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洲:老碼頭銜「金」歸來

從漢陽鍾家村出發,沿鸚鵡大道往漢陽濱江方向,沿線密佈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漢口銀行等支行,中國人保武漢金融中心、南華期貨武漢分公司等金融機構也聚集在這條不足2公里的路段。

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漢陽濱江一側,武漢百里長江生態廊道漢陽濱江的核心地段,世茂錦繡長江的一棟6層商業樓宇前,「武漢基金產業基地」標識格外亮眼。

近3年來,鸚鵡洲聚焦發展金融商務區,135家投資機構彙集起1756億元資本,2公里長的濱江「金岸」,漸成武漢金融街第三極。

老城區的舊碼頭如何變身「金港灣」?連日來,長江日報記者走進武漢基金產業基地,探尋千億資本彙聚鸚鵡洲背後的進化之道。

落戶3年,基地企業「投」了9家上市公司

——「這裏更像是一塊磁石,更多創新企業都知道要到這裏來找資金,這具有很大的示範作用」

武漢基金產業基地。長江日報記者史偉攝武漢基金產業基地。長江日報記者史偉攝

4月30日,湖北交投資本旗下的基金「楚道肆號」在漢陽區完成註冊,成為落戶武漢基金產業基地的第135家投資機構。

這是一家總規模150億元的基金公司。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計劃6月正式入駐,預計今年落地4只基金。

走進武漢基金產業基地,一樓展示廳大屏幕上滾動著武漢區位優勢、重點產業、股權投資扶持政策等信息。

基金展廳、會議中心、商務洽談區、共享辦公空間……這個1.1萬平方米的6層辦公空間里,功能劃分一目瞭然。

2021年6月17日,落戶於鸚鵡片區的武漢基金產業基地,漢陽區首設15億元政府產業引導母基金,重點投向符合漢陽「1+6」產業方向的企業,並發佈支持基金產業高質量發展「黃金十條」,助推武漢打造區域金融中心。

當天,包括湖北君楚私募在內的15傢俬募基金和金融機構簽約入駐。湖北君楚私募總經理賀泉雲說,放眼全國,「黃金十條」的力度非常大,「對於基金這種直接投資方式,沒有政府的支持,是很難發展壯大的」。

賀泉雲認為,武漢市在漢陽鸚鵡片區打造全市基金產業基地,在此形成了抱團效應,「這裏更像是一塊磁石,更多創新企業都知道要到這裏來找資金,這具有很大的示範作用」。

不到3年時間,武漢基金產業基地基金管理規模增至1756億元。在證券基金領域,全省四成的管理規模在這裏。

杭州企業南華期貨是國內首家在A股上市的期貨公司,今年3月,這家公司將其佈局華中區域的第一顆棋子落在鸚鵡大道。「公司對在武漢的發展充滿信心。」南華期貨武漢分公司總經理龍莉說,2024年武漢分公司開業以來,業務規模利潤均已超過預期。「這裏基金機構聚集,無論是把基金投向期貨產品,還是為優質基金注入投資,都可以在這裏找到合作夥伴,這個基地是一處可以相互助益的生態夥伴圈。」龍莉說。

2024年春節過後,武漢頂鋒投資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澤宇拉著老同學殷立夫,在武漢基金產業基地和鸚鵡街道招商人員的陪同下,走訪基地周邊的商業樓宇。

先期入駐武漢基金產業基地的頂鋒投資,感受到這個片區的活力和前景。今年3月,經過一番考察,上海彗馳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殷立夫,把他的武漢公司落戶漢陽中海大廈。

「中國未來是最大的新能源市場,現在發展重心都在武漢這樣的中心區域。」殷立夫說,武漢不僅是核心交通樞紐,還擁有非常突出的科教資源和人才優勢,投資融資的環境也越來越好,「我很看好武漢未來的發展」。

創立不到3年,武漢基金產業基地也相繼獲得了母基金週刊(FOFWEEKLY)「最受關注基金小鎮TOP10」、每日經濟新聞「中國基金小鎮——最具潛力基金小鎮品牌價值榜」等5個行業大獎。

武漢基金產業基地成立以來,基金機構對外投資項目118個,其中上市企業9家。根據最新發佈的第15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武漢市連續3年位列全國金融中心綜合競爭力前10位。

三屆創投大賽招引300家高新企業

——發掘還在幼苗、萌芽、種子階段的優質企業「投早、投小」,在武漢,值得投資的企業越來越多

鸚鵡片區從舊碼頭變身「金港灣」。長江日報記者陳亮 攝鸚鵡片區從舊碼頭變身「金港灣」。長江日報記者陳亮 攝

知原藥業、鶤遠基因、嘉檢醫學……武漢基金產業基地的九州通創投辦公區內,被投資過的企業LOGO掛滿了一整面牆。

2021年,武漢本土醫藥龍頭九州通集團旗下的這個投資團隊首批入駐武漢基金產業基地。

「武漢基金產業基地是一個公開、開放的市場化投資平台。我們入駐這裏,能與更多好的產業項目形成合作。」九州通創投常務副總經理殷濤說,公司目前九成以上投資項目聚焦於醫療健康賽道,「產業鏈上下遊的企業都是我們的合作夥伴,投早、投小能讓大健康產業的蛋糕越做越大。」

今年3月,位於光穀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武漢菲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來自九州通創投的第二次增資2000萬元。這是繼2022年12月第一次投資1000萬元之後,九州通創投的再次「加倉」。「企業成長期的投資,能幫助企業專注於研發生產和擴大市場規模,我們和多家投資機構持續看好,一起為這家企業未來上市‘助跑加油’。」九州通創投投後管理總監魏歡介紹。

