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新建改建約30個「人民坊」項目

上海日前發佈本年度「15分鐘社區生活圈」行動方案,提出全年計劃新建改建「人民坊」約110個。記者昨天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瞭解到,截至上月底,「人民坊」已啟動新建改建項目91個,完成約30個。

「人民坊」看似是一個新提法,但與「15分鐘社區生活圈」服務功能一脈相承。它是一站式綜合服務中心,具體功能可以根據社區實際需求,因地製宜嵌入黨群服務、養老托幼、就業創業、文化體育、便民服務、社區議事等「十全十美」功能,無論是老人、孩子,還是青年白領和新興職業人士,都能在這樣的社區環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服務。這一創新性舉措,不僅提供了居民生活的便利性,更體現了社區參與和城市管理的進步。這樣的社區生活圈,是社區文化、服務、管理的有機結合,也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體現。

記者日前來到位於徐彙區天鑰橋路的萬體彙黨群服務中心·鄰里彙,這裏是今年建成開放的「人民坊」,上月底開門迎客,佔地共3層。一層集結了社區長者食堂、政務服務站等便民設施,還設有青年零工驛站,試點家門口就業服務新模式;二層是養老服務空間,配有長者運動健康之家、健康管理中心,還特別設有認知障礙家庭支持中心和適老化體驗中心;三層則有兒童關愛天地,親子互動、閱讀、運動樣樣不少。此外,這裏開設的普拉提課程、有氧運動器械、高爾夫運動體驗、少兒攀岩牆和虛擬運動空間,深受居民喜愛。

普陀區今年2月投入使用的半馬蘇河驛站·1690黨群服務中心,一方面回應了中遠兩灣城居民就近享受社區食堂的訴求,另一方面,一站式集成黨群、政務、生活、文體、醫療等綜合功能,可滿足居民對於社區生活的多元化需要。這個嶄新「人民坊」落成的背後,其內部功能設置從一次次「見心田」的問需過程中得來,1600多份問卷,街道一點點調整,努力尋找居民意見的最大公約數。

此外,徐彙區上澳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華悅家園鄰里彙、黃浦區南京東路街道均樂零距離家園廣場驛站等「人民坊」都已建成開放。今年年底前,普陀區鴻壽坊黨群服務中心、嘉定區古猗園書院、金山區石化街道第六睦鄰中心等也將完成建設。通過這些案例可以發現,「人民坊」功能內涵更廣泛,既可承載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也可通過現有事務中心靈活擴容,變身功能服務多元的「人民坊」。

值得一提的是,市規劃資源局已會同各區政府啟動「人民坊」方案徵集,16個區各選取一處「人民坊」基地開展設計競賽。此次徵集活動旨在進一步激發設計師對社區生活的思考,突出地域特色,發揮輻射作用,引領綠色低碳,把居民的「需求清單」轉化為「滿意清單」。在體量上,建設規模最大的是青浦區鳳溪青東之心人民坊,有14613平方米。嘉定區江橋北虹之星人民坊、金山區彙龍湖社區公服設施項目、崇明區城橋鎮生態社區鄰里中心等,面積都超過1萬平方米。在中心城區,黃浦區黃浦濱江人民坊、虹口區江灣鎮街道第四市民驛站、長寧區華陽人民坊等,建設面積在1500平方米左右,更考驗空間的復合與融合。

據瞭解,除了約110個「人民坊」新建改建項目之外,今年上海還計劃打造50個「六藝亭」,即小型服務空間,滿足不同年齡層市民需求。

文:史博臻

編輯:範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