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起龍」迎端午 廣州正式進入端午龍舟季

石牌村上百位「橈手」正喚醒「潛龍」。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鈞聖 攝石牌村上百位「橈手」正喚醒「潛龍」。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鈞聖 攝
村民清洗龍船。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 攝村民清洗龍船。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 攝
車陂村村民清冼「東坡號」龍船上的淤泥。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車陂村村民清冼「東坡號」龍船上的淤泥。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
當天被「喚醒」的4條泮塘龍船在荔灣湖內「試水」。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廖雪明 攝當天被「喚醒」的4條泮塘龍船在荔灣湖內「試水」。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廖雪明 攝

南沙

「沉睡」12年今「甦醒」

5月13日上午,在南沙區南沙街道蕉門河,村民們啟動傳統「起龍」儀式。活動現場,經過三小時的努力,「起龍」隊伍成功「起」出一艘在水底「沉睡」了約12年的龍舟。

當天的「起龍」儀式包括祭祀祈福會、挖出龍舟、清洗龍舟等多個環節。儀式現場,鼓聲響徹,鞭炮鳴罷,在進行傳統的祭拜儀式後,參與「起龍」的村民跳進蕉門河,遊向蕉門河一角藏龍舟的位置,半晌工夫,一條約三十米長的龍舟兩端漸漸露出水面。隨後,村民們合力將藏在水中的龍舟挖起,把船身的淤泥等雜物清理乾淨。在一群人的努力下,經過一番「梳妝打扮」,這條龍舟逐漸恢復了往日雄風。

番禺

百名村民備戰「十鄉龍船會」

5月15日,廣州市番禺區沙頭街沙頭村在丹山分洪河(沙頭街)右岸龍船塢舉行「起龍」活動,藏在水中的5條龍舟在村民的合力下陸續「出水」,準備迎接端午龍舟民俗活動。

除了「起龍」,龍舟隊員們的備戰訓練更是不亦樂乎。近日,在廣州市番禺區市橋水道雁洲水閘橋西側的水域,來自傍江東村的傍溪龍舟隊開始了他們的日常訓練。兩艘龍舟共集結了100餘名村民組成龍舟隊,他們年齡從18歲到55歲,每天下午從1點半堅持訓練到5點半。

傍江東村的傍溪龍舟隊是有百年歷史的十鄉龍船會成員之一。「十鄉龍船會」是市橋河北岸新橋村、石崗東村等十個村落共同傳承數百年的傳統習俗。每年農曆五月初一至初七,這10個村的龍舟隊彙聚一堂,按照固定日程到訪各村趁景,共同迎接端午佳節。

荔灣

400餘歲老龍出水

「四月八,龍船透底挖。」5月15日,第十四屆「荔枝灣·新西關」民俗文化活動「五月五·龍船鼓」起龍儀式在廣州荔枝灣景區舉行。當天上午,荔枝灣畔,人潮如織、鑼鼓喧天,泮塘村民歡聚於此,舉行一年一度的起龍儀式。有著400多年歷史的泮塘仁威老龍出水。伴隨密集的鼓點,泮塘村民興致高昂地在美麗的荔灣湖面試扒龍船,宣告今年龍船季的正式開啟。

老龍「出水」有講究

泮塘扒龍船的歷史悠久。在荔灣湖公園的湖底有三處「龍船竇」,分別埋藏了泮塘首二三約、四約和五約的龍船。每年農曆四月初八這一天,泮塘村民們會把龍船從水裡撈起來,沉寂一年的龍船再次被「喚醒」。

當日早上8時30分,荔灣湖埠頭上彩旗招展,集滿了泮塘五約的鄉眾。泮塘村民將旗幟、燒豬、粽子、果品等祭品、龍船鼓、工具等抬至荔灣湖,邊走邊打響龍船鼓,聲勢浩大。

起龍儀式包括祈福、起龍船、清洗、裝飾龍船、扒龍船等多個環節,村民通過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有威望的老人主持祭祀、祈福儀式,延續著古老的風俗。在進行傳統的祭拜儀式之後,便前往各自的「龍船竇」,迎接暌違一年的龍船。

當天被「喚醒」的泮塘龍船有4條:泮塘首二三約龍船3條,2條傳統長龍為「仁威一號」(即泮塘仁威老龍)、「仁威二號」,此外還有中龍女子龍;泮塘四約也有1條傳統龍。而泮塘五約起龍安排在5月18日,屆時將起出傳統龍3條,另外還有2條12人的玻璃鋼龍。

龍船數量多,說明泮塘村對龍船的熱情和重視。「以前我們首二三約只有一條老龍,村中男丁們都很想扒,座位又不夠,後來又做一條長龍。2014年我們還做了女子龍。」泮塘首二三約龍船會負責人梁綿海告訴記者。

每條龍船需三四十名青壯年負責「起龍」

要把埋藏在湖底沉重的龍船起出來可不是一件易事。吉時一到,數十名泮塘青壯年赤著腳,分別走進了玉翠湖的湖床。每條龍船需要由30到40名青壯年負責「起龍」:大家首先著手清理積壓在船艙里的沙泥,再慢慢刮鬆船底的泥漿,然後再合力把龍船從水中請出;齊心協力把龍船抬起來後,用桶盆等工具往外舀水、清除淤泥,龍船才能漸漸浮出水面。

隨著龍船出水,村民安裝好龍頭、龍尾,將龍船鼓、龍船牌放到龍船上,迫不及待試水試扒。美麗的荔灣湖上,村民興致勃勃、精神抖擻,在湖面扒了好幾個來回。龍船鼓聲和荔枝灣大戲台的粵劇聲交織,吸引市民遊客圍觀欣賞。

當天出水的泮塘仁威老龍用坤甸木製成,在湖底淤泥中保存,不僅不會腐爛,而且還曆久彌堅。仁威老龍全長38.3米,寬約1.2米,重近3.5噸。龍船牌為紅邊綠底金字,龍首牌和龍尾牌都寫著「仁威」字樣,船上配有黑白羅傘各一個、七星大圖(旗)一支,可承載共計89名成員。起龍的還有一隻可容納28人的女子龍。

天河

百位「橈手」喚醒「潛龍」

5月15日早上8時,廣州市天河區石牌村上百位「橈手」(「橈」即船槳)齊聚黃埔「老表」雙崗村龍船坊喚醒「潛龍」,拉開今年端午龍舟活動序幕。據瞭解,即將「出水」的這8條龍舟分別是來自石牌東約、南約、西境、大北約、中約、中約龍勝、朝陽、新溪的船。由於石牌村內沒有合適的河湧放置龍船,於是每年都在雙崗村內「起龍」和「藏龍」。

「潛龍出水」後,參與「起龍」的「橈手們」一邊用力搖鬆船底泥漿,一邊用水桶、水勺等工具將船艙積壓的泥沙盡數掏出,8條龍船在眾人合力之下陸續「出水」。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鈞聖、肖桂來、吳多、耿旭靜、董業衡

通訊員荔宣、王漢文、張忠明、丹恩芳、邱嘉瑜