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洋山港完成國內首例集裝箱輪排放二氧化碳回收利用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俞金旻)5月1日中午,巴拿馬籍「長頂」號集裝箱貨輪完成作業後駛離上海洋山深水港一期碼頭。與以往不同,除了集裝箱作業任務外,本次在裝卸集裝箱的同時還卸下了一罐液態二氧化碳。

據瞭解,這罐液態二氧化碳源自船舶加裝的碳捕捉系統,該系統將貨輪引擎工作時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回收液化。首罐液態二氧化碳的卸船標誌著遠洋航行船舶從燃油消耗到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閉環。

工作人員正在洋山深水港碼頭從集裝箱輪上回收液態二氧化碳。 來源:上海洋山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工作人員正在洋山深水港碼頭從集裝箱輪上回收液態二氧化碳。 來源:上海洋山出入境邊防檢查站。

海運是國際貿易中最主要的運輸方式。隨著國際貿易量的增大、各國船隊規模的增長和船舶的日益大型化,船舶碳排放日益受到各國關注。據國際海事組織數據顯示,航運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約佔全球總量的3%。一艘單船載箱量達2萬標箱的貨輪,航行時每小時約消耗10噸重油。為此,近年來各國紛紛發展綠色航運,通過徵收碳稅、實行碳排放額度交易,促使航運企業主動減少碳排放,傳統能源船舶脫碳脫硫的改建需求強烈,以LNG、綠色甲醇、綠氨、鋰電等為動力的各類新能源船舶競相登場。

作為全球首艘加裝碳捕捉系統的集裝箱貨輪,已有十年船齡的「長頂」號集裝箱貨輪在上海迎來新生。加裝的碳捕捉系統由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和建造,運用有機胺循環吸附技術,將二氧化碳從船舶主機排放的混合氣體中分離出來。

首艘安裝碳捕捉系統的集裝箱輪「長頂」號完成作業任務駛離港口。 來源:上海洋山出入境邊防檢查站首艘安裝碳捕捉系統的集裝箱輪「長頂」號完成作業任務駛離港口。 來源:上海洋山出入境邊防檢查站

目前,全球船隊數量約為10萬艘,仍以傳統燃料為主,該系統市場前景廣闊。據登輪核查的洋山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民警介紹,該輪完成加裝碳捕捉系統作業任務後,於2024年1月18日從吳淞錨地啟航再次投入歐洲航線運營,於4月29日晚回靠上海洋山深水港。

在貨輪靠泊洋山深水港期間,改建方工程人員登輪迴訪確認碳捕捉系統全航程運行情況。據介紹,本次往返歐洲累計航程35000海里,二氧化碳綜合捕集率最高可達80%以上。改建方表示,相較於新建集裝箱船舶和改建船舶動力系統,加裝碳捕捉系統初始投入和運營成本較低,是最具性價比的減碳手段之一,可滿足船舶全生命週期碳減排需求。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