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艦的意義

    5月8日,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完成為期8天的首次航行試驗任務,順利返回上海江南造船廠碼頭。圖為試驗中的福建艦(無人機照片)。蒲海洋/攝

    5月8日,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圓滿完成為期8天的首次航行試驗任務,順利返回上海江南造船廠碼頭。

    據新華社報導,試航期間,福建艦完成了動力、電力等系統設備一系列測試,達到了預期效果。動力和電力是軍用艦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術性能,這兩項試驗的成功為後續福建艦全面展開的其他全船性和分系統的試驗,打下了良好基礎。

    在軍用艦艇建造過程中,開始海試是艦艇正式交付部隊前里程碑式的節點。航母建造是超複雜、超大規模的系統工程,海試做好做實,是福建艦盡快形成戰鬥力的前提。

    作為人民海軍的第三艘航母,福建艦對前兩艘航母的發展多於繼承。如果說遼寧艦通過維修、改裝和升級,解決了我航母「有無」的問題,山東艦則是在遼寧艦成功的基礎上,解決了自主建造的能力問題,而從福建艦可以看出,我國航母的發展真正開始了加速起跑。

    福建艦大量採用了前兩艘航母驗證過的成熟技術,主要體現在動力裝置上。動力是艦艇的「心臟」,動力不過關,一切無從談起。福建艦仍然採用了蒸汽動力裝置,主要是由於航母蒸汽動力裝置的技術成熟且運行經驗豐富。從電視新聞上可以看出,福建艦動力裝置的表現讓人信服。

    福建艦的技術創新之一體現在電磁彈射和攔阻裝置上。相比蒸汽彈射,電磁彈射在艦內空間佔用和總質量、彈射飛機適應性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電磁彈射代表了航母彈射的發展趨勢,在福建艦上熟化技術、積累經驗,必然對於後續航母的設計和建造產生深遠影響。

    福建艦的建造以及我國航母發展進程,與從2027年到2035年再到本世紀中葉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三步走」戰略安排是一致的。2027年作為新「三步走」戰略安排勾畫出的新時代強軍事業發展藍圖的首個時間節點,屆時福建艦必然已成為我國海上作戰力量的中堅,而在福建艦基礎上發展出的下一代航母,也將成為2035年我國海上作戰力量的骨幹。

    海試是有一定時間跨度的試驗階段。海試的目的是測試技術和工藝,發現問題和隱患,在此基礎上,對設計、建造進行優化和完善。大型航母的海試時間普遍較長,這是由航母設計、建造、運行和維護的複雜性決定的。

    福建艦的後續海試也將會比較順利,這是由接艦部隊的高素質決定的。由海試畫面可看到,福建艦的接艦部隊已開始操艦。這表明,接艦部隊經過系統性的理論學習、長時間的駐廠實踐,技術上已基本過關,且骨幹艦員擁有前兩艘航母的運行經驗,因此能夠很快上手。

    接艦過程,同時也是戰鬥力生成過程。用好裝備,前提是懂得裝備、熟悉裝備。接艦部隊在航母建造初期就介入,儘早學習,儘早操作,艦員能夠做到像熟悉自己的眼睛一樣熟悉艦艇,這是海軍的優良傳統。航母是最複雜的戰鬥艦艇,由接艦部隊更多地承擔海試任務,對於加快試驗進程、保證建造質量、提高戰技水平,都大有裨益。

    航母建造,對一個國家的造船基礎設施、技術能力、供應鏈都有著極高要求,它體現了一個國家造船業和國防工業的最高水平。航母建造體系的成型,無疑是造船業和國防工業的偉大成就。俄羅斯海軍持續近40年的「再造航母夢」之所以難圓,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以尼古拉耶夫船廠為核心的黑海航母建造基地的喪失。

    為實現航母的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造船業乃至國防工業也應根據現代戰爭特點和地緣政治狀況,持續進行調整優化。當前進行的俄烏衝突,充分展現了現代核戰爭背景下的局部戰爭所具有的高消耗、高烈度、多域性、強外溢、持久化等特點,它帶給我們的重要啟示之一就是,健全的製造體系、分佈的工業基地、可靠的供應鏈條和充足的武器產能,是國家戰爭能力的重要保證。對於航母這類海軍主戰武器、國之戰略重器而言,更是如此。

    俗話說,保障出戰鬥力。隨著新航母陸續服役,多艘航母帶來的維護保障壓力也將急劇增大。完善的航母建造體系不但可以互為備份,更可以滿足更大規模航母部隊的平時、戰時的維護保障需求。

    福建艦的建造,意味著人民海軍實現了「三航母」架構。從維護、訓練、部署、作戰等多個角度衡量,航母百年發展史表明,「三艘」是航母部隊真正發揮海上作戰主導作用乃至作為決定性力量的最小規模。

    福建艦的海試乃至未來交付,極大拓展了我海上作戰理論和實踐的發展空間。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包括軍事理論、組織形態、軍事人員、武器裝備等四個維度,對於航母發展同樣如此。海軍是高技術密集型軍種,航母作為海軍兵力和海上作戰的核心力量,是海戰理論得以發展的物質基礎,是海上編組調整優化的前提依據,是海軍官兵能力提升的依託平台。

行歌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5月16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