024(第十八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在北京開幕。 中新社記者 易海菲 攝

  4月25日,2024(第十八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在北京開幕。 中新社記者 易海菲 攝

補貼範圍覆蓋超1500萬輛舊車

中新財經注意到,《細則》明確了補貼範圍和標準。自《細則》印發之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間,報廢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或2018年4月30日前註冊登記的新能源乘用車,併購買符合節能要求乘用車新車的個人消費者,可享受一次性定額補貼。

據瞭解,我國輕型汽油車國三排放標準於2008年7月1日全國實施;國四排放標準於2011年7月1日全國實施。據乘聯會測算,截至到2023年,國內乘用車保有量約為2.6億輛,其中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車輛為1583萬輛,佔比6.0%。

「對於國三及以下排放的乘用車,都有超過13年的車齡時間,車輛狀況差,排放汙染嚴重。」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近日撰文稱。在他看來,目前,車市報廢更新的主力是燃油車,車主有很強的置換新車需求,《細則》的指向性非常明確。

除了汙染環境外,上述車型在使用過程中還存在更多問題。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沃達福數字汽車國際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翔告訴記者,「國三排放車型採用的都是多年前的技術,油耗也比較高,車主還要面臨零部件老化等故障。」

專家預測:帶動新車銷量或達200萬輛

《細則》同時明確了補貼金額。「對報廢上述兩類舊乘用車併購買符合條件的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1萬元;對報廢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併購買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的,補貼7000元。」

崔東樹認為,上述補貼標準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報廢燃油車可以更換新能源車和燃油車,但報廢新能源車只能購買新能源車,因此帶來了較大新能源的購買可能性。」據他預測,如果正常執行報廢補貼的政策,報廢數量應該有200萬台的規模。

中新財經注意到,《細則》還提到,「各地不得要求將報廢汽車交售給指定企業,不得另行設定具有地域性、技術產品指向性的補貼目錄或企業名單。各地設立汽車以舊換新電話諮詢熱線,及時回應公眾訴求,接受社會監督。」

「上述細則明確讓車企不要搞‘地方保護主義’,市場競爭就是優勝劣汰。」張翔表示,根據以往的經驗,可能有些地方政府會把這些政策進行二次解讀,讓這些政策有利於當地的企業,要求消費者只有買當地企業的車才能享受政策。

崔東樹也同樣認為,《細則》確保了市場的公平競爭,「這裏體現國家在政策製定時考慮的比較全面,防止地方保護對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干擾。」

  資料圖:正待運輸的大量汽車。王以照 攝  資料圖:正待運輸的大量汽車。王以照 攝

應做好報廢更新「一條龍」服務

記者瞭解到,目前,汽車在報廢流通環節仍存在一些堵點。

崔東樹認為,對於個人消費者來說,汽車正規報廢主要是政策性報廢才去報廢拆解點。部分消費者不知道報廢網點在哪,而且報廢還要耽誤時間和精力,遠不如直接賣給汽車4S店或二手車商,然後置換新車來的便利。

因此他認為,打通上述堵點對於汽車「以舊換新」而言非常重要。「汽車經銷商應該做好服務,多替消費者跑腿,實現報廢的車輛交付與購買新車的一體化服務,這樣既有利於落實國家報廢更新的政策,也有利於消費者購車服務。」

在《細則》公佈的同時,車企方面也在加快腳步,製定相應的優惠活動,滿足消費者「以舊換新」的需求。中新財經從吉利、比亞迪、上汽集團等相關業務負責人處獲悉,相應工作已在「緊鑼密鼓」地開展,馬上就會公佈細則。

同時,部分車企的優惠活動已經到位,有車企推出舊車至高抵5萬元,並且全系整車+二手車享終身質保政策,等等。

在業內專家看來,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對車市私人新車消費會帶來百萬輛級的增量,也能帶來千億以上的年消費增量。如果報廢更新做好「一條龍」服務工作,車企做好相應的政策配套,預計對車市的拉動效果會更突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