同樣獲得九州通創投資金投入的,還有光穀企業奧綠新。這家專注於將外科醫生創意轉化成醫療器械產品的企業,不僅收穫了投資,其產品還被納入九州通醫藥供應鏈平台,企業的營收規模和盈利能力大幅提高。

深度參與優質項目,也讓九州通創投獲得豐厚回報。到目前為止,九州通創投已投出7家上市企業,另有3家正在衝刺上市。

2023年11月21日,新能源電池負極材料研發企業海容科技收到了一筆2500萬元的投資,加快了仙桃新廠的建設節奏。

這筆投資來自入駐武漢基金產業基地的晟維私募設立的仙桃高投海容創業投資基金。海容科技新廠房投產後,晟維私募第二期投資將再次跟進。「我們最終目的是希望助力海容科技成為專精特新企業,直至成功上市。」晟維私募基金負責人徐晟說。

徐晟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2022年3月受武漢北鬥創新中心邀請合作成立了武漢晟維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入駐武漢基金產業基地。武漢晟維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經在基地成立了2只基金,除了投資海容科技,他們投資廣東的兩家企業已完成了在北交所的上市。

「武漢基金產業基地的私募基金機構專注於實體企業投資,能深度推進產融結合發展。」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清科創業CEO倪正東說。

作為金融行業研究者,徐晟也有同樣的看法:這幾年投資機構開始專注深耕產業,發掘還在幼苗、萌芽、種子階段的優質選手,「在武漢,這樣值得投資的企業越來越多」。

漢陽區連續舉辦了三屆的「知音雲上」創投大賽,每年以5500萬元股權投資作為獎品,武漢基金產業基地的基金也參與對參賽企業的加倍投資計劃,持續投向符合武漢「965」產業規劃的企業、項目。杭州數瀾科技、北京澤塔雲等近300家高新企業通過資本招商、股權投資招引落戶武漢。

漢陽濱江「聚寶盆」改寫武漢金融格局

——繼漢口建設大道、武昌中北路之後,鸚鵡洲要打造武漢金融發展第三極

武漢基金產業基地對全國股權投資市場數字分析。長江日報記者史偉 攝武漢基金產業基地對全國股權投資市場數字分析。長江日報記者史偉 攝

基金機構雲集的鸚鵡洲,古時是漢陽長江之濱的一處渡口。「日曬黃金夜不收」的貨物碼頭,見證了昔日長江流域最大竹木市場的興旺景象;20世紀60年代建成開港的長江中上遊最大港口楊泗港,書寫下「長江黃金水道」的輝煌一頁。

2012年6月,隨著楊泗港正式退出歷史舞台,鸚鵡洲迎來蝶變。

「過去的鸚鵡街道產業結構以工業企業、居民服務業企業為主,今天發展成為金融、信息、人才聚集的‘金’港口。」漢陽區鸚鵡街道辦事處主任胡帆說。

2021年,武漢提出「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的「十四五」新目標。其中,《打造區域金融中心實施方案》提出,通過5年努力,科技金融創新達到全國一流,私募基金規模突破5000億元。

擁有金融行業研究者和投資實踐者雙重身份的徐晟,曾參與起草武漢打造「區域金融中心」相關文件。他介紹,國家將香港、上海定義為「國際金融中心」,因此,武漢的定位是全國「區域金融中心」。

2021年起,武漢陸續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政策,全力打造以武漢基金產業基地、武漢金融城、武昌金融街、車穀資本島為代表的金融機構集聚的亮點區塊,金融機構的集聚效應和輻射功能逐漸增強。

徐晟說,在全球頂級科技創新集群排名中,武漢連續6年上升。「科技創新賽道的優質‘選手’越來越多,武漢已成為中部地區股權投資最活躍的城市。」

3月20日,一場「科創點金彙投融資對接會」在武漢基金產業基地舉行。當天發佈的《2023武漢未來之星TOP100》《2023武漢龍門榜TOP30》兩份榜單,覆蓋了「光芯屏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製造和服務、大健康和生物技術等在內的武漢「965」產業體系以及投資熱門方向。

基地負責人張偉涵介紹,這份榜單相當於一份武漢科創企業「投資指南」,「入駐基地的企業可‘按圖索驥’去尋找自己心中的‘黑馬’」。

「鸚鵡洲片區把各大基金公司吸引過來,服務於區域經濟發展,是主動作為、順勢而上的結果。」徐晟認為,一直以來,漢口建設大道和武昌中北路已形成金融機構總部集聚地,「但這些在漢陽並不具備優勢,因此選擇基金產業行差異化的發展,從而崛起成為武漢金融發展第三極的定位是非常明智的」。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過文俊也認為,武漢基金產業基地是一個讓金融資源在此聚集的平台,私募股權投資「投早、投小」的特徵,可以與商業銀行投資模式互為補充,讓更多未來具有「較高成長性」的中小企業能夠在最難獲得資金支持的階段獲得金融支持,得到發展壯大的機會。

創新企業的信息、投資機構的風向、金融人才的流動,武漢金融產業「新港口」聚齊高端要素,為企業創新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鸚鵡洲頭「聚寶盆」,正助推武漢走向金融資源聚集的新高地,成為全國重要的區域金融中心。

(文:長江日報記者肖清清 實習生田藝偉 通訊員曾建 黃璜 統籌:蔣立青)

【編輯:丹恩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