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處方平台配合藥店應付檢查

新京報製圖/許英劍新京報製圖/許英劍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多家線上購藥平台、線下藥店的處方均由互聯網醫院開具,線上平台還可做到處方「秒開」。4月,記者以要接入互聯網醫院為由,聯繫一家名為在水醫方集團的公司,旗下擁有互聯網醫院,可提供處方開具服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處方「秒開」是基於合理用藥系統的輔助。另外,鑒於各地監管政策有所區別,還可配合藥店應付監管部門檢查,掩飾「先藥後方」等問題。

線下藥店800元包年 線上處方抽成0.6元/單

4月,記者在線上購買處方藥服務時,彈出在水醫方集團的相關推薦頁,介紹公司旗下在水醫方互聯網醫院。隨後,記者以藥店要開通處方系統為由,聯繫該互聯網醫院運營方。工作人員介紹,集團擁有11塊互聯網醫院牌照,實體醫院均為二級資質,可為線上購藥平台及線下門店提供電子處方服務,並實現在線診療科室全覆蓋。只要藥店提供營業執照、執業藥師註冊證等證件和信息,便可開通帳號,接入其互聯網醫院。

收費方面,線下與線上有所區別。線下藥店接入為每年800元,可享受圖文處方不限量。工作人員表示,還可以幫忙申請贈送3個月服務。線上開方則按照單張收費,互聯網醫院按照0.6元/單的價格抽成,次月結清。「線上處方的抽成是階梯式的,如果線上處方量能達到一定規模,如每月兩三萬單,互聯網醫院的抽成(標準)還有下降空間。」

在國內網售藥品平台中,記者調查發現,由互聯網醫院開具處方的情況頗為普遍,區別在於,部分線上平台自建互聯網醫院,入駐商家均需接入該互聯網醫院進行處方藥銷售,大部分電商平台則未指定具體互聯網醫院,可由入駐商家自由選擇。

按照各地平台現有的處方藥購買流程,與互聯網醫院簽協議後,在處方藥銷售時,平台便會自動跳轉至互聯網醫院端,進行問診與開方。

有一類藥店相對特殊,即醫保門診統籌門店,要結合當地的醫保政策,使用對應的互聯網醫院處方。

全科醫生兜底 系統輔助為開方提速

在線上購買處方藥時,記者分別在淩晨1點、2點線上下單,此時開方速度與白天無異,互聯網醫院醫生「秒接單」,處方也幾乎是「秒開」。但在線下醫療機構就診時,即便省去排隊、繳費等環節的時間,僅醫生問診、開藥等核心環節,也不可能如此之快。互聯網醫院「秒開」處方背後,是否有AI的幫助?

這位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互聯網平台會給醫生排班,提供24小時服務。平台的常見做法是:晚上安排中西醫結合科或者全科醫生排班,基於線上購藥針對複診患者,這些科室的醫生可以在處方開具中提供兜底服務,「本身夜班處方也不是特別多,安排部分醫生值班,能接得住這些單子就可以了。」這位工作人員表示。

對於如何做到處方「秒開」,工作人員也透露了其中的「行規」:「一些常規用藥也沒那麼複雜,互聯網醫院平台也會有一些合理用藥系統來輔助、提醒醫生,包括藥品的用法、用量是否符合要求等。不像線下那樣全部依靠醫生問診,還要一個個去看,那樣效率太低了,利用工具,客戶的體驗也會更好一些,醫生和藥店的成本也會低一點。」按照工作人員的說法,能做到幾秒鍾開具處方,是有合理用藥系統的輔助,如提交的病症是否與藥物適應症相符合,「總不能提交婦科疾病,開出了男科用藥。」工作人員舉例。借助系統輔助,醫生就不用挨個字去看,「可以說,有系統先幫忙篩一遍。這是必不可少的,全部靠人工核對,效率低、成本高,是做不到的。用戶也希望能快一點,如果兩三分鐘醫生還沒有開出處方,用戶早就走了。」

北京市衛健委在2023年8月組織製定的《北京市互聯網診療監管實施辦法(試行)》中明確,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要加強藥品管理,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要加強藥品管理,處方應由接診醫師本人開具,經藥師審核合格後方可生效,嚴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動生成處方。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有些互聯網醫院就是通過AI開具處方。藥店同樣不能借助AI進行審核。整個開方過程僅需數秒,「互聯網效率再高也不至於能在幾秒內完成,除非彈出處方需求後,醫生看都不看,直接點同意。人工操作,再快也要1分鐘左右。」

可幫助藥店應付檢查

部分藥店在銷售處方藥時存在「先藥後方」現象,有的工作人員甚至沒有要求記者提供處方,僅在記者主動詢問是否需要處方時表示「(藥店)補個方就行了」。線上平台也多為患者先選藥再到互聯網醫院開方。

記者調查發現,地方監管的嚴格程度,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門店和背後互聯網醫院的「合規」程度。事後補方,背後離不開互聯網醫院,要完成這一點,似乎並不困難。前述工作人員介紹,這是藥店的一種操作方式,即消費者在沒有提供處方的情況下買走了某款處方藥,藥店在事後為消費者補方,「這種行為我們這裏是不監控的,大家(接入藥店)自己靈活去把握。」

工作人員還稱,互聯網醫院監控的嚴格程度,與當地藥監部門的政策密切相關。「有些地方查得很嚴,處方藥銷售必須是先開具處方,然後才是藥品的出庫銷售,即系統中藥品出庫的時間要晚於處方開具的時間。」有些地方的監管要求沒有那麼嚴格,(開方與出庫)只要在同一天就沒有問題,這也就導致了部分藥店出現上午賣出處方藥,下午才開具處方的情況。「我們的處方可以展示具體時間,也可以不展示,看當地管得嚴不嚴,我們都可以配合。我們做全國的客戶,各種情況都遇到過,系統也很靈活,想不想顯示具體的時間,都可以調整。」

【聲音】

互聯網醫院開具處方按單提成,如何更高效率地「協助」網上藥店將藥品賣出去,無疑就成為互聯網醫院醫師的一大「動力」。平台預設所有的患者都是複診患者,僅僅需要平台補方。

中國藥品監督管理研究會藥品流通監管專業委員會委員譚剛認為,消費者通過互聯網購買處方藥,先在網上選藥再跳轉到互聯網醫院醫師補方,這顯然是不合理的。想要改善這種情況,對互聯網醫院的醫師而言,要確認消費者是初次就診還是複診開藥,而且這一問題要最先進行提示。遇到初診患者,能做到斷然拒絕接診。對複診患者,通過詢問確認患者是否此前服用過該藥等,確認後才開始進入問診診療環節,在掌握清楚患者具體情況後,再為患者開具處方或調整用藥量。這才是處方藥網售的合規流程,也是對消費者健康負責的應有態度。但站在消費者網上購物的角度,會覺得這種流程不高效、很麻煩。「從根源上來講,我們的消費者還沒有建立起對醫療和藥學專業人員的充分依賴,對藥品作為特殊商品的認知不足,更多地考慮還是怎樣能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獲取藥物,部分網上藥店和平台為了穩定客源,戰勝競爭者,便會迎合消費者這種需求。」

新京報記者 張秀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